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8月6日,中国外交部长王毅在菲律宾马尼拉出席中国-东盟外长会后举行中外媒体吹风会。
南海向“和平之海”又迈进了重要一步。
东盟各国外长日前在菲律宾马尼拉确认与中国达成的“南海行为准则”(简称“准则”)框架,突显了域内国家维护南海和平稳定的共同意愿。
分析人士称,这有助于排除域外力量对南海问题的干涉和炒作,维护局势稳定。
东盟:热烈欢迎
中方:咱“三步走”
6日晚发布的东盟外长会联合声明说:
东盟各国外长深入讨论了有关南海的问题,对达成“南海行为准则”框架表示热烈欢迎。声明还首次呼吁“其他相关方”确保非军事化和保持克制。
与此同时,中方对推进“准则”磋商提出了“三步走”设想:
第一步,11国外长共同确认“准则”框架,并宣布在完成必要准备工作后,于年内适时启动下一步实质磋商。
第二步,在8月底落实《南海各方行为宣言》(简称《宣言》)联合工作组会上探讨“准则”磋商的思路、原则和推进计划。
第三步,准备工作基本完成后,在没有外界重大干扰和南海形势基本稳定前提下,由中国和东盟国家领导人在11月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上正式宣布启动“准则”下一步案文磋商。
据悉,“三步走”设想已得到东盟方热烈响应和支持。
“准则”磋商有了纲与目、量与度
众所周知,南海局势长期以来并不平静。2002年,中国和东盟国家达成《南海各方行为宣言》,推动了地区局势朝着和平与稳定的方向发展。经过多年磋商,中国与东盟国家又在今年5月审议通过了“准则”框架。
实际上,此次东盟外长会是对5月份达成“准则”框架的再认可和再确认,表明了东盟国家对共同维护地区和平稳定,促进地区发展繁荣的意愿。
2017年5月18日,中国与东盟十国外交部高官出席落实《南海各方行为宣言》第14次高官会。会议审议通过了“准则”框架。新华社记者刘续摄
目前各方支持的这个“框架”,是磋商如何制定“准则”的总体范围和方式方法,它旨在建立一种通过规则来管控分歧、维护稳定的机制。
接下来,“准则”将进入在框架内磋商具体内容的重要阶段。有了“框架”,磋商就有了问题谈判与内容制订的纲与目、量与度。但框架只是指导磋商准则的大纲,关于准则的磋商是一个针对“重要和复杂问题”的具体谈判,从达成框架到磋商“准则”再到“准则”出台势必是一个逐步积累、举步维艰的过程,很难给出时间表。
域外国家图谋终遭弃
中国与东盟国家达成“准则”框架,是继《宣言》之后迈出的具有历史意义的一大步,是中国和东盟国家共同推动南海和平稳定进程中的一大步。
2017年3月21日,泰国总理巴育与正在泰国进行国事访问的菲律宾总统杜特尔特举行会晤,双方强调全面有效执行《南海各方行为宣言》的必要性。新华社记者李芒茫摄
如果说,过去一些别有用心的国家或政客时不时拿南海问题说三道四是在钻规则缺失的空子,那么,这个“准则”框架的达成,标志着南海问题进入一个实质性的“谈”与“商”的阶段。同时,该“框架”也是确保关于“准则”的磋商不跑偏的要依据和规范。
此外,东盟外长会的联合声明,还明确指向了近来某些试图干扰南海局势的域外大国。这些域外国家动作频频,试图将本已平静下来的南海问题重新升温,最终只能遭到东盟大多数国家的反对。
链接:“准则”框架谈判过程
2002年11月,中国和东盟国家达成《南海各方行为宣言》,确定“有关各方重申制定南海行为准则将进一步促进本地区和平与稳定,并同意在各方协商一致的基础上,朝最终达成该目标而努力”。
2012年11月,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发表了“纪念《南海各方行为宣言》签署十周年联合声明”。声明表示,各方重申愿在各方协商一致的基础上共同推进制定“南海行为准则”。
2013年9月,中国和东盟国家正式启动了关于“准则”的磋商。
2017年5月,中国与东盟国家在贵州省贵阳市举行的相关会议上审议通过了“准则”框架。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