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6日是第11个全国疟疾日,今年的主题是“消除疟疾,谨防境外输入”。4月24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就我国消除疟疾工作进展情况在京举行新闻发布会,卫健委疾控局局长毛群安说:“我国去年实现无本地感染疟疾病例。”
毛群安表示,到2017年,我国首次实现了全年无本地疟疾感染病例报告,全国共报告境外输入性病例2672例、输血感染病例3例。同时,有99.5%的区县、83.3%的地市通过了消除疟疾考核评估。
毛群安说:“在新时代,针对出入境人员往来日益增多的情况,我们将继续加强输入性疟疾的防控,重点做好赴非洲、东南亚等疟疾流行区的经商、旅游和务工人员的宣传和健康教育,加强出境回国人员疟疾病例的发现和治疗工作,使疟疾不再危害我国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据悉,疟疾是由疟原虫寄生于人体引起的寄生虫病,主要由受感染的蚊叮咬或经输血感染。在上世纪50年代,据不完全统计,全国疟疾流行的区县达1829个,约占当时区县数的80%,每年发病人数最高时可以达到3000万以上,死亡率约1%,发病人数居各种传染病之首。
我国党和政府高度重视疟疾防控工作,多年来制定实施了多个防控规划和计划,在各级政府和部门、广大疾控工作者坚持不懈的努力下,我国疟疾发病数持续下降。到2010年,全国24个疟疾流行省,95%的区县疟疾发病率已下降至万分之一以下。
2010年,我国响应联合国提出在全球根除疟疾的倡议,制定了《中国消除疟疾行动计划(2010-2020年)》,确立了到2020年,实现全国消除疟疾的目标。由于我国消除疟疾的策略对路、措施有效、落实得力、保障到位,到2015年,已将疟疾本地传播控制在云南、西藏的边境地区,境外输入成为疟疾病例主要来源。《2015年世界疟疾报告》将我国列入消除疟疾阶段的国家,我国也成为全球21个计划在2020年实现消除疟疾目标的国家之一。
输入性风险主要来自非洲疫区
上海市卫生计生委疾控处处长陈昕说:“上海作为一个国际性特大型城市,国际人员物流交流非常频繁,疟疾输入性的风险长期存在,特别是在自然环境中,也仍然存在着疟疾传播的媒介。上海市在2017年获得国家批准现场验收,成为第一个省级的实现消除疟疾行动计划目标的城市,去年制定了如何巩固维持上海市消除疟疾的工作方案。近几年发现的病例,主要是从非洲疫区来的务工、学习、旅游人员。”
陈昕表示,目前阶段,疟疾跟其他传染病相比,病例数还是比较少的,无论是公众还是医务人员,对疟疾的认识程度或者警惕性相对其他传染病相对较低。“所以我们的一个目标是,如何提高第一道防线——医务人员对疟疾的认识程度,对疟疾输入性病例的警惕程度,以及发现病例、诊断病例、治疗病例的能力。我们组织了所有的医疗机构,按照国家的方案要求,落实对发热病人的疟原虫的血检,以及在社区的主动病例侦查工作。”
中国疾控中心寄生虫病所疟疾室主任、研究员周水森表示,“境外输入病例,回国以后有两个关口:一是当时发病,另一个是回国后一年以内发病。由于我国现在出境人员越来越多,所以每年都有很多输入病例,特别是在境外感染以后,回国发病的病例较多。如回国后出现发冷、发热和出汗的疑似症状,最好主动向检验检疫部门申报,以便及时接受检测和救治。回国以后,一年以内如果再出现发冷、发热等疑似症状,应到当地医院及时就诊。”
“1-3-7”模式得到世卫组织推广
毛群安说:“要消除一种广泛存在病原,而且是通过蚊子这样的病媒生物传播的疾病,难度相当大。我们制定了消除疟疾的‘1-3-7’工作模式,即发现病例之后,在一天之内进行报告,3天之内完成病例的复核和流行病学调查,7天之内完成疫点调查和处置。”
“‘1-3-7’的工作策略,从技术上规范了基层机构对病例的发现、报告、诊断和治疗,也规范了传染源控制以及疫点处置的要求,这就是我们在控制类似疟疾这样的疾病时要把握的几个关键点。这个策略确定之后,最近几年的疟疾防控形势出现了大好转。”毛群安说。
毛群安表示,“1-3-7”工作模式,也得到了世界卫生组织的认同和推广,“这个做法已经被正式写入世界卫生组织的技术文件,向其他国家进行推广。我们也将陆续推出针对一些对公众危害比较严重、在技术上可行的疾病的消除战略、策略以及行动计划。”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