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官方制造业PMI为51.3 非制造业PMI为55.3(解读)

中国1月官方制造业PMI 51.3,连续18个月站稳荣枯线上方,预期51.6,前值51.6。中国1月官方非制造业PMI 55.3,预期54.9,前值55。

2018年1月中国采购经理指数运行情况

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

一、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运行情况

2018年1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1.3%,虽比上月回落0.3个百分点,仍与去年同期持平,制造业继续保持稳步扩张走势。

分企业规模看,大型企业PMI为52.6%,比上月回落0.4个百分点,继续在扩张区间内平稳运行;中型企业PMI为50.1%,比上月回落0.3个百分点,位于临界点之上;小型企业PMI为48.5%,比上月下降0.2个百分点,低于临界点。

从分类指数看,在构成制造业PMI的5个分类指数中,生产指数、新订单指数高于临界点,原材料库存指数、从业人员指数和供应商配送时间指数低于临界点。

生产指数为53.5%,虽比上月回落0.5个百分点,仍处于扩张区间,表明制造业生产保持稳定增长,增速有所放缓。

新订单指数为52.6%,比上月回落0.8个百分点,位于临界点之上,表明制造业市场需求扩张步伐有所放慢。

原材料库存指数为48.8%,比上月回升0.8个百分点,低于临界点,表明制造业主要原材料库存量降幅收窄。

从业人员指数为48.3%,比上月下降0.2个百分点,位于临界点以下,表明制造业企业用工量减少。

供应商配送时间指数为49.2%,比上月下降0.1个百分点,位于临界点以下,表明制造业原材料供应商交货时间放慢。

二、中国非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运行情况

2018年1月份,中国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5.3%,高于上月0.3个百分点,非制造业延续稳中有升的良好发展态势。

分行业看,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4.4%,比上月上升1.0个百分点,服务业开局实现平稳较快增长。从行业大类看,零售业、航空运输业、电信广播电视和卫星传输服务、互联网软件信息技术服务、货币金融服务、保险业、租赁及商务服务业等行业商务活动指数位于55.0%以上的较高景气区间,业务总量较快增长。住宿业、餐饮业、房地产业、居民服务及修理业等行业商务活动指数位于临界点以下,业务总量有所回落。建筑业商务活动指数为60.5%,比上月回落3.4个百分点,建筑业企业生产活动放缓。

新订单指数为51.9%,比上月微落0.1个百分点,仍位于临界点之上,表明非制造业市场需求增速略有放缓。分行业看,服务业新订单指数为51.8%,比上月上升0.9个百分点,高于临界点。建筑业新订单指数为52.8%,比上月回落5.3个百分点。

投入品价格指数为53.9%,比上月回落0.9个百分点,继续高于临界点,表明非制造业企业用于经营活动的投入品价格总体水平继续上涨,但涨幅连续收窄。分行业看,服务业投入品价格指数为53.5%,比上月上升0.3个百分点。建筑业投入品价格指数为56.2%,比上月回落8.1个百分点。

销售价格指数为52.6%,与上月持平,继续位于临界点之上,表明非制造业销售价格总体水平保持上涨。分行业看,服务业销售价格指数为52.5%,比上月上升0.5个百分点。建筑业销售价格指数为53.3%,比上月回落2.3个百分点。

从业人员指数为49.4%,比上月微升0.1个百分点,低于临界点,表明非制造业从业人员数量虽有减少,但降幅继续收窄。分行业看,服务业从业人员指数为48.4%,比上月回升0.2个百分点。建筑业从业人员指数为55.4%,比上月回落0.5个百分点。

业务活动预期指数为61.7%,比上月上升0.8个百分点,连续9个月位于60.0%以上的高位景气区间。分行业看,服务业业务活动预期指数为61.2%,比上月上升0.9个百分点。建筑业业务活动预期指数为64.7%,比上月上升0.6个百分点。

三、中国综合PMI产出指数运行情况

2018年1月份,中国综合PMI产出指数为54.6%,与上月持平,表明我国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总体继续保持平稳较快的发展态势。

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负责人就中国综合PMI产出指数有关问题答记者问

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负责人

就中国综合PMI产出指数有关问题答记者问

国家统计局自2018年1月份开始发布月度中国综合PMI产出指数。服务业调查中心负责人就相关问题接受了《中国信息报》专访。

问:为什么要编制和发布中国综合PMI产出指数?

