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中国古籍保护协会主办,省古籍保护中心承办的古籍普查文化志愿服务活动走进荆州,将帮荆州市图书馆摸清馆藏古籍家底,更好地保存这些文化遗存,为荆州“文化三市”的创建贡献一份力量。
上午十点,记者来荆州市图书馆古籍阅览室,看到整套的《全唐诗》、《全三国文》、《全晋文》等线装古籍,整整齐齐的码在书架上。来自省图书馆的专家团队正在对古籍进行扫描和书目整理。从7月28日开始,省图书馆专家团队一行19人,陆续来到荆州,协助荆州市图书馆开展古籍善本目录普查工作。湖北省图书馆特藏部研究员管小柳告诉记者,目前湖北省各地市级图书馆中,尚无元代及更早的古籍,而到荆州第一天,就发现了一本明朝中期的善本,这套书可能是湖北地市级图书馆中最古老的。
管小柳告诉记者,荆州是全国首批24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自古人文荟萃,公私藏书丰富。他介绍,古籍是十分珍贵的文化遗产,对于文化的传承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古籍保护方面,最怕的就是高温、高湿热。
湖北省图书馆特藏部研究员管小柳说,如果温度控制在18℃到20℃,湿度控制在60至65,虫、发霉这些问题都能够解决。此外,每年一到两次,把书拿出来在阴凉处翻一下、晾一下,这是古人的办法,但现在还是很有用。
目前,荆州市图书馆馆藏古籍2万8千册,包括《满汉名臣录》、《武备志》、《长江图说》等500册善本。古籍收藏数量位居全省地市级图书馆前三甲。由于古籍数量巨大,专业技术人员不足,且面临着新馆搬迁等实际问题。前期古籍整理工作,进度稍显缓慢。
这次,荆州市图书馆作为援助对象参加了古籍普查文化志愿服务活动,志愿者将在荆州进行连续两周的普查工作,将荆州市图书馆包括善本在内的明清古籍全部登记造册。
荆州市图书馆负责人孙品燕介绍,这是2004年三馆合并,包括荆州市图书馆、荆州市少儿图书馆和荆州市科技图书馆,三馆合并后古籍的藏书量。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有望于今年12月搬迁至新馆。新馆建设的古籍阅览室,恒温恒湿都是按照古籍的标准、要求进行设置的。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