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着力构筑大交通 打造“水陆空铁”立体交通网

俯瞰长江黄金水道和荆州长江大桥。近年来,市委市政府着力构筑大交通,机场、铁路、桥梁、高速路网和水运航道组成大交通立体化格局。

横竖对折中国版图,十字交叉定位荆州,其区位优势不言而喻。

区位优势如何成为发展优势?市委、市政府提出“构筑大交通”的发展战略。这些年,特别是今年来,我市综合交通枢纽建设“火力全开”:

完善高速网络——结束4县不通高速历史,改变一江两岸交通受阻格局,市域1小时交通圈形成;

争取铁路项目——构建“两纵两横”铁路网,江汉平原铁路、汉宜铁路、蒙华铁路、荆荆铁路将在荆州“井字形”交叉;

优化水道交通——利用483公里的长江“黄金水道”,推进荆州港“一港十区”建设;

重启蓝天梦想——1929年,沙市拥有了机场,上世纪八十年代客运量达历史高峰,历经停航阵痛;2019年,荆州新机场将建成通航。

高速交通加速“补课”

“十一五”末,黄冈、恩施这些大山里的市州早已县县通高速,而地处江汉平原的荆州还有4个县市不通高速。

荆州市交通局副局长卢有志介绍,按照版图面积和人口计算,荆州高速公路里程应占全省9%以上,而“十一五”末荆州高速公路里程214公里,仅占全省5.8%;“十二五”末为364公里,占全省5.9%。

如果不能与各县市区紧密联系,荆州中心城区首位度和吸引力将会丧失,江汉平原和长江中游“中心城市”的梦想就会落空。

荆州交通开始加速“补课”。

2014年底,江南高速通车,结束松滋、石首两县不通高速历史;2016年底,江北高速通车,结束江陵不通高速历史;同期,武汉城市圈环线洪湖段通车,结束洪湖不通高速历史。4县不通高速历史结束,市域1小时交通圈形成。

近两年,荆州快马加鞭,交通建设持续加速,加速态势前所未有。

2016年,荆州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由344公里增加至433公里,增长26%。

2017年,荆州交通设施建设续加压力,全年完成投资126.6亿元,超出省交通厅考核目标45%,占全省交通投资计划805亿元的15.6%,高速公路续建82.4公里。

荆州划江而治,打破一江两岸交通受阻格局尤为关键。

目前,蒙华铁路荆州长江公铁大桥、石首长江大桥、洪湖嘉鱼长江大桥、洪湖赤壁长江大桥4座大桥在建,荆州交通格局巨变在即——

蒙华铁路荆州长江公铁大桥是国内首次跨越长江的重载铁路桥梁,连接江陵、公安,现已全面进入钢桥面沥青铺摊阶段,预计2018年5月建成通车;

石首长江大桥衔接起江汉平原和洞庭湖平原,其北岸主塔现已顺利合龙,预计明年6月实现南北合龙、2019年建成通车;

洪湖嘉鱼长江大桥是武汉城市圈环线高速公路枢纽工程,大桥建设者开展劳动竞赛,力争在2018年春节前完成主塔封顶,整座大桥预计2019年建成通车;

洪湖赤壁长江大桥是我省公路运输网重要工程,是天门、仙桃、洪湖至赤壁公路的过江通道,预计2020年前建成通车。

不久的将来,4座大桥陆续建成通车,加上已经通车的荆州长江大桥和荆岳长江大桥,荆州将有6条过江通道,不仅打破南北阻隔的交通瓶颈,还能大大增强江汉平原与洞庭湖平原之间的物资运输,推动湘鄂两地经济互补,真正实现“两湖熟、天下足”的美愿。

“两纵两横”接轨全国

“火车一响,黄金万两”。历史上,荆州曾4次与建设客运火车站擦肩而过。2012年7月,汉宜铁路通车,荆州结束了没有客运火车的历史。

目前,每天穿梭往返于荆州站的列车已经达到94.5对,北上首都、南抵广深、东临沪杭、西至川渝,荆州旅客皆可一票直达。

作为长江中游城市群、长江经济带开放开发、国家产业转移示范区、洞庭湖生态经济区等四大国家级战略机遇叠加区域,荆州接轨全国的步伐刚刚起步。

严冬时节,江寒风冷,江陵县马家寨长江段,蒙华铁路荆州长江公铁大桥施工现场火热朝天。“十三五”期间,江陵将抓住蒙华铁路过境的重大机遇,建设一批能源项目,包括火电产业集群、煤炭储配基地、煤制天然气等,总投资约600亿元,打造煤电港化产业园。

国家“能源通道”蒙华铁路“借道”江陵,正是荆州积极谋划、全力争取的结果。

按原计划,蒙华铁路会从宜昌过江。“荆州水运优势得天独厚,既有荆岳铁路线路已是优中选优,铁水联运更具优势。”荆州据理力争,多方争取。最终,蒙华铁路确定采用荆岳铁路线路,从荆州过江。

“争取蒙华铁路项目,我们跳起来摘桃子!”荆州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说,荆州人的艰辛努力,终于得到回报。

大(同)秦(皇岛)铁路,让不产煤的秦皇岛成为全国最大的煤炭港。蒙华铁路在荆州境内长度约94公里,在岑河镇东约1.5km处设荆州东站,在江陵与长江交汇,使铁水联运在荆州成为现实,将让江陵成为内陆的“秦皇岛”。

