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用两起反倾销调查拉开了中印2018年贸易关系的大幕。根据中国商务部的信息,新年头一周,中国已遭遇两起新发的针对中国商品的反倾销调查案件,且均由印度发起。有媒体对此评论称,这意味着自2017年开始的中印贸易战仍在继续,新德里对华开启第二战线。
据《环球时报》援引反倾销调查局消息,印度迄今对中国发起的贸易案件已高达219起,其中仍处于调查阶段的为34起。而根据印度《经济时报》3日报道,截至2017年12月27日,印度对中国执行反倾销税的商品达到98种。
中国和印度是邻国,是两个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也是世界上两个经济增长速度最快的新兴经济体,然而以2016年6月核供应国集团首尔年会上印度未能达成加入核供应国集团的诉求为标志,中印关系曾进入一个相对困难的时期。期间发生的两个事件,一是印度缺席2017年5月在北京举行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二是印度边防部队越过中印边境锡金段已定边界而形成洞朗对峙,导致中印关系降至近年来的低点。
近一年多以来尤其是在对峙期间,印度国内对华舆论明显出现不理智的声音,抵制中国货成为印度民众表达对华不满的主要形式。而印度政府也适时地利用发起反倾销调查、征收反倾销税等手段限制与中国的经济贸易。
长期以来,印度国内有一种倾向,因与中国的贸易存在不平衡问题而导致印度对华贸易存在巨大的逆差,因而认定中印双边贸易是对中国的单边利好,抵制中国货可以对中国造成“损害”而对印度有利。
客观来看,中印贸易确实存在不平衡问题。据中国海关统计数据,2016年,中印贸易总额约为701亿美元,中国出口约584亿美元,中国进口约118亿美元,中国对印度贸易顺差约466亿美元。
2017年1-11月,中印贸易总额达765亿美元,中国出口约618亿美元,中国进口约147亿美元。从数据可以看出,只在2017年的前11个月,中印贸易中中国对印度顺差就达到471亿美元,已经超出2016年全年的顺差额。但同时也要看到,印度对中国出口增长了40%以上,而且中印2017年前1-11月的贸易总额较上年同期增长20.5%,这也是在中印关系经历相对困难的情况下完成的,是在印度国内舆论抵制中国货、印度政府出台反倾销调查的背景下实现的。
数据与趋势都表明,中印贸易增长是中印经济互补性较强的体现,中印经贸是彼此互利的双边需求,这也决定了中印未来经贸合作具有广阔的深化空间。
印度前外交官巴德拉库马尔曾发出感慨,“为什么中国总是赢家,印度却走不了多远?”他表示,印度老是眼盯着中国,从地缘政治角度制定以安全为轴的地区战略,这不仅与时代精神相脱节,也对中印深化各领域合作产生了消极影响。
印度这位前外交官也承认,在印度外交政策“军事化”的情况下印度走不了多远,印度也无力抗衡具有惊人的全球化属性的“一带一路”倡议,印度的当政者更应该思考的是如何利用“一带一路”倡议为印度争取最佳利益。
中国将中巴经济走廊延伸至阿富汗,进一步证明了中国的“一带一路”是开放的和包容的合作平台。积极探讨中巴经济走廊以适当方式向阿富汗延伸,这是中国第一次就中巴经济走廊向第三方开放作出明确表态。实际上,中巴经济走廊已经成为印度不参与“一带一路”倡议的外交工具,但我们也要看到,周边地区国家希望利用中巴经济走廊强化地区联通的呼声也由来已久。巴基斯坦议员在访问美国时曾提议建设包括中国、南亚、中亚和海湾地区国家在内的“大南亚”。中亚国家欢迎实施中巴经济走廊项目,希望将中巴经济走廊当做出海的路径。伊朗和沙特也都有加入中巴经济走廊的意向,沙特甚至希望中巴经济走廊扩展至红海乃至非洲。
印度前外交官也对中巴经济走廊延伸到印度有所期待,认为既然中国能说服巴基斯坦让中巴经济走廊经开伯尔穿过有争议的杜兰德线进入广阔的中亚草原,北京应该也有可能提出一条小环线向东延伸进入印度的旁遮普。
毫无疑问,正如这位外交官所说,处理有问题的两国关系的最好途径是使对手成为利益相关者。然而要成为利益相关者,印度也还需放弃以地缘政治视角看待“一带一路”倡议的既有立场。中国始终强调,“一带一路”倡议是国际合作的新平台,建设“一带一路”秉承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理念,依托的是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和民心相通的“五通路径”,目标是增添共同发展新动力以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
中印两国毗邻而居,应该成为天然的合作伙伴。毕竟,合则两利,争则两伤。当下,尽管中印进入新的调适期,彼此发展战略对接也存在现实困境,但以构建更加紧密的发展伙伴关系为基础,将“发展”作为维护双边关系的关键词,两国能够找到,也应该找到,突破现实困境的路径,以造福两国人民福祉并实现两国的共同崛起。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