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约记者行:创湿地城市没它们不行

  荆州要创建“国际湿地城市”了,目前全国创建湿地城市的共有10家,湖北省仅有荆州一家。湿地是鸟儿最喜欢的地方,只要看看鸟儿来荆州的情况,就知道我们荆州够不够湿地城市的基本条件了。

  近年来,我市观鸟协会在荆州观鸟的种类已达250多种,上月30日,我市观鸟协会通过展版在明月公园展出了100多张“鸟照”,它们都是荆州籍或者客居荆州的,很大一部分还是喜欢湿地的“水鸟”。这一天,“国际湿地城市”考查团一行也来到屈原广场观看了这些晒出的“鸟照”。下面我们仅选部分荆州的“水鸟”以供观赏。

  赤麻鸭(李开俊摄)比家鸭稍大。全身赤黄褐色,翅上有明显的白色翅斑和铜绿色翼镜。为冬候鸟,在我市不常见,某些年份被观察到栖息于远离城市的湖泊中。

  针尾鸭(布衣老夫摄)体长43-72厘米,中央2枚尾羽特别延长,呈绒黑色,并具金属绿色闪光。越冬期栖息于各种类型的河流、湖泊、沼泽、水塘等生境中,主要以植物性食物为食。

  白胸翡翠(小平摄)体长26-30厘米,喉、胸部纯白;头、后颈、颈侧以及腹部均深赤栗色,上背、肩及翅膀蓝绿色。主要以鱼、蟹、软体动物和水生昆虫为食。栖息于山地森林和山脚平原河流、湖泊岸边,也出现于池塘、水库、沼泽和稻田等水域岸边。

  蓝翡翠(邱小平摄)是翠鸟科翡翠属的鸟类。体长30厘米。蓝翡翠的嘴为红色,额、头顶、头侧和枕部黑色,后颈白色,向两侧延伸与喉胸部白色相连,形成一宽阔的白色领环。背、腰和尾上覆羽钴蓝色,尾亦为钴蓝色,颜色非常鲜艳。主要栖息于林中溪流以及山脚与平原地带的河流、水塘和沼泽地带。

  冠鱼狗(邱小平摄)体长41厘米。这种鱼狗头具显著羽冠。体羽黑色,具许多白色椭圆或其他形状大斑点。栖息于林中溪流、山脚平原、灌丛或疏林、水清澈而缓流的小河、溪涧、湖泊以及灌溉渠等水域。食物以小鱼为主,兼吃甲壳类和多种水生昆虫。我市不常见。

  彩鹬(文元摄)体长约25厘米。眼周围一圈黄白色或黄色纹,并向眼后延伸形成一柄,白色眼圈外再缘以黑色。栖息于平原、丘陵和山地中的芦苇水塘、沼泽、河渠、河滩草地和水稻田中,多在晨昏和夜间活动,白天多隐藏在草丛中。主要以各种小型无脊椎动物和植物性食物为食。

  水雉(刘华农摄)一种中小型鸟类,因其有细长的脚爪,能轻步行走于睡莲、荷花、菱角、芡实等浮叶植物上,且体态优美,羽色艳丽,被美称为“凌波仙子”(我市芡实塘最为常见)。以昆虫、虾、软体动物、甲壳类等小型无脊椎动物和水生植物为食。为夏候鸟。

  鸳鸯(李开俊摄)鸳指雄鸟,鸯指雌鸟,故鸳鸯属合成词。体长38-45厘米,体重0.5千克左右。雌雄异色,雄鸟嘴红色,脚橙黄色,羽色鲜艳而华丽。主要栖息于山地森林河流、湖泊、水塘、芦苇沼泽。鸳鸯为中国著名的观赏鸟类,因为人们见到的鸳鸯都是出双入对的,所以被看成爱情的象征。列入中国二级重点保护动物。在我市比较少见。

  中华秋沙鸭(梁翅摄)是第三纪冰川期后残存下来的物种,距今已有一千多万年,是中国特产稀有鸟类,属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荆州观鸟协会参加全国2016-2017冬季鸟调过程中,前后两次在洈水国家湿地公园发现超过100只越冬,是我国至今为止发现的最大越冬种群分布地。

  普通翠鸟(沈艳慧摄)小型鸟类,体长16-17厘米,体金属浅蓝绿色,体羽艳丽而具光辉,头顶布满暗蓝绿色和艳翠蓝色细斑。留鸟。常单独活动,一般多停息在河边树桩和岩石上,经常长时间一动不动地注视着水面,一见水中鱼虾,立即以极为迅速而凶猛的姿势扎入水中用嘴捕取。我市城区明月公园、荆襄河公园可见。

