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直播行业经过去年的平缓期,今年年初一下子通过“直播答题”点爆互联网,引起全民狂欢。直播答题的逻辑无外乎是“充分利用碎片化时间,参加答题能学点小知识,答错了也不会失去什么,何乐而不为?”这听起来像另类的知识变现。它打着知识的幌子,但本质上却只是抓住了人性的贪欲。这种充满着机会主义与赤裸裸的金钱刺激诱惑,放大了人性的贪欲与赌性。
而在电视还是主要娱乐方式的那些年,观看与自己利益毫无关联的答题节目时,我们依旧会不由自主地参与到答题环节中,测试自己的知识储备量,或者一家人围坐一起,共享答题的乐趣。知识是日积月累的。有人说,玩益智答题游戏还有种“奇怪”的心理,一方面答对中学考试型的题目觉得还对得起中学老师,另一方面答对课外少见的知识,就安慰自己心中的诗和远方还在。
想不通生活的时候,来盘答题游戏或许是个好选择。
答题直播,本质抓住了人性的贪欲
2018年1月,一场由《冲顶大会》、映客直播的《芝士超人》、花椒直播的《百万赢家》、西瓜视频的《百万英雄》等掀起的在线答题直播模式,刷爆了微信朋友圈。以《冲顶大会》为例,主要形式为平台每天在指定时间进行12道题的答题直播,每道题限时为10秒钟,全部答对者可平分当期奖金。
高额的奖金诱惑、几乎为零的参与门槛以及邀请好友获得复活的社交裂变模式让直播答题软件火遍大江南北,引发全民答题热潮,成为2018年年初国内互联网界爆款。
直播答题的新形式与早年的《开心辞典》、《一站到底》等电视栏目有异曲同工之处,而选择题的题型和鼓励好友参与的复活机制则降低了答题的难度。
这场全民狂欢如此盛大,连《开心辞典》制片人刘正举都在微博上感慨:“作为《开心辞典》制片人和总导演,我看好直播的益智游戏节目,无论它在电视端还是视频端。”
狂欢之下,这是直播行业的转型。2016年国内直播行业进入全盛时期,并在2017年趋于平缓。同时,当直播行业面临用户流失的尴尬时,“社交“无疑是各大直播平台都想抓住的救命稻草,而直播答题通过邀请传播,成功调用了“熟人关系”网络,甚至可以借此打破陌生人社交困境,让更多人找到契合点。
但我们不得不承认,直播答题迅速点爆网络的不可忽视的原因是,金钱。
如果说传统电视台的知识问答还只是大量用户对参赛选手刺激感的感同身受,那么直播间的模式彻底实现了全体用户的共同参与。直播答题很好契合了人性的贪欲心理,背后还形成黑色产业链。
为了能获取更多的奖金,不少网友开始组团答题,市场中也涌现出“薅平台羊毛”生意:卖复活码、卖“通关秘籍”,网上随时能搜到语音搜索软件、脚本外挂等。
另一方面,相关的数据是由直播答题平台统计,有网友质疑真实性,担心“假用户”均分了“真用户”奖金。因为这游戏本身是不透明的,分奖金模式非常容易掺水与作假,平台方完全可以均分一批假用户出来分摊奖金,拉低平均单个用户的获奖奖金,继而降低平台方的奖金成本。
这是一场人性之战。照这样下去,平台与用户之间,就会形成猫鼠游戏的格局。
直播答题吸引人的点还有“碎片化时间”和“用户的低成本投入”。里面的逻辑无外乎是“充分利用碎片化时间,参加答题能学点小知识,答错了也不会失去什么,何乐而不为?”听起来像另类的知识变现。
但真的是这样吗?
当许多人每天调着闹钟准时到场参与各场答题,心里算计着每天能赚多少,却发现几周下来,已经投入了大量时间,而几乎毫无收益,这个时候往往会疲态显露。将每天仅剩不多的空闲时间献给了这个游戏,真的有学到了知识?还是为了赚那中奖概率极低的额外收益,打扰了本该属于你的时间与生活呢?
说到底,当前的直播有奖答题虽然打着知识的幌子,但本质上却只是抓住了人性的贪欲。人们喜欢即时反馈,多数有赌徒心理。这种充满着机会主义与赤裸裸的金钱刺激诱惑,放大了人性的贪欲与赌性。
对于直播平台而言,这种模式极为容易被复制。目前已经加入大战的直播平台之中,除了主持人不同之外,你几乎分不清这是哪家平台上线的直播答题。而用户也不管这是哪家平台,只要有机会答题中奖,就跑去哪里。金钱“砸来”的用户,并不是一个良性循环。
热潮过后,直播答题能否探索出双赢的道路?
