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把1700年前的水稻品种在荆州进行推广......

云上荆州报道:江汉平原素有“鱼米之乡”的美誉,是中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自明朝以来就有“湖广熟,天下足”之称。水稻,是江汉平原的主要粮食作物,而近年来,一个新名词“再生稻”开始在江汉平原的农民口中流传。

万光华是从2011年开始种植再生稻的,此前他和大部分人一样采取的麦稻连种,江汉平原春季多雨,小麦病虫害严重,麦稻连种的收益十分有限。直到7年前,荆州农业科学院来三湖推广再生稻,才改变了他的生活。

再生稻,其实在中国有着悠久的种植历史,可以追溯到1700年前。上世纪80年代,荆州地区就有再生稻。但直到2013年湖北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水稻“一种两收”创新项目正式启动,才开始重点推广再生稻种植,作为荆州试验站的站长,谢磊将目光投向了江陵县三湖农场。

想要发展再生稻,就必须先让农民认识到再生稻的优点,切实感受到再生稻带来的收益。为此,谢磊经常到田间地头去给老乡讲技术、做推广,还帮他们引进水稻病虫绿色综合防控措施。作物的病虫害少了,农药化肥这些生产成本也在降低,一年又一年的丰收,也让乡亲们打心底里认可了这个新品。。

荆州农业科学院副院长、高级农艺师谢磊告诉记者,通过这几年的发展,再生稻从最初的400斤,到现在最高的有800斤。从这些年的统计情况来看,像2016年,2017年,平均面积在1万5千亩田左右,平均产量接近600斤,再生稻,两季加起来接近1吨。

谢磊常说,自己的工作说白了,就是为了让乡亲们的荷包更鼓,老百姓吃的更香。用自己所学,让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

据统计,目前湖北省再生稻面积已达到230万亩,荆州市再生稻面积76万亩,约占全省三分之一。经过多年发展,作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排头兵,荆州的再生稻无论是生产水平,还是产业化开发程度均排在全国前列,正在成为粮产区的一项高效产业、绿色产业、富民产业。

(记者:陈孝伍)

(作者:云上荆州)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