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厨持证守护舌尖安全 农村流水席迈向文明

锅灶火苗旺盛,大厨挥勺操铲,上菜行云流水,这是不少人对农村“流水席”的美好回忆。“舌尖上的美味背后,却是乡村厨师无证上岗,缺少食品安全知识,给农村集体聚餐带来极大的安全隐患。”省食药监局食品消费处监管人员坦陈。

年头年尾,又到农村嫁娶寿诞宴请高峰,湖北日报全媒记者赴公安县采访农村集体聚餐监管。

462名乡厨持证上岗

“这是一年中最忙的时候,几乎每天都有宴席。”腊月廿六,采访时,邹乔压根放不下锅铲。

38岁的邹乔是一位地道的乡厨,公安县斗湖堤人,周边村民婚丧嫁娶摆宴席,常请他来掌勺。入行20年,邹乔记不清自己烧过多少场农村家宴,但从前年开始,他清楚地感觉到,乡厨也有门槛了。

“过去这个市场比较乱。”邹乔称,农村聚餐摆宴席,靠村民间互相推荐厨师,口耳相传,有的是正儿八经在餐馆帮过厨,有的就是烧菜不错的村民,平时忙着插秧打谷,遇到活儿便放下锄头、穿起围裙。

至于办理从业资格证、健康证,邹乔的第一反应是“办那些做啥子”。直到2016年底,邹乔发现没有生意上门,一打听才知,持证乡厨正在迅速占据村民的心,占领村头宴市场。

邹乔再也按捺不住,找到县里成立不久的乡厨协会。经过培训、考试,参加了健康体检后,他成为一名持证厨师。

和邹乔一样,越来越多的乡厨意识到办证的重要性。“引入的‘鲶鱼’发挥效应了!”在分管食品安全工作的副县长张刚看来,乡厨协会正是这条“鲶鱼”。

2016年5月30日,由县食药监局指导的乡村厨师协会挂牌成立,将一支“游击队”组建成“正规军”。截至目前,体检排除了132名患传染病、灰指甲、手癣的“流动厨师”后,462名乡厨持证上岗,遍及全县16个乡镇。

“饭桌难题”迎刃而解

公安县食药监局副局长文锋记得,他曾带当地记者暗访村头宴,拍到的画面不忍直视。

宴席紧邻畜舍,蚊蝇忙着串门;水缸上放着面盆,漂着塑料袋;餐具裸露,砧板、刀具生熟不分;厨师试菜时直接舀起一勺,尝味后再放回锅里……

“每个乡镇只有两三名食药监管人员,根本上是有心无力。”文锋称,基础的聚餐备案登记,尚不能落实,其它监管无从下手。

打从牵住乡厨协会的“牛鼻子”后,“饭桌难题”迎刃而解。

据乡厨协会会长邹沫介绍,与协会相伴相生的是全县386个红白理事会。每逢婚丧嫁娶,村民到红白理事会领取《集体聚餐活动备案表》,填报食谱、食材来源,厨师签订责任承诺书。备案书经红白理事会、乡厨协会、县食药监局审查合格后,方能开席。

食材、配料由乡厨协会集中配送,而乡厨协会则从专业合作社、蔬菜基地、屠宰场等正规渠道统一购入,规范索证索票和台账管理,杜绝三无、伪劣产品流入农村餐桌。

乡厨严格遵守留样制度,并保管48小时,万一发生食品安全问题,可以明确各个环节追溯责任,这对东家、厨师、客人都是有效的保护。

当文锋再次带领记者调查农村集体聚餐时,画风变成“小清新”——“移动厨房车”开到村头,全部打开后变成一个约15平方米的后厨,洗涤、切配、烹调、备菜、保洁等各功能区布局合理,冰箱、锅灶、砧板、消毒柜应有尽有;一个个可封闭钢帐篷席地而起,告别露天餐桌;厨师们统一佩戴着帽子、口罩,穿着厨师服,少了随意,多了几分认真。“他们操作规范了,我们也放心多了!”车胤社区摆酒请客的村民杨海军赞不绝口。

意外收获“一揽子”硕果

孰料,一场缘于食品安全监管领域的探路,竟然结出“一揽子”硕果。

2017年4月,央视《焦点访谈》曝光公安县埠河镇“人情风”盛行,揭开农村不堪人情往来重负的伤疤。为涤荡“人情债”的雾霾,该县以食药监部门的农村集体聚餐备案制为抓手,出台史上最严“禁宴令”——除婚丧嫁娶、人口添丁、80岁以上整生以外,其他事由均不允许摆席操办。有了标准,就有了戒尺,“禁宴令”出台仅一周,群众自觉取消人情宴请200多起,“人情风”刹住了!

曾经的农村宴请,一辆三轮车拉来一车锅碗瓢盆、一次性餐具,走时一溜烟,空留下一片让人头痛的垃圾。如今,乡厨协会禁止乡厨使用一次性餐具,而选择消毒环保餐具替代,杜绝白色污染,绿水青山不再蒙尘。而大快朵颐之后,乡厨们对所有餐厨垃圾分类回收、集中处理,让生态文明扮靓“美丽乡村”。“政府搭台、部门监管、协会唱戏、群众参与的新型模式,承担起农村集体聚餐运作链条的‘发动机’角色,也制造着农村治理的更多惊喜。”去年底,在公安县召开的荆州市农村集体聚餐监管现场会上,业内人士一致认为,该样本可复制、值得推广。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