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国人消费水平升级和思想观念转变,春节被过出了诸多新花样。比如,“一家人在哪里、哪里就是家”的反向探亲模式;再如,体味异国、异地年味的旅游度假迎新春;以及,不强求大团圆、钟爱小团圆的休闲式过年……2018年春节,你选择了怎样的过年新方式?
春节将至,各地高速公路迎来大批车流。中新社记者 泱波 摄反向探亲
“错峰的悠闲经历了才懂”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国人选择“反向探亲”的新方式,不再抢票返乡,而是将家人接来自己生活的大城市欢度春节。
“年前两个月,就给父母买了从东北老家来北京的火车票。”80后的常萌萌(化名)自本科毕业就在外打拼,去过南方、最终落脚北京,已连续三年没回老家过年。
她最怕的不是长途奔波,而是让人揪心的走亲戚。她说,自从把父母接来北京过年,每年至少能躲开近一万元的压岁钱和份子钱。
“不用想买啥东西给哪个亲戚,无需盘算给小辈多少压岁钱,没必要应对亲戚没完没了的发问,真是轻松超多。”常萌萌说,在北京过年,时间都是自己的,假期里还能带父母逛庙会、游京城。
“反向过年”躲过的不只是走亲戚,更多还是避免了春运返乡大潮的舟车劳顿。
据国家发改委预计,今年春运全国旅客发送量将达到29.8亿人次,如此庞大的“迁徙大军”给出行安全、便利性都带来了极大挑战,从“能回家”到“舒适回家”的进阶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所在事业单位不会早放假,回老家的话都是抢除夕前一两日最热门时段的高铁票,用过抢票软件、找过黄牛,实在不行就买近乎全价的机票。”常萌萌深知,抢到票只是返乡路的第一步,打包行李、挤火车、乘大巴、再打车,从早折腾到晚,到家已是精疲力尽。最可怕的是,返程又是一次重演。
相比之下,“反向过年”既是人们对交通出行和经济压力的重新考量,也折射了中国民众“过年”的传统习俗和观念正在改变,春节不再固守于“在家守岁”,异地团聚、走出家门旅行过年同样也是一种团圆。
资料图:澳大利亚悉尼的唐人街。 眭黎曦 摄旅游过年
“性价比不算高,却也能省应酬钱”
当传统年俗不再是不可取代,异地、异国的别样年味不乏吸引力,小夫妻、三口之家甚至拖家带口的举家出游都开始被人们接受。
日前,由中国旅游研究院、携程旅游联合发布的《2018春节出境旅游趋势预测》报告称,今年春节长假,预计出境游人次将达到650万,创历史之最,这一中国传统节日将变成全球黄金周。
2月10日,在某体育赛事新媒体公司就职的何晴(化名)跟老公踏上了日本10日游的旅途,“年后要备孕,怕很久出不去了,趁春节长假赶紧玩一趟”,赶着半错峰的档期,何晴定了人均8000元的机酒套餐,“跟朋友之前自由行的价格相比,性价比还不错”。
记者在某国内旅游网站上查询发现,以日本10日自由行为例,除夕当日(法定假期首日)出发的单人机酒套餐价格竟是前后一周内的低点,为5760元;除夕前两日和初三出发的套餐价格几乎翻倍,接近万元;而初五出发的价格飙升至13000元。
“这与回程机票是否赶上高峰有关系,如果回程正好赶上初七、初八的返程高峰,机票或者机酒套餐价格必然升高。”中青旅一位旅游顾问对记者解释称。
很多人好奇,春节都是哪些人赴海外旅游?上述报告称,70后、80后中产阶层趁着春节孝敬老人,犒劳孩子,带着全家出国过年成为春节出游主力军;而在旅游过年的90后年轻人中,三分之一属于“恐婚族”。
提前半年,辣妈李佳就跟两位朋友订好了“拖家带口”的16日澳洲行,一行6个大人,3个孩子,趁孩子放寒假安排了这次大规模出游。说起行程,李佳几乎没操心,“朋友移民澳洲多年,对当地习俗、天气都很了解,可以说是带着我们玩耍”。
小年当日,李佳一行人在朋友悉尼的家里动手包了饺子、备了红酒,把酒叙旧的同时也体验了别样的过年乐趣。她说,临近春节,悉尼、墨尔本等城市其实没啥春节氛围,倒是很多景点都有写中文对联,或者挂着“狗年快乐”的灯笼。“除夕当天,我们准备在凯恩斯包饺子过年,初一安排了热气球看日出,象征着迎接新年首日的朝阳。”
直观看来春节出游人多、价格偏高,性价比并不好,但多位受访者却表示,旅游过年没准还能省下一些开支。
“往年春节婆家、娘家都要回,串亲戚、吃酒席、见同学难免好多带孩子的,包里不塞几个红包都不敢出门。”在何晴看来,虽然一个红包一二百元,但架不住数量多,自己还没生娃,给出去的就是净赔。李佳也坦言,必给的压岁钱转账也得给,但一些远房亲戚、朋友的孩子,不见面也就省了。
2月1日,养护车在北盘江大桥桥面上喷洒融雪剂。中新社记者 贺俊怡 摄三口之家的小团圆
“不再纠结回你家、还是回我家”
过年回你家、还是回我家,堪称婚后夫妻逃不过的“世纪难题”。除夕只有一天,回了谁家过年,另一方心里都不怎么舒坦。
“我们俩家离得近,除夕一般在婆家吃个午饭,晚上六、七点钟便回娘家吃年夜饭、看春晚。”李男夫妇都是北京人,开车30分钟就能从婆家赶到娘家,在谁家守岁也就不算个事。
然而,除夕当天辗转切换的模式并非普遍适用。分类解决方案不外乎四种:两家轮换、一家一年;两家都回,时间分配可商议;哪也不回,留守夫妻打拼的城市;最后就是各回各家,小两口无奈分离。
来自百度大数据近日发布的一份调查显示,80、90后夫妻或者情侣最为纠结“回谁家过年”的问题。其中,近半夫妻选择回婆家;28.1%的夫妻选择回娘家;还有22.4%的夫妻选择在工作所在地或其他地方过年。
陈雨(化名)夫妇北漂十年,一到年尾就开始为买广西还是云南的返乡火车票闹矛盾,“刚生孩子那年春节回的娘家,次年就回了婆家,去年是公婆过来,今年俩人谁都不愿妥协,直接哪都不去了。”
即便事先说好,可到了该抢票的日子,陈雨老公还会侥幸的问一句要不要订回自己老家的火车票。
在陈雨看来,春运订票、奔波都是其次,由于两家相聚甚远,不可能为照顾对方感受,七天折腾三次;再者,孩子刚四岁确实经不起长途奔波。
“早就花大价钱订了北京一家温泉酒店的两晚住宿,过年就安心泡温泉、逛庙会了,”话虽如此,但当儿子问她“什么是过年”时,她也遗憾没能让孩子感受下家乡新春的浓浓年味。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