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市区惠工片区棚改最新进展:征收工作已完成99%

“原以为这辈子就这么过去了,没想到还能住上新房子。”9月13日上午,沙市区惠工街居民高秀珍在惠工街片区棚户区改造项目部接受记者采访时难掩激动。告别惠工街,从阴冷潮湿的棚户区搬进采光充足的新小区,老人的生活发生改变。

惠工街,在上个世纪50年代因竹、木、漆器手工作坊汇聚于此而得名。光阴荏苒,惠工街的繁华也在时光的流逝中褪色,旧屋烂瓦、污水横流的脏乱环境成为片区居民心中的心病。

面对城市建设实际,市房管局作为此次征收工作的主管部门,不等不靠,主动履职尽责,以利民惠民为工作要旨,为圆百姓新居梦,在征迁中破解难题。

详解政策,解决百姓后顾之忧

棚改政策红利是居民同意征收的基础。

东至文庙巷,西至新沙路,北至惠工街,南至沿江路是此次惠工街片区棚改征收的范围,棚户区内被征收房屋922户,均为国有公房。

“老人的数量占了片区居民总数一大半。”惠工街片区棚户区改造项目部相关负责人肖维向记者介绍,片区内的居民迫切希望搬迁以改变生活环境。但同时,他们由于对政策不了解,担心自身利益受损,故而不愿搬迁的人也不在少数。

项目部工作人员了解情况后,立马行动起来,挨家挨户宣传政策,逐事逐项答疑解惑。

“之前不了解政策,不知道房屋被征收之后补偿款能拿到多少,不知道以后生活有没有着落,所以不愿搬迁。”72岁的高秀珍说,工作人员来到家中不厌其烦地讲解征迁政策,解决了她的后顾之忧,她欣然签署了征迁协议。

倾情为民,棚改红利不落一人

普及棚改政策红利是推进棚改进度的动力。

像高秀珍一样不了解政策的居民不在少数。如何普及政策,让更多居民更快了解到棚改政策,让居民们打心底认同征迁?惠工街片区负责人、市公共租赁住房沙市运营中心副主任黄理旻告诉记者,只有下户走访。

“他们前前后后来了十几次,将棚改政策讲的细致入微,却没喝过我一口茶,抽过我一根烟。”这是高秀珍在征收中感触最深的地方。“测量房屋大小、准备签约文件、办理签约手续……一系列我摸不清的问题工作人员全部帮我解决了。”征收工作人员认真的态度让她既感动,又放心。

黄理旻介绍,片区922户居民大多需要工作人员多次下户走访,当面为其解读政策。项目部征收组组长蒋杰涛得知任务后二话不说,立即带领人手着手此事。

“这征收工作一做就是一年多,他一天都没有休息过。”黄理旻说,蒋杰涛从去年5月份着手征迁工作至今,每天都在高强度工作,晚上经常要工作到九、十点钟,从未休假。即使当其被确诊为糖尿病,每天头晕眼花,也不曾放下手头的工作。

蒋杰涛的妻子说,蒋杰涛被确诊为糖尿病后,医生要求他住院,但是他挂念着工作,打完针就立马回到了项目部继续上班。他一心扑到工作上的态度,不仅感动了同事,更感动了惠工片区的每一位居民。

截至目前,通过工作人员的不断努力,征收工作已完成99%,仅剩11户居民尚未签署征收协议,惠工街片区征收工作已接近尾声。

喜获新房,居民搬家心情舒畅

让被征收房屋居民过上幸福生活,是棚改工作的根本出发点。

高秀珍是第一批签约的住户之一,目前她已经搬进了新居。走进高秀珍的新房,记者看到屋内摆设井井有条,窗明几净。

“旧房子只有50平方米左右,屋内潮湿,采光严重不足,也没有卫生间,一直想搬走。拿到征收补偿款后,我自己添了一点钱,就在新小区买了个70平方米的二手房,实现了多年以来的夙愿。”高秀珍笑着说,虽然并不是新房,但是整体环境相较旧房子好了许多,她十分满意。

看着采光良好、南北通透的新居,高秀珍十分感慨:“党的政策照进棚户区,照进了我们心里。”

(作者:记者 张致远)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