通过答题,来检测知识储备量
这种答题模式的赛制,想想它出现也快二十年了。从电视行业的益智答题节目,到手机行业的有奖竞猜短信,虽然形式在不断变化,但刺激人们踊跃参与答题的内核是不变的。
最早的答题节目应该是《幸运52》了,后起的还有《开心辞典》、《三星智力快车》和《一站到底》。近年的《中国诗词大会》、《中国成语大会》也有不俗的表现。
早期的《开心辞典》提出“一人努力,全家开心”的口号,向选手明示了能满足全家梦想的高额奖品诱惑,通过求助、现场观众等环节的设置,强化了与观众的互动。
其中2003 年的一期节目被谈论得很多。一个叫唐向阳的男士答题答到最后,使用了电话求助,他打给了身在加拿大的妹妹。令人诧异的是,他没有问妹妹该选哪个答案,而是问她:“你好吗?想不想爸妈?希不希望爸妈来看你?”他妹妹说想啊。他说:“他们很快就能去看你了。”挂掉电话,他直接说出了正确答案,赢得两张往返加拿大的机票。唐向阳是知道题目答案的,那一刻他忍不住想和妹妹分享这份喜悦。主持人王小丫说,“我从来没见过像你这样的选手。”
主持人王小丫会反复问选手,“你确定吗?”
在答题节目的参赛选手中,学生开始扛起“主力军”的角色。以前的《三星智力快车》在中学生当中具有极高的人气,因为题目涵盖到各个知识领域,能参加的选手都是少年才俊,被学生观众当做大神膜拜。
《三星智力快车》热播的时候,网络信息技术还不算十分发达,这个节目呈现出来的,除了知识多样性,还有“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当你每天上学放学写作业,周末补课放假虐,人家已经学完高中知识周游列国了;当你为算出卷子上最后一道大题而兴奋时,人家已经在世界顶级实验室做过实验项目了。
其实这些节目并不会和我们产生直接的利益关系,换句话说,别人答题答得好,那也是别人的本事。但它确确实实地吸引了一大波年轻人,甚至是小孩和老人。
在观看节目的时候,我们都会不由自主地参与到答题环节中,测试自己的知识储备量。在电视还是主要娱乐方式的那些年,一家人会围坐一起,共享答题的乐趣。
“这么简单的问题都不会,我去的话肯定能拿奖。”
“孩子,这个知识点你在学校学过吗?”
“我看这个答题者还不如你呢,要不我给你报个名吧。”
“竟然说诗仙是杜甫,电视台找的参加者太不靠谱了吧!”
“最后一道题都能答错,真是可惜了。”
从小学到大学的课堂里,回答老师问题最踊跃的应该就是小学生了。小孩子看这些节目,大多源于一种本能的天性,因为对世界好奇,年少不懂事时想和父母比赛答题争个高下,偶尔赢了沾沾自喜。
现在微信上有个《头脑王者》的小程序益智游戏,并没有和金钱收益挂钩,但还是吸引了非常多的人加入其中,打通关排位赛,邀请好友对决。题目同样多元化,除了一些文学、数理化方面的硬知识,还有紧跟当下时事热点的日常,甚至娱乐圈的鸡毛蒜皮小事、金曲榜、影视榜都是题目里会随时出现的。
在答题时,恍惚间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看到题目“在《岳阳楼记》中,‘庆历四年()’”,我毫不犹豫选了“春”;看到“中国和哪个国家签订了《马关条约》?”,下意识里就选了“日本”。
有些题目知识基本都是中学课堂里学的,参加完考试后,我相信大多数人并没有刻意重新去记忆这些东西,但是不能否认的是,某些应试教育下传送给我们的知识,就像学会了自行车和背诵九九乘法表一样,再也忘不掉,而且好像还有点用。其实有合格的高中毕业知识是挺难的事情,不是说考试及格,而是基本满足教学大纲要求。
知识是日积月累的。有人说,玩益智答题游戏还有种“奇怪”的心理,一方面答对中学考试型的题目觉得还对得起中学老师,另一方面答对课外少见的知识,就安慰自己心中的诗和远方还在。
想不通生活的时候,不去考虑金钱,来盘答题游戏或许是个好选择。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