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云激荡40年 荆州复兴的探索:核心区唱响"双城记"

图为:荆州古城东门

荆州区大事记

1979年2月,江陵县委三级干部会召开,贯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1982年2月,国务院公布江陵县为全国第一批24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全县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生产队达1136个。

1987年,江陵县拆区并乡,将原有12个区、2个镇、1个直属乡合并为5个乡、14个镇。

1994年10月,江陵县撤销,设立荆州区,辖荆州、纪南、川店、马山、八岭山、李埠、弥市7个乡镇。1995年7月,经省政府批准,荆州区撤销荆州镇,设东城、城南、西城、荆北4个街道办事处。

1998年,荆州区干部群众参加98抗洪抢险。

2003年,荆州区被确定为中国“双低”优质油菜生产大县;2004年,被纳入国家粮食生产大县。

2012年7月,荆州火车站建成通车,荆州区拉开荆北新区建设高潮。

2014年,投资56亿元的万达广场、投资55亿元的绿地之窗、投资120亿元的卓尔国际城、投资30亿元的百盟光彩商贸城等一大批重大项目相继建成营运,成为荆州区新名片。

2015年,荆州区大力推行港区城一体化示范区、农业高新产业示范区、现代商贸示范区、文化旅游示范区建设。

2017年,荆州区“港产城”项目开工;中国荆州首届稻田迷宫大赛举行,全面引爆“美丽乡村荆秋游”。

北出荆州古城,大项目大工地比比皆是,高耸的脚手架与摩天大楼比肩,建设现代都市的强烈欲望扑面而来。

一边是文化古城,一边是现代新城,荆州中心城区唱响“双城记”。这是荆州区改革开放40年的发展成果,也是荆州区未来的美好蓝图。

改革开放40年,荆州区经过行政区划调整,建区时间不到30年。历届区委、区政府励精图治,再接再厉,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长足进步。尤其是近年来,本届政府在历届政府工作基础上奋力建设荆州城市核心区,效果显然:在城里,荆北新区初具规模,文化古城与现代新城交相辉映;在农村,乡村振兴全面铺开,农旅融合蔚然成风。

6个百分点的背后

——经济结构明显优化

荆州区经信局提供一组数据:2017年全区三次产业结构为13.7:47:39.3,相比2012年,三产业比重提高6个百分点。对此,荆州区经信局局长刘晓宁分析,三产业占比提高,说明荆州区社会消费能力增强,经济结构优化明显,三次产业占比达到一个比较合理的水准。

40年前,荆州区工业几乎为零。改革开放后,从只有一家生产抽油机的四机厂到38家企业组成的产业集群,全区工业通过招商引资不断扩大规模,目前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68家,逐步建成了城南工业园与九阳工业园两个工业园区。企业不断调整产品结构,通过技改扩能转型升级,现有高新技术企业15家,石油装备智能制造连续11年、数字出版印刷包装连续5年入选省级重点成长型产业集群。

图为:荆北新区城市综合体

作为城中区,荆州区想方设法推动城市经济快速发展,商贸步入快车道。万达、绿地、恒大等城市综合体建成开业,荆北新区城市商圈迅速崛起,这是40年来荆州中心城区形成的又一个新商圈。

荆州区文化旅游资源丰富,成功入选“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名录。古城五环5A景区、马山荆亭阁风景区、楚王车马阵、“楚国八百年”等项目加快实施,国际关公文化高峰论坛、美丽乡村“荆秋游”等活动受到央视关注。

图为:日益活跃的群众文化生活

经过几十年发展,荆州区逐步形成五个特色农业板块基地。八岭山、马山、川店等乡镇突出水稻规模优势,弥市等乡镇建绿色蔬菜板块基地,太湖、菱湖等地推广虾稻综合种养模式。

农旅结合、乡村旅游是亮点。现在荆松一级公路沿线已经建起农世佳现代农业示范园、祥和生物玫瑰园、千年紫薇生态园;荆当旅游公路沿线已经建起铜岭七彩花都、铜铃岗蔬菜主题公园、菱角湖湿地公园等休闲农业示范园。

