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一江浩荡清水,长江垃圾清运工坚守江面11年

荆江之上,一对普通夫妇陈景旭、孙红艳,驾一叶扁舟,穿行于波峰浪谷,用自己的行动,呵护母亲河的容颜。为保护这一江碧水,10多年里他们一直在荆州长江段清运垃圾。

在荆州长江旅游码头,陈景旭、孙红艳夫妇驾驶着“荆长净1”号垃圾清运船,停靠在了一艘游轮旁边。51岁的陈景旭穿着救生衣站在清运船顶,将一袋袋垃圾从游轮搬到“荆长净1”号上,他的妻子孙红艳将垃圾一一归置,以便腾出更多的空间。这是一艘开往重庆的千吨级游轮。

陈景旭、孙红艳夫妇从早上9点开始一直到下午3点,足足清理了2吨垃圾,为了不耽误游轮出发的时间,整整6个小时夫妻二人没有休息一分钟。

陈景旭、孙红艳夫妇都是下岗工人,因为丈夫有开船的手艺,2007年夫妻二人卖了老家的房子,买了艘船取名为“荆长净1”号,开始了长江垃圾清运的工作。他们每天早上7点出发,沿途收集停靠在荆州港区每一艘船上的垃圾,然后将垃圾拖上岸,用皮卡车运往垃圾处理厂。

刚开始从事这行时,船身剧烈的颠簸和晃动让孙红艳极其不适应:“你一上船比较平和一点的话,走路就有点晃就想吐,最后没的办法的就搞晕船药吃。像大船、海巡、旅游船走的时候浪特别大,在船上完全无法走路,就只有把栏杆抱起。”

一艘船从抵达荆州港区到离开,无论停留几天,垃圾清运费都只要30—50元,但很多人宁愿将垃圾丢到长江也不愿意交钱。一次,一艘大型货轮停靠在荆州港区,船员因不想缴纳垃圾清运费,故意刁难孙红艳,将海底阀清理出来的淤泥当做生活垃圾要求她清运干净。为了避免冲突,夫妻二人一声不吭,将大袋大袋的淤泥背到了垃圾清运船上。

整整11年,陈景旭、孙红艳夫妻俩每天都重复着单调的工作,从没有休息过一个完整的节假日,他们忍受着风吹日晒,酷暑严寒。船上没有电,也不能开伙。11年来,夫妻俩的午饭都用干粮代替。而到了冬天,馒头凉了无法下咽就带一瓶开水泡着吃

“其实最难熬的是热天,船上那铁板如果在你走路走慢了都烫脚,我们有的时候搬了垃圾回去都不想动,有时连饭都不想吃。”

近年来,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长江垃圾清运量也逐年增大。现在,陈景旭、孙红艳夫妇正在筹钱准备更换一艘大一点的清运船。采访中夫妻二人告诉记者,他们都是荆江边长大的荆州人,一江浩荡的清水,曾流淌在他们纯真美好的童年里。这十几年无怨无悔的坚持,不是因为能赚多少钱,而是希望能为“长江大保护”出一份力。

(作者:胡嫚嫚)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