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徐大胜(右)一家在关望坡新居前合影。
卸甲坪土家族乡,被称为“荆州屋脊”,位于荆州市西南边陲,地处武陵山余脉。
全乡最高处,名叫鹰咀尖,海拔815米,因山势险峻、形如鹰嘴而得名。
6月19日,记者从松滋城区出发,由宽阔的国道驶上蜿蜒山道,经一个半小时车程,来到群山之间的一片缓坡地。这里名叫关望坡,是卸甲坪土家族乡一处易地搬迁扶贫安置点。大雨过后,山腰上薄雾阵阵,空气凉爽洁净,沁人心脾。
村民徐大胜站在青瓦白墙的土家民居前,裤腿高高卷起,半湿的帆布鞋上沾满泥土,脸上满是山里汉子特有的憨厚笑容。
以前,徐大胜一家就住在鹰咀尖。他指着远方说:“就是山后面那座山再后面的那个山尖……”
如今,山尖上的26户人家,已全部搬到了关望坡。
图为:徐大胜(左)和妻子王中英在鹰咀尖老屋前合影。
告别鹰咀尖,感人故事多。我们走进山里,真切感受着精准扶贫给这里带来的巨变。
徐大胜把我们迎进屋内,热情地倒茶。
这是一套近100平方米的土家风格平房,敞亮的客厅,南北两间卧室,一个杂物间,一厨一卫,还带大前院。6月6日,选准吉利日子,徐大胜一家搬到了这里。住进新房,他们没掏一分钱。整个关望坡共有36栋民居,大部分用于安置鹰咀尖贫困户。
徐大胜拍拍裤腿上的尘土,将一双脏湿的帆布鞋换下。为了采摘雨后的松黄菌,他当天凌晨4点就上山了。到早上8点多,摘到了1.5公斤鲜菌,拿到集市卖了75元。松黄菌多在盛夏雨后生长,这样的赚钱机会并不多。
大山,是徐大胜一家赖以生存的依靠,也正是大山,曾让他们陷入了难以改变的贫穷。
七八十年前,为了躲避战乱,一些村民冒险攀爬上鹰咀尖隐居下来。高峰时,这里有100多户村民。
进入和平年代,鹰咀尖成了村民们争相逃离的地方。但凡有点手艺和能力的人,都已陆续下山定居,留下的都是一些憨厚得哪也不想去的人。到2017年,这里只剩下26户人家。
走,上鹰咀尖看看!“去不得!去不得!”徐大胜当即反对。他说,坡陡得很,刚下过暴雨,路面松滑,弄不好要出事,改天再去。
6月20日,我们向鹰咀尖出发。
进山,只能乘坐摩托车。在崎岖的盘山公路上骑行半小时,道路逐渐消失,摩托车上下颠簸。“抓好了!”每一次上冲,驾驶摩托的村民刘全新都要大声吆喝提醒。路陡坡高,旁边是山崖,稍有不慎,就可能翻下去。他的哥哥刘全清,就是在这段路上不幸翻车身亡的。
一路曲折惊险,终于抵达鹰咀尖上徐大胜家的老屋。这是一栋干打垒土房,看上去像是废弃了好多年,推开大门,一股浓烈的霉味扑鼻而来,屋内黝黑潮湿,房梁腐朽变形,墙上裂开的口子能放进拳头。“淘米水,洗衣裳;洗脚水,喂牛羊。”在鹰咀尖,最难莫过于吃水。村民们的生活用水、牲畜用水都要从10多公里外的蛮子洞运上去。男人用摩托车运水,女人孩子用背篓背水。徐大胜说:“每天有半天时间都花在弄水上。”
徐大胜41岁才与妻子王中英结婚。2006年10月,未满一岁的儿子在家里爬动时,柜子上的一个开水瓶滑落,儿子被严重烫伤。王中英心急如焚,用背篓背着孩子,一路往山下跑,4个多小时才送到乡卫生院。因延误了治疗时机,孩子最终夭折。
从徐大胜家下山,走到半山腰,就到了刘全新家。
一贫如洗的刘全新,本以为自己会打一辈子光棍,没想到43岁时遇到了覃仕凤。覃仕凤在前夫病逝后,带着一双年幼的女儿嫁给了刘全新。一年后,他们的儿子刘胜雨出生。“孩子的命是捡回来的。”刘全新说,孩子一岁多时,覃仕凤把他背在背篓里,准备洗澡,弯腰倒开水时,孩子从背篓滚进了盆里,全身大面积烫伤。好在当时已买了摩托车,经过2个多小时的颠簸赶到医院,才把孩子从生命线上拉了回来。
3个孩子,给刘全新带来了巨大压力。他从早到晚没闲过,地里的活干完了,就到悬崖陡壁边砍竹麻、挖葛根,冒着生命危险赚回100来元。
鹰咀尖没有学校,最近的学校也有10多公里。每天四五点,天还没亮,刘全新就要送孩子上学。“以前家里没手表和闹钟,就听着山对面的人家,他们的摩托车一响,就跟着爬起来。”刘全新说,有一次,对面有动静了,他把儿子叫醒去上学,送到学校一看,大门紧闭,问了门房大爷才知道才凌晨两点!
卸甲坪村党支部副书记欧红琼说,鹰咀尖上的贫困故事,多得讲不完,讲出来好多人都不相信。
为了鹰咀尖上最后的26户村民,当地政府想尽了办法。
首先是路,修一公里山路要花40多万元,卸甲坪乡不惜成本往上修,一直修到了不能再修的山腰上。再是电,千方百计拉通了电线,虽然电压不稳定,但总算能满足基本生活了。
可是水,确实难解决!“一方水土养活不了一方人。”卸甲坪土家族乡党委书记刘德勇说,“鹰咀尖的村民要想真脱贫,就必须告别鹰咀尖。”
2017年,鹰咀尖26户村民全部被确定为易地搬迁扶贫对象,新址选在关望坡。今年6月6日,村民们完成搬迁。最难的一步,总算迈过来了!“易地搬迁扶贫,是精准扶贫工程中最难啃的硬骨头。今年,我们将完成全市的搬迁任务。”松滋市市长伍昌军说,“不仅要搬得来,还要留得住、有产业、能致富!”
在卸甲坪,“一户一策”精准解决鹰咀尖村民后续发展问题。欣兴香菇专业合作社为贫困户搭建了香菇大棚,提供菌棒和技术,再以保底价回收。村民也可将土地交给三红蜜柚合作社等经营组织,以土地入股形式获得六成收益。同时,还可进入合作社务工,每天劳务收入100元左右。
6月21日,我们再次来到关望坡。村民们正在体验和适应山下的新生活。
徐大胜在售后人员帮助下调试新买的热水器,他用手捧住浴头喷洒的热水,眼睛笑成了一条缝。
刘全新家买了一台冰箱,儿子刘胜雨十分兴奋,从冰箱拿出自家种的李子给我们吃。
徐大胜的新邻居何金德,最近有两件特别高兴的事,一是他应聘上了关望坡的兼职保洁员,一个月有800元收入;二是村小学离新家仅500米,孙儿上学几分钟就能走到了。
……
告别鹰咀尖,有故土难离的不舍,但更多的是喜悦与幸福。
告别鹰咀尖,和过去说再见,意味着充满希望的全新开始。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