臭鱼塘变湿地公园

——城乡面貌大为改观

“如果谈这两年荆州区最大变化,那就是城市建设。”荆州区房屋征收与补偿办公室副主任周刚说,借助国家棚户区改造政策,荆州区5年进行棚改征收房屋52684套,征迁体量46.8万方,建成还迁房6849套,城市建设力度空前。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城市经济在各地迅速铺开的最近几年,荆州区城市建设相对而言比较滞后。古城墙以外几乎都是农村,后来逐步建设工业园,带动农民进城,城中村越来越多。由于缺乏规划,“农村围城”现象突出,群众到古城办事或者游玩,都被戏称为“进城”。

图为:世纪派创公司技术人员监测柱塞泵试验

“全力打造荆州城市核心区!”荆州区委、区政府给自己定位,城市建设启动。

从2012年东升片区拆迁,到如今火车站片区以及复兴大道周边拆迁,从万达广场到绿地之窗再到竹叶山汽车城,荆州区旧城改造加速。

仅以古城墙北边明月公园为例,以前这里就是几个臭鱼塘,承包给私人,与护城河就一条田埂相隔,每到夏天,臭气熏鼻,蚊蝇乱飞。通过拆迁整治,不仅成为荆州区城市建设的样板工程,还成为城市湿地公园,文化旅游的一个景点。每天傍晚时分规模宏大的广场舞,吸引外国游客拍照留念。

“要建设更要管理。”荆州区城管办副主任胡翔说,荆州区借助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契机,大力改革城市管理体制,初步建立“大城管”格局,“以克论净”试点推行,“步行古城”全面实施,城市管理更加精细。

美丽乡村建设深入推进,长江大保护取得突破性进展,一幅“天蓝、水清、地净、岸绿”的生态画卷正徐徐展开。

图为:荆东社区“快乐四点半学校”

17所学校的命运变迁

——深化改革增强发展活力

今年6月28日,荆州区教育局下发通知,要求做好暑期跨系统转岗挂职教师返岗和全区中小学教职工全员聘岗工作。

为什么会出现教师跨系统转岗?这项通知背后,就是最近三年荆州区实施的教育综合改革。

荆州区教育局局长张从宝介绍,荆州区是教育部公布的全国第二批“县(区)管校聘”试点区,2016年启动“区管校聘”教育人事管理改革,希望藉此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推动全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荆州区将所有教师人事关系集中起来,由区委编办统一管理,学校聘用,建立动态核编、岗位设置、竞聘上岗、转岗分流等四大核心机制和八项基本保障制度。

具体而言,区委编办对全区教师队伍编制实行总量控制,教师统一在暑期进行“校内竞聘、学区竞聘、跨学区竞聘”三轮岗位竞聘,对不适应教育教学岗位的教职工实行跨系统转岗工作,保留原学校编制人事关系不变。

2016年和2017年,全区清理清退编外人员和临聘教师205人,教师“私招滥雇”现象彻底得到治理。2年来,全区教育系统转岗挂职及调离人员269人,改变了教师只进不出的禁锢,盘活了教师队伍。

“目前全区大部分学校出现了‘空编用人’现象,所以原跨系统转岗挂职人员又要返回原单位工作,与全校教职工一同参与竞争上岗。”荆州区教育局局长张从宝说,这才有了上述通知的出台。

今年是全区教育系统人事改革第三年,教育综合改革成效显著,市直5所义务教育学校顺利接转,12所城区学校完成两两结构性重组,教育资源更加均衡。

改革开放40年来,荆州区不断探索深化各项改革,“放管服”逐年深化,政府职能加快转变,商务系统企业改制平稳进行,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全面推开,不动产登记改革全面实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持续开展……