  噪鹃(李开俊摄):为杜鹃科噪鹃属的鸟类,留鸟。活动于居民点附近树木茂盛的地方、从山地的大森林至丘陵以及村边的疏林都有踪迹。以果实、种子和昆虫为食物。利用黑领椋鸟、八哥、蓝喜鹊等雀鸟代其孵卵。日夜发出嘹亮的声音,雄鸟“喔哦”声,重音在第二音节,重复多达12次,音速音高渐增。我市城郊常听见叫声,但难以见到。

  褐翅鸦鹃(牛郢生摄)嘴粗厚、黑色,尾长而宽,凸尾,通体除两翅、肩和肩内侧为栗色外全为黑色。栖息于低山丘陵和平原地区的林缘灌丛、稀树草坡、河谷灌丛、草丛和芦苇丛中,单个或成对活动,善于隐蔽,飞行时急扑双翅,尾羽张开,上下摆动,国家二级保护动物。2017年初由荆州观鸟协会成员在野外鸟调中发现。

  鹤鹬(管思杰摄)小型涉禽,体长26-33厘米。冬候鸟。冬季前额、头顶至后颈灰褐色,上背也是灰褐色,羽缘白色。常单独或成分散的小群活动,多在水边沙滩、泥地、浅水处边走边啄食,有时进入水深到腹部的深水中,从水底啄取食物。主要以甲壳类、软体动物、蠕形动物、水生昆虫和昆虫幼虫为食。

  反嘴鹬(刘艳萍摄)一种腿特别长的涉水鸟。眼先、前额、头顶、枕和颈上部绒黑色或黑褐色,形成一个经眼下到后枕,然后弯下后颈的黑色帽状斑。嘴黑色,细长,显著地向上翘。常单独或成对活动和觅食,但栖息时却喜成群。常活动在水边浅水处,步履缓慢而稳健,边走边啄食。我市为冬候鸟,不常见。

  凤头麦鸡(管思杰摄)中型涉禽,体长29-34厘米。头顶具细长而稍向前弯的黑色冠羽,像突出于头顶的角,甚为醒目。栖息于低山丘陵、山脚平原和草原地带的湖泊、水塘、沼泽、溪流和农田地带。主要吃甲虫、蚂蚁、石蛾、等昆虫和幼虫。在我市为为旅鸟或冬候鸟。

  黑冠鹃隼(管思杰摄)是一种中型猛禽,体长30-33厘米。栖居于丘陵、山地或平原森林,有时也出现在疏林草坡、村庄和林缘田间,多在晨昏活动。主要以昆虫为食,也吃蜥蜴、蝙蝠、鼠类和蛙等小型脊椎动物。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骨顶鸡(刘华农摄)中型游禽,像小野鸭,常在开阔水面上游泳。全体灰黑色,具白色额甲,头具额甲,白色。栖息于低山丘陵和平原草地、其中尤以富有芦苇、三棱草等水边挺水植物的湖泊、水库、苇塘、河湾和深水沼泽地带最为常见,在我市为冬候鸟。

  黑水鸡:中型涉禽,额甲鲜红色,羽端微缀白色。栖息于富有芦苇和水生挺水植物的淡水湿地、沼泽、湖泊、水库、苇塘、水渠和水稻田中。主要吃水生植物嫩叶、幼芽、根茎以及水生昆虫、蠕虫、蜘蛛、软体动物、蜗牛和昆虫幼虫等食物。在我市为留鸟,非常常见。明月公园即常居十余只。

  东方角鸮: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相貌十分符合公众对猫头鹰形象的印象,圆脸庞,大眼睛,还有一双直立的“耳朵”——其实那是耳孔附近生长的羽毛,据说有促进声波聚焦的功效。东方角鸮十分娇小,即使伸直脖子挺胸抬头也不过两个拳头叠起来这么高,而且浑圆的头部占了很大比例。白天大多数时候都呆在树荫深处,靠保护色取得安全。晨昏和夜间出来捕食。

  寿带鸟(沈艳慧摄)雄鸟有两种色形:白色或红色,体长似麻雀大小,但尾巴很长,体长连尾羽约30厘米,头﹑颈和羽冠均具深蓝辉光,身体其馀部分白色而具黑色羽干纹。中央两根尾羽长达身体的四﹑五倍,形似绶带,故名。本地为夏候鸟。荆州市观鸟协会连续数年对寿带的迁徙、筑巢、育雏情况进行观察。

(作者:特约记者 李新建 刘华农)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