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媒体走转改丨 红色经典邂逅传统潮剧,如何讲好红色故事?

2018年1月16日,记者跟随由中央网信办主办、广东省委网信办承办的“新时代、新梦想”网络媒体新春走基层(广东站)活动一行来到汕头市老妈宫戏台观看潮剧《红军阿姆》。

该剧以吴南生报告文学《松柏长青》、潮剧《革命母亲李梨英》为创作基础,以李梨英的感人事迹为素材,着力表现一位朴素而坚韧的母亲形象。

李梨英是抗日战争时期潮汕地区家喻户晓的农村妇女,在严酷的革命斗争中,先后痛失五位亲人。做为一名共产党员,她长期战斗在掩护转移部队伤员工作一线,为闽粤革命斗争和潮汕根据地建立作出卓越贡献,被战士们敬佩而亲切地称为“红军阿姆”。

当传统潮剧邂逅红色经典,如何讲好红色故事?带着这个疑问,记者采访了该剧的导演郑松明老师。

“作为潮汕人的后代,这是不能被忘记的一段历史,剧中的原型李梨英,她的大爱精神是值得我们这一代人继承和发扬的,当时想去拍这部戏,也是想要更多年轻人了解那段可歌可泣的战争岁月。”郑松明导演说到。

潮剧主要流行于潮汕地区,俗称“潮调”“潮音戏”“白字仔戏”,明末已在闽南广为流传,与梨园戏关系密切,是用潮汕话演唱的一个古老的传统地方戏曲剧种,于2006年入选国家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如何用潮剧这种形式让革命题材文艺作品更接地气?郑导演给出了自己的看法:“为什么阿姆这样一个字都不认识的女人,会有如此坚定的革命信仰?我们是从人最根本的需求出发,革命英雄成长于人民群众之中,革命的目地就是为人民群众谋幸福。阿姆的舞台形象非常丰满,才能走进观众的心中。“剧中,阿姆对共产党人的崇拜是什么?就是在当时恶劣的社会条件下,她知道只有共产党来了才能有饭吃,才能活的像个人。所以她坚定地加入共产党,参加到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斗争中。”

当代的年轻人,会喜欢这种传统的戏曲文化吗?“我觉得还是有一批年轻人对潮剧艺术很追捧的。”郑导演提到,在老妈宫剧团中很多演员都是年轻人,也经常去其他的戏院观看不同形式的戏剧表演,尤其近两年,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关注潮剧文化,品味潮剧艺术,进而走进剧院观看潮剧。

这部由广东潮剧院创作投拍的大型现代潮剧《红军阿姆》于2017年11月参加第十三届广东省艺术节荣获了最高奖“剧目一等奖”,阿姆的扮演者詹少君获优秀表演奖、剧目获优秀音乐创作奖。

听不懂潮汕话,我们如何去品味这部剧?记者作为一名地地道道的河北人,讲真在台下一个字都听不懂。但是没关系。细心的创作人员为了让更多人跨越语言障碍,理解这部潮剧的精神内涵,特地在舞台两旁设了字幕,只要看看这里,就知道台词啦!

自诩为潮人的网友们,别犹豫,潮剧,走起!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