  既当股东又当职工

——民生福祉持续增进

8月3日,天门市派人到荆州区弥市镇考察产业扶贫,双马村成为参观点。村支书李纯华说,因为村里土地流转搞得好,产业扶贫效果明显,成为全村脱贫攻坚示范点。“我们的村民仅在合作社就有三份收入,脱贫是没有问题的。”李纯华说,三份收入分别是土地流转收入、贷款入股分红收入、打工收入。

图为:1979年马山联山公社选水稻良种

7组贫困户高德诗今年55岁,家里3口人,她和女儿长期生病,儿子外出务工。高德诗把家里6.5亩土地流转给双柳树虾稻连作合作社,每亩700元,一年收入4550元;她还到合作社常年务工,签订合同,一年收入2.5万元;去年底村里给她担保小额贷款10万元,她把这10万元入股投入到虾稻合作社,今年估计可以分红2万元。加上儿子到武汉服装厂工作收入,一年全家收入不少于5万元,今年脱贫在即。

双马村近年引入5家市场主体分别建起虾稻、蔬菜、吊瓜、青蛙等4家合作社和一户家庭农场,流转土地3800多亩,其中贫困户84户,流转土地337.9亩,收入24万元,为农民脱贫做出贡献。

荆州区扶贫办主任杨水垓介绍,全区实施产业、金融、光伏等“八项扶贫”措施,13个省级贫困村、7650户26303人“脱贫摘帽”阶段性任务如期完成。

此外,全区社会保险参保人数达90.6万人,10399名被征地农民纳入社保,2822名失地农民享受养老金待遇。农村危房改造大力开展,群众居住安全得到保障。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基础建设全面加强,群众“舌尖上的安全”切实保障。

基层党建

找到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

在荆州区东城街道荆东社区,“雷锋”16年不走,而且越来越多。这就是全国闻名的“雷锋互助社”。

2002年7月,东城街办原组织委员陈月祥到荆东社区居委会蹲点,发现邻里间独来独往,缺少互帮互助,就与社区党委商量如何探索解决这个问题。

荆东社区党委书记李少玉说,改革开放前,国有企业、公社、大队内部都是熟人社会,家里遇到困难,邻里之间都会搭把手,相互照应。改革开放后市场经济发展起来,越来越多的人聚集到城市,熟人社会瓦解,邻里之间变得陌生起来。

图为:1978年针织厂工人工作场景

“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哪家不会遇到困难?有困难邻里帮一把,社会就会和谐。如何让陌生的双手握在一起?

社区党委一班人琢磨起来,倡议学雷锋做好事,在活动中增进相互了解,化解社会矛盾。当年8月,荆东社区雷锋互助社正式挂牌。居委会还在小区和辖区单位设立12个爱心储蓄所和35个爱心储蓄点。

李少玉介绍,雷锋互助社借用银行“储蓄”与“支取”理念,居民做一件好事就当一笔“财富”存起来,记录在社区储蓄本上。需帮助时,群众可凭记录到社区“雷锋互助社”等量“支取”。做一件好事,或者参加公共服务1小时为储蓄1笔,捐钱捐物以50元为计量单位记1笔好人好事。

社区党委号召社区党员干部率先加入雷锋互助社,开展义务做好事“储蓄”活动。党员干部带头走出家门,打扫卫生,美化社区环境,联系一对一帮扶对象,送去慰问品慰问金,帮助解决其生活困难。党员干部带头示范,社区环境得到改善,居民看在眼里记在心里,越来越多普通群众加入进来。

图为:宝均家庭农场忙春耕

“有些人做了很多好事,暂时又不需要帮助,如何激励让其继续做下去?”李少玉说,社区党委提出更进一步激励措施——积分兑换,好人好事储蓄可以转化成积分,然后用积分来兑换生活物品。16年来,社区储蓄的好人好事5万余笔,兑换志愿积分1.2万分。

目前社区党委根据实际需要成立多种服务机构,如“希望家园”关心青少年成长,“快乐四点半学校”为上学儿童提供延时一小时服务等等。“我们要尽可能扩大服务半径,找到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李少玉说,雷锋互助社现有6支志愿服务小分队,登记3000多名志愿者,为社区居民提供法律、医疗、家政、教育等多项服务。

