荆州城墙土城垣护坡考古发掘结束 底部发现水沟

记者从荆州博物馆获悉,历时50天现场发掘,荆州城墙土城垣护坡考古勘探工作已基本结束,通过这次考古发掘,考古人员对荆州城墙土城垣护坡边界范围有了明确的判定,为下一步城墙修缮和研究提供了最新考古学资料。

据了解,这次考古发掘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标注城墙边界,明确修缮范围”,为荆州城墙土城垣修缮工程提供考古资料和设计依据。通过对荆州城墙土城垣考古地表状况、周边环境等方面进行的研究,考古人员针对土城垣的保护现状,制定了“探沟法”考古发掘方案,并结合以往的考古发掘成果以及城墙不同区域的堆积形态,分别在西门中学内环南侧、三国公园内环西侧、九老仙都内环北侧确定了三条发掘探沟的具体位置,发掘面积300平方米。

考古发现,荆州城墙土城垣护坡的堆积主要有两种形式:第一种是人为堆积,由各个历史时期的人类活动形成,主要形态为建筑堆积。第二种就是自然力导致的坍塌堆积与水成堆积。通过考古也明确了土城垣护坡边界位于现地表以下1.1—1.37米,延伸长度2—6米。

在三处发掘探沟的堆积层中,考古人员先后发掘出汉代的陶罐与陶豆残片、清代釉陶残片与铜构件、近代瓷碗残片、瓷水盂、铜钹、铜钱、城墙砖块、罐口沿与鬲足、房屋构件、青灰砖瓦块等古代遗物。

现场考古工作人员田亚洲介绍,考古发现,在发掘区的城墙土城垣护坡底部,各有一条宽2.7-5.33、深0.65-3.57米的水沟。根据开口层位与出土遗物推断,这条水沟的修建年代为清代。

(作者:记者 佘国俊)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