货运接轨国家“能源通道”,客运还将建设首条高速铁路。11月28日,备受关注的荆门至荆州铁路前期工作取得重大进展,项目获得省发改委批复同意。

荆荆高铁的建设,从全省铁路布局来看,使襄阳、荆门、荆州三座城市实现国家铁路的连接,强化了荆州与省内周边城市的互联互通;从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来看,将加强荆州与岳阳、常德、益阳、张家界等环洞庭湖经济圈、长株潭城市群各城市间的铁路衔接,对湘鄂区位经济发展建立起纽带作用。更为重要的是,荆荆高铁连接呼南高铁,接轨这条贯穿我国中部地区的南北向大动脉,这意味着,荆州将正式纳入全国高速铁路网。

此外,7月14日,江汉平原铁路延伸至洪湖、监利事项通过评审,建成后将与汉宜铁路、蒙华铁路、荆荆铁路组成“两横两纵”铁路网。

这“一纵一横”货运铁路,是助推荆州发展的“经济通道”和“资源通道”,给荆州及沿线城市的交通格局、产业格局、经济版图带来巨变。

另“一纵一横”客运铁路,将重新丈量荆州与全国的“时空距离”。在经济发展的大舞台上,荆州承接东西部的重要性凸显。

“一港十区”吞吐开放

自古以来,荆州依水而兴。当前,在构筑大交通的蓝图下,荆州483公里长江“黄金水道”,成为“一港十区”的主战场。

从松滋车阳河码头到洪湖新滩码头,十余个港航项目建设现场火热繁忙,水里的轮船等着靠岸,岸桥吊索起起落落,货车在港区来往穿梭其间……

2010年,国家出台《长江干线航道总体规划纲要》,荆州打造亿吨组合港“一港十区”的大幕由此拉开。

盐卡港区是“一港十区”建设的核心所在。

荆州港盐卡集装箱有限公司总经理梁斌介绍,近年来,盐卡港集装箱发展突飞猛进,箱量仅次于武汉港,稳居全省第2位。港口辐射到襄阳、十堰、荆门、潜江等地以及湘北的常德地区,成为长江中游、江汉平原和湘鄂边地区交通枢纽港。

港口作为荆州对外开放的窗口和桥梁,是江汉平原、湘鄂边地区通江达海的门户,水陆联运的重要交通枢纽。

“十二五”期间,荆州已全面铺开以盐卡港区为主体等10个港区为组成部分的“一港十区”建设,包括荆州港区、沙市港区、盐卡港区、江陵港区、公安港区、松滋港区、石首港区、监利港区、洪湖港区、洪湖湿地港区。

荆州市港航局局长陈义宏介绍,“一港十区”各有专攻,有的专做集装箱,有的主攻电煤,有的瞄准农产品。

相较铁路和公路运输,水运具有运量大、成本低、污染少、安全系数高的天然优势,这也是荆州的发展优势。数据统计至今年8月,我市已完成港口货物吞吐量2421.86万吨,服务和带动了我市石油、化工、电力、水泥建材、农副产品加工贸易、旅游、钢材贸易、造船等八大产业。

“十三五”期间,荆州港航建设规划重点项目39个,总投资207亿元,以长江航道为主干,江汉平原骨干航道网和荆州港口群为依托的综合水运体系将指日可待。

飞速发展的港航事业,正带领荆州以更加开放的姿态迎接未来。

重返蓝天 荆州腾飞

荆州是凤凰的故乡,志在凤鸣九天。

荆州人都知道,2019年,新建的民航机场将建成通航;荆州人更知道,早在1929年,荆州就拥有了机场,曾逐梦蓝天。

重启蓝天梦,不仅是荆州人的执着,更是荆州发展迫在眉睫的需要。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2016年9月7日下午,国务院网站上发布消息:国务院、中央军委正式批复同意新建荆州民用机场。

消息一出,立刻引爆荆州乃至全省。荆州此前3年的努力,终于得到回报。

其实,在2011年中国民用航空局发布的民航发展“十二五”规划中,并未将荆州新建机场列入其中。

荆州是“半路杀出”的!

荆州人民的呼声层层向上传递,在民航中南地区管理局和湖北省发改委的大力支持下,荆州机场建设最终得到了中国民用航空局认可。

2013年8月,中国民用航空局发布《民航发展“十二五”规划中期评估报告》。作为“新增”前期研究项目之一,荆州机场成功挤进规划项目的“笼子”。

随后,好消息接踵而至。日前,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复新建荆州民用机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荆州民用机场开工前的9个要件全部完成。下一步,将转入总体规划、导航台选址、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和主体工程招标阶段。

民用机场的建设,让荆州得以依托航空运输业,实现对其他产业的巨大带动,成为我市又一个发展新引擎。

落子于沙市区岑河镇的荆州民用机场,距市中心直线距离17.5公里、公路距离22公里,已成建设热土。围绕临空经济,荆州正积极规划临空物流产业园发展,加快空港口岸、城北快速路等配套项目建设。

翻开荆州民用机场及周边临空区域规划情况示意图,可以清楚看到:机场东、南、西、北面,分别是潜石、江北、沙公、沪渝等4条高速公路,机场正被这4条高速公路组成的“井”字型高速公路交汇网络所簇拥;正西方向有蒙华铁路荆州东站,西北方向有汉宜铁路荆州站,蒙华铁路货运通道与汉宜铁路客运通道在这里交汇;西南方向,紧邻荆州港,呈现出长江经济带、乃至全国少有的临港优势。

一个涵盖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等多种方式的立体化、全通型交通网络,将在机场和周边临空区域形成。

不久的将来,飞机起落间,快速流动的人流、物流和信息流围绕荆州民用机场高度汇聚,这片区域将形成新的临空经济生态。

荆州的交通区位,赋予了荆州建立“水陆空铁”综合立体交通运输体系的自然条件;国家区域经济发展的战略,又赋予荆州必须建立起“通江达海、南北沟通”的综合性运输枢纽的历史使命。可喜的是,荆州抢抓到了机遇,担起了使命!

(作者:记者刘蜜 通讯员肖飞)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