社区党委把党建向辖区非公企业覆盖,宣讲政策后,“两新”组织积极提出组建党组织申请,还成立志愿者小分队,经常为社区居民服务。

因雷锋互助社这个党建品牌,荆东社区先后获得“全国学雷锋活动示范点”“全国社区志愿者优秀品牌”“全国社区建设示范社区”等十多项国家、省、市级荣誉。

图为:1980年荆州古城大北门

【延伸】

荆州区历来高度重视基层党建工作,强力推进农村、城市社区、机关事业单位、“两新”组织等各领域基层党建工作,区委主要负责人亲自挂帅,把村社阵地提档升级作为“书记工程”。目前全区共有基层党组织873个,党员2.14万人,122个党群服务中心。2017年升级达标26个,2018年新建77个,2019年改扩建19个,全面完成提档升级任务。

企业视角

石油四机:我有金刚钻,专揽探宝活

改革开放前夕,参加完江汉油田会战的四机公司开始转产——车转油,从生产汽车配件到生产石油装备。四机人开玩笑说,如果不转产,说不定中国会出现“三汽”,荆州有可能成为一座汽车城。

历史没有假设。改革开放在石油战线全线铺开。四机公司从来没有造过抽油机,当时采油设备大多从苏联进口。

图为:石油四机西厂区

1980年,西亚石油出口锐减,美国被迫加大国内石油开采量,需要进口抽油机。四机公司把港商弄到的采油设备图纸拿过来加以修改,试制总装出5台样机,经鉴定均达到设计标准。1981年2月,四机公司生产的抽油机运往美国休斯敦,被美国石油学会接纳为API协会会员。“有了API认证,我们生产的石油装备就可以在全球销售。”四机公司国际销售公司经理王伟说。

后来四机公司从美国引进7项先进技术,通过近10年消化、吸收、创新,研发出17种抽油机、5种修井机、9种固井压裂设备、11种石油专用特车。四机造的抽油机占到国内四分之一以上,大庆油田3000多台四机造的抽油机一年为国家生产5000多万吨原油。

1992年美国赛瓦公司与四机公司合作,共同成立我国石油行业第一家合资企业——四机赛瓦。通过技术引进、人才引进等措施,四机公司逐渐成为世界石油装备的领跑者。

图为:繁忙的荆州李埠港

公司科技管理部主任应杰介绍,从2012年至2017年5年来,四机公司技术创新填补了多项国内空白,也多次领先国际水平:包括国家火炬计划项目、国家863项目等6项国家级科技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等近30项各级奖励;获授权专利153件,其中发明专利40件;参与制定国家标准8项、主持制修订行业标准17项;解决系列重大技术难题,形成我国大型压裂装备自主的研发体系,解决深井钻井装备研制的技术难题,实现大吨位油气不压井作业装备的系列化和国产化;制造出世界首台快移快装BE钻机,世界第一套车载2500型压裂机组,国内首台低温轮轨式电驱钻机,国内首台不压井修井机……

四机公司在国内各大油田和9个国际市场建立销售服务站,售后人员随叫随到。有一次玉门油田一家竞争对手机器坏了,生产厂家解决不了问题,项目经理找到四机公司售后人员李忠堂,他二话不说,顶风冒雪帮别人把机器修好。第二年,玉门油田采购设备,四机公司以高出竞争对手10万元价格中标。

除了先进技术和良好售后外,四机公司还有一个长久以来坚持的习惯,即“三不一创”:不制造、不传递、不接受有质量缺陷的产品,创精品名牌。1998年,四机公司当众烧毁不合格产品,自此拉开质量整顿大幕。迄今,四机公司产品遍布全国各大油田和国际采油公司。

