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长崔永辉昨晚在央广讲述《荆州与长江的故事》

(3分钟短视频)

“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是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三大战略,昨晚九点到十点,全国人大代表、荆州市长崔永辉,内蒙古乌兰察布市长费东斌和河北秦皇岛市长张瑞书做客中国之声《央广演讲台》特别节目。

荆州市长崔永辉作为演讲嘉宾,以《荆州与长江的故事》为题,作主旨演讲。并以区域经济一盘棋为主题和另二位市长进行交流。

“历史文化名城荆州,是一座为长江而生、因长江而美、依长江而兴的城市。”崔永辉介绍,得益于长江在气候、地理、土壤、交通等方面的馈赠,荆州地富民丰、交通便捷。建国以来,荆州粮食产量常年约占全国百分之一,淡水产品已连续24年稳居全国地市之首。火爆全国夜市的小龙虾,荆州年产29万吨,约占全国总产量的30%,市民每吃3只小龙虾,就有一只来自荆州。

然而,多年来的围湖垦田、畜禽水产养殖业的过度发展,沿江企业违法排污,非法码头随意侵占长江岸线,导致长江水系生态正在不断退化。

“长江流经荆州483公里,占整个长江中下游的四分之一,荆州8个县市区全都紧邻长江,保护好长江生态,荆州负有义不容辞的重任。”崔永辉说,两年多来,荆州市对流域生态环境开展了力度空前的全面集中整治。

洪湖18.9万亩的围网全部拆除、364处非法码头全部清理拆除、全面实施秸秆禁烧、关闭了71家违规企业......随着流域生态环境集中整治的不断推进,现在,荆州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全市85.7%的地表水断面达标,达标率提高了19%,集中饮用水水源地水质,100%达标。拆除围网的第二年,洪湖的野莲花恢复了5万亩,10万只候鸟回到洪湖过冬,“四处野鸭和菱藕”的景象重现;退出耕种土地8000亩,为石首麋鹿自然保护区扩展范围,让世界最大的野生麋鹿种群重回这片古老的故园繁衍生息。

“杜绝污染,不能只靠打击、处罚;生态引领,还需要绿色发展来做支撑。”如何使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进入良性互动的协调发展格局,崔永辉介绍了一套荆州绿色发展方法论。

他说,在农村,通过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推广“虾稻共作”模式220万亩,使农药、化肥投放大幅度减量,水稻的品质提高,达到节约成本,增加收益的效果,据测算,每亩稻田农民的纯收益净增3000元以上。在城市,对沿江重化工企业开展全面集中整治和搬迁改造,出台财政、土地等优惠政策,支持企业转型升级,走绿色发展之路。此外,文化旅游业是荆州的优势所在,目前正在创建5A景区,打造全域旅游品牌。多家知名文化旅游公司已入驻荆州,文化旅游产业正在成为荆州绿色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精彩全程视频请戳:

荆州与长江的故事

听众朋友、网民朋友们:

大家好!我是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荆州市人民政府市长崔永辉。今天很荣幸来到央广直播间,与大家分享——荆州与长江的故事。

到荆州工作之前,提起荆州,我的脑海里就会浮现起“洪湖水、浪打浪”的田园水乡美丽画卷;还会闪现出98抗洪,荆江大堤上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壮丽场景。来荆州工作以后,让我有机会对荆州与长江的关系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古往今来,人类傍水而居。大江大河,才能孕育出辉煌灿烂的文明。历史文化名城荆州,就是这样一座为长江而生、因长江而美、依长江而兴的城市。

禹划九州、始有荆州。荆州作为华夏九州之一,在这片土地上,已经书写了五千年中华文明历史。

公元前689年,楚文王迁都荆州,开启了长达411年的辉煌盛世,创造了当时与希腊雅典文化交相辉映的楚文化,成为华夏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老庄哲学、屈宋诗词、艳丽的丝绸、厚重的青铜、精美的漆器,都是浪漫、灵动的楚文化精品。而这种浪漫灵动、不拘一格的文化特点,正是长江“灵”与“柔”的精神体现。

“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得益于长江在气候、地理、土壤、交通等方面的馈赠,荆州地富民丰、交通便捷,繁荣之景几千年从未间断。建国以来,荆州粮食产量常年约占全国百分之一,淡水产品已连续24年稳居全国地市之首。火爆全国夜市的小龙虾,荆州年产29万吨,约占全国总产量的30%,您每吃3只小龙虾,就有一只来自荆州。

但是,人类文明的历史,往往也伴随着人与自然的冲突,人与水的和谐相处并不必然。长江,在带来福祉的同时,也时时考验着荆州人民与水共生的智慧。长江流经荆州段古称荆江,“万里长江,险在荆江。”荆江九曲回肠,又因江汉平原地势低洼,而容易泛滥,历史上两岸居民饱受水患之苦。

