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得芬芳驻人间!“好人精神”成就民族歌剧《有爱才有家》

枕黄山而眠,倚百湖而生。公安,依长江,临洞庭,如一枚璀璨明珠,镶嵌在江汉平原。

长江奔腾不息的豪迈,洞庭湖博大宽广的胸怀,赋予了这片饱经灾难且衍生坚强的土地以包容,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三袁”文化,舍小家为大家的“九八抗洪”牺牲精神,滋养培育了公安儿女不屈不挠、乐善报恩的天性。

三国文化、“三袁”文化、智者文化等厚重的文化基因渗入历代公安人的骨髓,熔铸了公安人的思想精神高地。

刘德芬就是这些文化熏陶出来的一个普通人。

有人说她走了,在天堂照顾那些鳏寡孤独;有人说她还活着,身影还经常出现在公安县街头巷尾、田埂村边。

“我有一个家,家在大树下,春来花满枝,秋来果实挂;我有一个家,家在蓝天下,共享一个梦,同有一个家……”当人们将这首歌从荆州公安唱出湖北,唱响常州、郑州、北京时,大家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刘德芬还活着,就活在我们身边。

时代呼唤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文艺精品。公安县原创民族歌剧《有爱才有家》(以下简称《爱》剧)顺时而生、应时而火。

从惊艳第三届中国歌剧节到全国巡演武汉首演,再到作为全国优秀民族歌剧展演剧目在北京展演,《爱》剧完成了华丽的“三级跳”,树立了新时代民族歌剧现实主义“新标杆”,为讲好“中国故事”做出了应有的“公安担当”。日前,该剧又被遴选为2018年中国民族歌剧传承发展工程滚动扶持剧目,且系全省唯一的入选作品。

当《爱》剧红遍大江南北时,好人刘德芬的故事也感动了千千万万名观众。从2014年10月16日开始,在公安、在荆州、在全国共演出百余场,每场掌声都经久不息,每场观众都热泪满面。是刘德芬真实感人的故事成就了这部歌剧;是公安县坚守薪火相传的文艺创作团队成就了这部歌剧;是公安县委县政府领导长期坚持“文化兴县”理念成就了这部歌剧;是公安县一直崇尚繁衍的“好人精神”成就了这部歌剧。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社会主义文艺是人民的文艺,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在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中进行无愧于时代的文艺创造。

刘德芬身上昭示出的精神境界和人文情怀,具有最广泛的社会教育意义,与当前正在宣传和弘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度吻合。刘德芬来自平民,又心系平民,她用无私的爱“谱写”了一曲生命之歌、大爱之歌。公安人也用无尽的情谱写了这部好人之歌、大爱之歌,如朝阳,喷薄而出,如春潮,涌动中华,洗礼了数万观众的心灵,温暖了千千万万人们的心。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