目前四机公司建立国内石油机械门类最齐全的产品结构体系和技术创新体系,形成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固井压裂设备、钻机、修井机、海洋石油设备和高压管汇元件五大类16个系列200多个品种的产品系列,在快移快装钻机、低温石油装备、自动混浆水泥车、全自动水泥车、大功率压裂机组研制领域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延伸】

2012年,荆州区高新技术企业只有江汉建机、四机公司两家企业。2017年,荆州区高新技术企业15家,国家级企业技术研发中心1家、省级企业技术研发中心3家。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68家,企业创新主体作用体现明显。品牌影响力不断增强,现有中国名牌2个、驰名商标1个、地理标志商标5个等。

致富带头人

马力:10年摇得“铜铃”响

“铜岭岗,铜铃响,铜岭现在大变样。”说起铜岭村的变化,村里群众都对村党支部书记马力竖起大拇指:“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10年来,他把铜岭摇得叮当响,全区都有名。”

铜岭村位于荆州区八岭山镇,9个村民小组,地处丘陵地带,怕旱不怕淹。

马力今年49岁,平头,圆脸,个头不高,卷起舌头说话,像打机关枪。“改革开放那年我只有10岁,那时改革春风还没有刮到村子里来,直到很多村子办村办企业后才知道有改革开放这回事。”马力说,他20岁时到江陵棉纺厂工作,上了5年班。后来全国流行“下海”,他辞职到荆州城区一家商场租柜台卖衣服,做了8年生意。再后来农村兴起养甲鱼等特种养殖,他又到农村包田挖鱼池养甲鱼。“那时什么赚钱就干什么,谁路子广谁就挣得多。”马力说,“万元户”这种“能人”开始多起来,不过农村还是贫穷。

图为:铜铃岗蔬菜采摘园

2005年村里换届,马力被选为村副主任,2008年又被选为村支书,一直任职到现在。“我当村干部时,税费改革已经启动,农民不交公粮税费,干群关系改善,村干部比以前好当些。”

从那时起,每年“一号文件”都关注农村。农村治理模式发生翻天覆地变化,从以前的“管理”转到“服务”,村部名称也改成“党员群众服务中心”。

从“管理”到“服务”,不仅是工作方式的变化,还是服务理念的重新构造。村里办任何事,不能找老百姓收钱。老百姓的一分钱收益,都必须及时发放。“我接手书记时村里欠账170万元,只有一条1500米的断头路,没有一条硬化渠,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比较困难。”怎么办?10年来,马力做了三个三年规划:第一个三年,还账;第二个三年,基建;第三个三年,招商。如今,三个三年规划全都实现。

怎么还账?马力找本地老板“化缘捐款”,把村里闲置300多亩土地发包,所筹资金全部用来还账。

基础设施怎么搞?铜岭村有条当家渠1700米,几十年没有翻修,严重影响农田灌溉。马力争取项目资金30万元修好渠,还争取修路项目资金,全村的路都绿化了。

村民致富怎么办?马力说要招商引资,农旅融合是今后农村发展趋势,也是全村脱贫致富的唯一出路。

2015年,山东日照的老板到村里投资3000万元流转450亩种植薰衣草,打造“七彩花都”;2016年恒荣苗木公司投资4000万元流转500亩种植梅树,打造生态梅园;2017年岳湾户外运动园项目签约,投资1.2亿元,打造运动休闲度假区。2018年村里自己成立“铜铃岗蔬菜主题公园”,村民出资入股1200万元。

4个项目,流转土地2600多亩,为村民提供土地流转收入170万元,提供就业岗位100多个,人均打工收入一年1.5万元,成为全村脱贫攻坚的有效阵地。

图为:荆州区首届“农民丰收节”乡村旅游活动

【延伸】

如今,美丽乡村建设和乡村振兴战略让农村大有作为,带动越来越多的人才和工商资本到农村创业投资,带动农民脱贫,带活集体经济。目前荆州区共吸引能人回乡425人,企业兴乡110人,创办合作社30余家,发展农业旅游综合体和休闲旅游示范点近10个,启动项目投资10亿元以上,带动就业5000余人。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