1998年,面对百年一遇的洪水,百万军民万众一心,与风雨拼速度、与洪水争高低,保卫了荆江大堤的安全,铸成了伟大的抗洪精神。

进入新世纪,举世瞩目的三峡工程,以及荆江大堤综合治理工程,极大地提高和完善了抵御特大洪水的能力,2016年,荆州成功经受了超过98年洪水的考验。

但与此同时,一些新的问题又逐渐凸显出来。多年来的围湖垦田,畜禽、水产养殖业的过度发展,化肥、农药的不当投放,导致长江流域生态问题不断累积;一些沿江企业违法排污,非法码头随意侵占长江岸线,饮用水水源地面临污染;无序采砂,对长江生态、长江堤防和航道安全构成极大威胁。

一曲“洪湖水,浪打浪”,曾经将荆州鱼米之乡唱响全国,但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渔民纷纷到洪湖围网养鱼,高峰时期围网面积占到整个水面的70%,洪湖没有了“浪打浪”,只有“竿并竿”“网连网”,野生荷花不见了踪影,候鸟也失去了栖息之地。荆州人民世世代代赖以生存的长江水系生态,正在不断退化。

2016年1月5日,在重庆召开的长江经济带座谈会上,习总书记强调,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长江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总书记的话语,振聋发聩。这是站在中华民族长远发展的历史格局中,所做出的重大决断,更是我们荆州人所必须担当的历史责任。6280公里长江,流经湖北1000余公里,而荆州就有483公里,占整个长江中下游的四分之一,荆州8个县市区全都紧邻长江,保护好长江生态,荆州负有义不容辞的重任。两年多来,我们拿出壮士断腕的决心,向污染宣战,对流域生态环境开展了力度空前的全面集中整治。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住船屋、守围网、养螃蟹、捕鱼虾,曾是洪湖渔民的生活主线,随着长江大保护的推进,洪湖18.9万亩的围网全部拆除,1206户、4351名以湖为生、以船为家的渔民,全部离船,上岸安家。

非法采砂和非法码头是环境保护的顽疾,我们痛下决心,依法重拳整治。364处非法码头全部清理拆除,77艘趸船全部迁移,保证了长江沿岸集中饮用水水源地全部达标。

收获季节的秸秆焚烧,曾经使得这片肥沃土地上空烟雾弥漫。为还荆州人民一片蓝天,我们在湖北省率先实施了秸秆禁烧。现在,全市秸杆综合利用率已经达到95%以上,每年减少秸秆焚烧600万吨,去年中心城区PM10、PM2.5浓度下降了7%,空气优良天数比两年前增加了54天。

非常之事,必须有非常之举。污染防治是一场攻坚战,也是一场必须打赢的决胜仗。两年来,我们关闭了71家违规企业、拆除了116家小作坊;我们查处了环境违法行为174起,行政拘留17人,27名干部因环保履职不力而受到党纪政纪责任追究。

党中央的果断决策,得民心、顺民意,我们的点滴付出,也正在得到回报。现在,荆州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全市85.7%的地表水断面达标,达标率提高了19个百分点,集中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已经100%达标。拆除围网的第二年,洪湖的野莲花,就恢复了5万亩,10万只候鸟又回到洪湖过冬,如今您再来到洪湖,“四处野鸭和菱藕”的景象,又会在您眼前重现;我们退出耕种土地8000亩,为石首麋鹿自然保护区扩展范围,今年,保护区新生了200多头小“四不像”,总共1400头,也是世界最大的野生麋鹿种群,重回他们这片古老的故园繁衍生息。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们深知,生态保护与修复,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污染防治攻坚战,更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程。

标本兼治,才能药到病除。这几年,围绕建立生态保护长效机制,我们湖北省先后制定了水污染防治、耕地质量保护等生态保护地方性法规。我们荆州市,也围绕湖泊保护、扬尘污染防治等方面进行了地方立法,建立了严格的绿色发展考核机制。得益于法治建设和宣传引导,全民参与、共建共享的生态环境保护氛围,正在全市形成自觉。

“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诗圣杜甫,正是在荆州写下了这句名诗。杜绝污染,不能只靠打击、处罚;生态引领,还需要绿色发展来做支撑。

在农村,我们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推广“虾稻共作”模式220万亩,一片稻田既种水稻、又养小龙虾,不仅使农药、化肥投放大幅度减量,提高了水稻的品质,还节约了成本,增加了收益,每亩稻田,农民朋友的纯收益净增3000元以上。

在城市,我们对沿江重化工企业开展全面集中整治和搬迁改造。出台财政、土地等优惠政策,支持企业转型升级,走绿色发展之路。

文化旅游业被称为无烟工业,是荆州的优势所在,我们正在创建5A景区,打造全域旅游品牌。当前,深圳华侨城、深圳华强、西安曲江等许多知名文化旅游公司已经入驻荆州,文化旅游产业正在成为荆州绿色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无数诗人曾不吝词句描绘荆州美景:“千里江陵一日还”,李白顺江而下,洋溢着轻舟逐浪的快意;“楚江鳞鳞绿如酿”,陆游逆流而上,感受着极目楚天的舒畅;“今日好南风,商旅相催发”,刘禹锡临江远眺,满眼都是商贾云集的繁荣之景。

我们相信,只要始终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最严的制度、最严格的管理、最严厉的执法,全面推进长江生态文明建设,就一定能打赢长江保护攻坚战,实现荆州绿色大振兴。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荆州与长江的故事,我们还将书写更加精彩的续集。

谢谢大家!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