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加快产业转型升级 构建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

江汉建机生产车间外,前来订货的客商络绎不绝。今年来,该公司积极推进产业转型升级,产品深受市场青睐。

产业是经济发展的大动脉。产业兴,则经济兴;产业旺,则经济旺。

转型升级、提质增效是当前产业发展的最强音。

这一年,面对经济发展新常态,荆州科学研判、主动适应,深入挖掘内生动力,积极应对困难和挑战。今年前三季度,荆州一产业平稳发展,二产业增速加快,三产业增势稳健。

这一年,荆州把握发展大势,牢牢抓住产业发展的牛鼻子——

发挥资源优势红利,以农业产业化推动传统农业转型,加快农业现代化行进步伐;

以项目为抓手,以创新驱动促进工业转型升级,一面大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一面前瞻性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

正面应战市场竞争,站在“互联网+”的风口上,现代服务业发展再提速;

一二三产业正逐步构建起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

这一年,荆州经济经受住了考验,在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形势下,荆州砥砺奋进,稳步行进在换道赶超、由要“荆州速度”向要“荆州质量”转变的征程上。

绿色产业的崛起之路 供给侧发力助农业转型升级

“湖广熟、天下足”,古城荆州,一直是全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

当粮食大市“遇见”现代农业,生产方式发生转变,供给侧持续发力,产业链条不断延伸,农业产业化发展绽放出耀眼火花。

作为全国基本农田保护区发祥地、首批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的监利,头顶“湖北粮食第一县”“全国水稻第一县”的美誉,演绎了一出现代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的大戏。

今年5月24日至26日,荆州市第二届荆楚味道福娃小龙虾节暨现代农业成果展上,全国客商、专家齐聚监利新沟镇,品龙虾、购龙虾,监利县的龙虾盛宴风光无限。

被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授予“中国小龙虾第一县”的监利,小龙虾养殖面积、产量居全国首位。从“全国水稻第一县”到“中国小龙虾第一县”,监利县华丽转身,阐述“稻”与“虾”的完美结合。在地方政府的引导下,当地农民大力发展“稻虾连作”,成为地方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路径。

监利县毛市镇陈赵村的天健小龙虾合作社,100多户社员流转土地达9000多亩,小龙虾最远被卖到了东北三省和新疆等地;新沟镇横台村村民张诗员家20亩的小龙虾一口气卖了10万元,一年顶过去种稻收入好几年;首批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福娃集团“跨界”进军水产,引领了全县小龙虾产业的提档升级……监利县打通了小龙虾养殖、加工、销售的环节,农民尝到了“虾稻连作”的甜头。

从田间地头到生产线有多远?传统农业如何向现代农业转型?

荆州以荆州高新区为龙头,聚合创新资源,构建以企业为主体,以大中专院校、科研院所和政府研究机构为支撑的多元创新体系,发展荆州现代农业。

投资1.1亿元的乐娃食品项目已投产,中试基地项目(一期)已开工建设;西南大学荆州高新区食品产业研究院、蓝莓基地已完成现场勘查;长江大学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已建成投产……以打造“中国绿谷”为目标的荆州高新区,全力打造以农业为特色的国家高新区,为农业插上科技之翼,谱写现代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新篇章。

发挥农产品资源优势,荆州不断探索以工业理念建设现代农业,为发展绿色产业夯实基础。今年元至10月,全市农产品加工业规模以上企业加工总产值达到1164.21亿元,同比增长8.87%,139家农业企业在四板挂牌。

荆州的传统农业正在蜕变,可持续发展的绿色产业骨架已经构建起来,农业资源优势在新时代释放出更大红利。

工业产业提质之路 转型注入新动能

10月13日,在长江之滨,松滋市临港新区里,湖北荣成再生科技有限公司年产150万吨高档纸板及热电联产项目经过近3年努力,正式投产。该项目总投资58.5亿元,是全省最大县域台商投资项目。

同一天,凯乐科技信息安全通信产品总部基地落户荆州开发区,凯乐科技提出“创立百亿基金、打造千亿产值、实现30亿税收”的战略规划,全力推进总部基地建设。

湖北荣成、凯乐科技成为今年荆州工业发展由高速向高质转变的项目缩影。

工业发展,项目和企业是细胞。保持细胞活力,才能激发工业活力。

从源头上,荆州严把落户项目质量关,在招商引资过程中更加注重项目潜力、项目质量、项目科技含量,守好入门关。

全球汽车零部件行业的龙头企业,德尔福汽车公司落子荆州。2月25日,德尔福电子/电气系统项目举行签约暨奠基仪式,占地111.16亩,设计年产能40万套汽车线束。

德尔福荆州工厂,成为德尔福在中国的第13家汽车线束生产基地、第19个制造基地,更是德尔福向中西部布局的重要一步。德尔福的到来,为荆州汽车零部件行业再添强劲“新军”,为促进荆州汽车零部件产业迈向高端集群模式再添动力。

今年10月,德尔福电子/电气系统项目已经正式投产见效。

市委、市政府和当地政府、部门全力护航,优越的地理位置,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劳动力资源优势,审批流程优化,秘书服务贴心,“重资产招商、轻资产投资”的招商引资模式等等,吸引着越来越多像德尔福一样的优质企业落户。

