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声爸爸,叫哭一群扶贫干部

2018年8月15日,是王士元永生难忘的日子。

时隔12年后,女儿王玉枚第一次叫出了“爸爸”。

噩梦的开始

曾经,她是全村的骄傲,2001年,从石首市高陵镇流合垸村的一名贫困学生成为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高才生,人生从此步入快车道。“女儿毕业后就进入西安交大附属医院实习,眼看着我们的生活就要改善了。”回忆起女儿的光辉岁月,王玉枚的爸爸王士元感慨地说。

然而命运捉弄,一次医疗事故成为导火索,加上长期的生活不如意,女儿前进的人生戛然而止。再次见到女儿时,她已神志不清,生活不能自理,还常常打骂亲近的人。“从2006年女儿被诊断为精神分裂症以来,断断续续把女儿送到不同的医院去治病,眼看着女儿日渐消瘦,神志越来越不清醒,我们老两口实在是撑不住了。”

日益恶化的病情、巨额的医疗费,王士元一家开始了长达12年的噩梦。

一波三折的治疗之路

熬不住物质与精神的多重压力,2014年,老两口把女儿带回家来照料了,屋前装上高高的铁栅栏,发病时把女儿捆住,给女儿清洗大小便……这期间,石首市久合垸卫生院也曾多次告诉王士元,作为精准扶贫的对象,医院可以免费为他女儿治疗,但都被他婉拒了。

转机出现在2018年6月,高陵镇流合垸村的驻村工作队员——镇卫生院王云、市畜牧局袁伟雁、贺尚武、谢军一行4人接到老两口求助,帮忙捆住正在发病的女儿。

王玉枚的病态、老两口的艰辛刺痛了4个人的神经。“我们既然是来驻村扶贫的,就一定要把这事管到底。”队长袁伟雁说。“他们家是贫困户、有低保,生活不成问题。目前最主要的是要让王玉枚接受科学的治疗。”王云提议。

好事总是多磨,联系了几家大医院,暂时都没有床位!

这该怎么办?

6月18日,高陵镇纪委书记邹融到村部督办精准扶贫动态调整工作,4名工作队员向他汇报了这一情况。“没问题!我有个同学在荆州市精神卫生中心工作,据说还不错,你们看看这医院行不行?”邹融说。

其实之前他们联系过这家医院,离家近条件好,只是当时医院床位已满。

邹融立马与对方联系,并带着4名工作队员先后跑了3趟医院,与院方领导商谈住院事宜。一周后,床位终于下来了,一切住院工作准备就绪。

谁料,老两口却不同意去。“不仅花钱,女儿也越治越差,实在不愿意让女儿再受罪了!”无论怎么劝说,王士元都说不去了。

邹融听说后,再次联系医院,院方向王士元承诺:治疗最好的结果是生活自理,最差的结果是保持现状,绝对不会越治越严重。“如果有好的例子、现身说法,也许能说服王士元改变主意。”镇党委书记戴启发说。“我有朋友也是在这个医院接受治疗,现在生活完全可以自理,我去试试看。”统计局驻牛车墩村工作队员李海滨主动请缨。

7月24日,王士元终于同意送女儿去接受治疗。

“治疗费用你不用担心!”

办理住院手续时,新的问题再次出现。

当时,荆州市精神卫生中心还未与“一站式”结算系统对接成功,住院时要先交纳押金,所有治疗费用也要患者先行支付,等出院后再回石首市医保局报销。

怎么拿得出那么多钱?王士元一筹莫展。“治疗费用你不用担心!”镇扶贫工作人员拿出2000元,先交纳押金办理了住院手续。

住院后期需要垫付的费用怎么办?石首市医保局决定,住院押金由患者先支付,其余所有费用全部由该局与医院直接对接实时报销。

治疗初见成效。

入院23天后,王玉枚终于叫了一声“爸爸”,王士元老泪纵横。看到这一幕,在场的扶贫干部眼眶湿润了。

入院第43天,能简单交流,认出每个亲戚,叫出他们的名字。

如今,王玉枚已经能记起当年的事情,表达自己的想法。

其他工作仍在继续。

高陵镇卫生院积极与各部门沟通,申请将其残疾证升级,以获得更多补贴。“如果能痊愈回家,只要她身体条件允许,自己愿意,村委会将聘请她作为村级信息管理员。”流合垸村书记潘顺武说。“助学贷款、扶贫政策,这一路走来得到太多帮助,我要努力康复,争取把欠的钱还完,不能让扶贫干部失望。”渐渐康复的王玉枚如是说。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