答:当前,随着移动互联网、智能终端、大数据和云计算等广泛应用,我国经济结构由工业主导向服务业主导加快转变,传统意义上的制造业和服务业之间的边界越来越模糊,相互融合发展日渐深入。目前,国家统计局每月编制并发布的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和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分别从制造业和非制造业两个生产领域反映经济发展的景气状况;但我国PMI指标体系还不够完善,尚缺少反映宏观经济总体变化的景气指标。

综合PMI产出指数是PMI指标体系中监测当期国家或地区总体经济发展景气状况和周期变化的综合产出指标,由于编制方法简单易行,科学合理,近年来已逐步被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所采用。编制并发布综合PMI产出指数弥补了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和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仅能反映本行业领域发展状况的不足,为宏观经济监测提供了新的视角,也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了我国PMI指标体系。国家统计局自2016年起在理论、方法和实践等方面对我国综合PMI产出指数进行了深入探索和研究,编制了中国综合PMI产出指数,并对结果进行了全面评估和论证。经过两年多的试算与研究,认为中国综合PMI产出指数的编制方法、条件都较为成熟,符合国际惯例,数据评估结果也较为满意,具备公开发布的条件。

问:综合PMI产出指数是如何编制的?如何理解综合PMI产出指数的概念?

答:我国综合PMI产出指数的编制方法采用国际上通行的做法,即将制造业生产指数与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进行加权求和,权重通过制造业和非制造业占GDP的比重计算而成。

与PMI指标体系中的其他各项指数相同,综合PMI产出指数以50%作为经济强弱的分界点,高于50%时,表明经济总体扩张;低于50%,表明经济总体收缩。综合PMI产出指数与分界点的距离,表示扩张和收缩的程度。在实际应用中,可以通过综合PMI产出指数的变化情况监测宏观经济运行走势。

问:综合PMI产出指数有哪些特点?在宏观经济分析中如何体现?

答:综合PMI产出指数是PMI指标体系中反映当期全行业(制造业和非制造业)产出变化情况的综合指数,它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一是具有国际可比性。综合PMI产出指数采用全球统一的编制方法。截止2017年12月,欧元区、美国、英国、德国、日本等国家和地区均已编制并发布该指数。二是与宏观经济走势具有同步性。合成综合PMI产出指数的生产指数和商务活动指数均是宏观经济发展的同步指标,反映的是当期制造业、非制造业生产和业务总量的变化情况,因此综合PMI产出指数也是一个同步指标,可以较为全面地监测当期国家总体经济的产出变化情况。

我们结合近期宏观经济走势,对综合PMI产出指数运行情况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显示,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综合PMI产出指数总体走势平稳,符合我国经济2016年“前低后高”、2017年“稳中向好且高于2016年总体水平”的运行特点;同时综合PMI产出指数运行水平高于制造业生产指数,低于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特点,以及非制造业增速快于制造业的运行状况基本相符。

另外,我们还对2009年至2017年上半年共34个季度的综合PMI产出指数与GDP增速的时间序列进行时差相关分析,得出两个经济指标呈高度相关,综合PMI产出指数与GDP增速同步性非常强,能够较好地全面反映经济发展规律。

问:综合PMI产出指数和制造业PMI均是监测宏观经济走势的综合性指标,两者之间有何不同?

答:综合PMI产出指数与制造业PMI之间的差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编制方法不同。综合PMI 产出指数是由制造业生产指数与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加权计算合成;制造业PMI是由新订单、生产、从业人员、供应商配送时间、原材料库存5个分类指数加权计算而成。二是行业覆盖范围不同。综合PMI产出指数涵盖制造业和非制造业,反映国家总体经济发展状况和变化趋势;制造业PMI反映的是制造业经济总体状况和变化趋势。三是与GDP增速的相关性不同。从与GDP增速的时差相关分析结果看,综合PMI产出指数的相关性高于制造业PMI,相对于GDP增速来说,综合PMI产出指数是同步指标,制造业PMI是先行指标。

鉴于综合PMI产出指数和制造业PMI存在一定差异,在使用两个指数研判宏观经济走势时应注意:虽然两个指数均为反映国民经济周期波动的指标,但综合PMI产出指数“高峰或低谷”的转折点大致与经济周期的转变同步发生,表示当期发生的情况;制造业PMI的转折点一般早于国民经济周期三个月左右,能够对经济趋势进行前瞻性预测。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