洪湖市富士达共享单车、监利县龙涛铝业铝材表面处理、松滋福力德鞋业整体转移等项目相继落户,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新生力量。

从发展中,荆州积极引导企业转型,推动本土企业加快转型升级,做强本土企业,做大支柱产业,提升产业发展水平。

医药化工产业,是荆州的支柱产业之一。湖北能特科技有限公司是荆州医药化工产业中的一家老牌企业,科技创新为企业发展提供源源不绝的动力,更让能特成长为国内医药中间体的领军企业,成为荆州传统医药化工产业跑出的一匹“黑马”。

2月4日,春节后的第一个工作日,能特科技就传来了维生素E原料药生产线投产的喜讯,这一由能特科技自主创新、研发打造的“全球唯一”生产线,承载着跨越发展的希望。

以创新推动转型的企业,还有扎根荆州的湖北美的电冰箱有限公司。

12月20日,公司收到荆州开发区管委会负责人送来的100万元支票,奖励公司年销售收入超过50亿元。从年销售收入34亿元到52亿元,湖北美的电冰箱有限公司只用了3年时间,收入增长的背后,是企业投资1.6亿元技改,主动转型,从直冷低端产品向高端风冷产品升级,从售价低的中低端产品向附加值高的中高端产品拓展,如今,中高端产品产品产量已占总产量的70%。

类似的转型升级在更多企业中发生着。荆州市经信委负责人说,今年全市工业转型升级效果突出。传统企业技改后效益明显提升,亿钧玻璃利润增长116.6%,丽源科技增长134.2%,沙隆达增长896.6%;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增长,电子信息制造同比增长230.2%,高于全市工业216.7个百分点。

政府引导,功不可没。

荆州建立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5家,省级校企共建研发中心28家。建平台,聚资源,荆州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经济转型升级营造环境,提供支撑。

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荆州细化工作要点,结合地方实际,部署“三去一降一补”五大任务,出清“僵尸企业”,推动房地产去库存,构建多层次资本市场实现去杠杆,转变政府职能降低企业成本,加大交通、城市环境、基础设施等建设,补齐短板。

透过项目的建设工地、企业的生产车间,分析一项项数据和对比,传递出荆州工业发展向好的信号,留下了荆州工业提质增效的铿锵足迹。

现代服务业的创新之路

搭上互联网的春风

“为了备战‘双十一’,我们9月底就找了2家本地企业帮忙加工生产,提前将所有商品进行功能分区,按照尺码、颜色进行分类。”11月10日晚11时许,位于岑河镇的荆州市博睿服饰有限公司进入“应战”状态,公司负责人伍伟不时看手机,等待着“双十一”的到来。

这是一场全民狂欢。11月11日零分11秒,天猫“双十一”成交总额破亿元;零分28秒,成交额过10亿元;3分零1秒,成交额过100亿元……最终,今年的“双十一”成交额定格在1682亿元,全球225个国家和地区的“剁手党”参与这场狂欢。

荆州的电商产业也在“双十一”的盛宴中分得一杯羹。

据荆州市商务局统计,11月11日当天,荆州网络销售额累计实现2.38亿元,同比增长28.8%。

搭乘互联网的春风,电商产业成为荆州现代服务业的一道风景。

今年前三季度,荆州实现网络零售额156.6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51.62%。在各大网络销售平台上开设店铺1.37万家,其中,电子商务重点企业达到1230余家。销售额达到1000万以上的电商企业达到217家,省级电子商务示范企业3家。

电商产业发展正当时。荆州市培养了一批市级电子商务示范企业,打造了一批市级重点电子商务示范平台和一批线上线下融合的电子商务企业。

沙市区岑河镇全力打造“中国婴童装名镇”,实现了婴童装产业结构成功转型、产品质量不断提高、自主品牌影响扩大,伍伟和同行们抱团发展,形成针纺服装产业集群。

石首市招大引强,引进阿里巴巴、网来云商、云农场、苏宁电商、菜鸟物流、建华物流、天演维真等一批国内大型平台企业和配套服务企业落户,以产业为基、电商为径、产品为器、服务为本、品牌为魂,扎实推进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创建工作。

以产业化为抓手,荆州在文化旅游产业打造上,致力于让楚文化瑰宝焕发新的生命力,将楚文化与现代科技相融合,生机勃勃。

在纪南文旅区,投资与建设成为关键词。深圳华强方特投资230亿元打造的荆州华夏历史文化科技园,经过加紧建设,多个建筑单体封顶完工,进入设备安装的重要阶段。

楚都大道、凤凰大道、318国道荆州段改扩建工程等项目抓紧建设,“两纵一横一环”路网格局已经形成。

继“中德生态城”之后,纪南文旅区与法国建筑科学技术中心、中国生态城市研究院签约,在纪南文旅区共建“法国生态城”。同时建设2座国际生态城,开全省之先河,更是中国和德国、法国之间的国家战略在地方的实践。

古城墙下上演《入城仪式》、《刘备招亲》、《关公的世界》三台大戏,生态洪湖、松滋洈水、卸甲坪、桃花山,再现秀美山水。

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让荆州正从“过境游”变为“中国旅游目的地”。据预测,今年荆州接待游客将达425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60亿元,同比再增30%。

(作者:记者 刘娟)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