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新闻带你走近神秘的海军潜艇部队

1970年我国第一艘核潜艇“长征一号”正式下水,中国成为继美苏英法四国后,第五个拥有核潜艇的国家,同时,人民海军的第一支核潜艇部队也随之诞生。作为海军的杀手锏部队,他们身上一直都保持着神秘的色彩。直到2013年,中国第一艘核潜艇的艇员队伍才首度对外解密,展示了它的真容。

从无到强 核潜艇的发展之路

我国核潜艇的研究开始于上世纪60年代,1968年首艘核潜艇长征一号开工建造,两年后正式下水,人民海军的第一支核潜艇部队也随之诞生。首支核潜艇部队的艇员由36名海军战士组成,他们也是中国核潜艇的第一代潜艇兵。

程文兆是当时的36名接艇官兵之一,当年只有18岁的他从常规潜艇抽调到核潜艇部队,从水面到浅水再到深海,程文兆和他的战友们与核潜艇一起试航多达200多次,被称为36棵青松。

艇员们从零基础开始,克服了难以想象的艰苦环境,在高温、高湿、高噪音的狭小舱室里拿着图纸摸管路,夜以继日的翻阅技术资料,了解核潜艇的装备性能。

首艘核潜艇也为培养核潜艇艇员,加快核潜艇部队的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1982年10月,中国进行了首次水下发射运载火箭的试验,取得圆满成功。1988年9月,导弹核潜艇水下发射弹道导弹取得成功,这标志着当时中国军队的海基战略防御力量初步形成。

在1994年,他们出色完成了核潜艇90昼夜最大自给力的考核试验,当时艇上不少设备是70年代的产品,故障多,稳定性低,并不完全具备长航试验的条件。这一创举也打破了当时美国核潜艇海神号连续航行84天的记录,创造了潜艇航行时间最长,航程最大,水下平均航速最高和一次潜航时间最长的记录。

2009年,在中国海军成立60周年之际举行的多国海上阅兵式上,长征6号和长征3号两艘核动力潜艇接受检阅,这也是海军核潜艇首次公开亮相。

遭遇“水下断崖” 372艇面临生死考验

我国潜艇部队不但拥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潜艇,更拥有训练有素的潜艇兵。二战以来,各国海军出现过多次潜艇遭遇水下断崖失事的情况,据公开报道成功自救的,只有我国的372艇。从潜艇掉深进水到安全脱险,372艇的官兵把握住了最关键的3分钟。这次险情的成功处置堪称是世界潜艇史上的奇迹。

驾驭潜艇是世界上公认的高风险职业,下潜深度每增加一米,危险就增添一分,加上水下复杂多变的水文环境,给潜艇航行带来了很大的影响。所以也有着艇动三分险,生死一瞬间的说法。

水下潜航分不清白天黑夜,当时372潜艇的舱内一切都显得井然有序。此刻谁也不知道,危险正在一步步逼近。

午夜时分,潜艇的深度计指针突然向下大幅度跳动,艇体开始急速下沉。官兵迅速进行增加航速等一系列应急处置措施,但潜艇还是加速下坠。

遇到海水断崖是潜艇水下航行最危险的情况,如果不能及时得到控制,失去浮力的潜艇就会急速沉向3000多米深的海底,造成不可挽回的结果。几乎在指挥员下令的同时,应急供气阀门打开,所有水柜开始供气,应急浮起。

海军372潜艇舰务技师 练仕才:

我就盯住这个压力表,显示各种的压力。那个时候深度比较大,建立压力反应过程时间长一点,心里很急,压力表已经两百多了,这个艇还没往回走,还没有往上面浮。

就在此刻,更大的危险接踵而来。由于压力陡然增大,主机舱一根管路突然破裂,大量海水瞬间涌进舱室。一旦电气设备受损,潜艇的动力就会瘫痪,潜艇将加速下沉。

海军372潜艇电工技师 陈祖军:

二十几个压力,水从这下面缝隙里面打上来的话,这上面都成雾状已经看不到了。我第一个反应就是把电机给停掉了,这么大的水,我又跟他们下令,让封闭舱室。

海军372艇舵信技师 赵满星

把自己封闭,然后在里边处置情况,保证了主电机还能用,没起火没爆炸,不至于整个艇完掉。

面对生死考验,官兵没有一人退缩,个个冲锋在前。1分钟内,上百个阀门关闭,数十种电器设备关停;2分钟后,全艇各舱室封舱完毕。

3分钟后,潜艇终于停止了下沉。此时,潜艇离极限工作深度只差几米。紧接着,官兵小心谨慎控制潜艇快速上浮,并成功浮出水面。

海上指挥员 某潜艇支队支队长 王红理:

从潜艇掉深到安全脱险,我们把握住了最关键的3分钟。在关键的时刻,一个动作不到位,一个配合的不默契,都将会造成艇毁人亡的灾难性后果。

潜艇虽然成功脱险,但装备受损严重。经过10多个小时的连续奋战,控制箱、滑油泵等主要设备故障被相继修复,潜艇的水下航行能力得到了基本恢复。

探秘潜艇兵的日常生活

手握强大武器,潜行于百米深海之下,潜艇兵的日常生活是我们无法想象的。在深深的海洋里,阳光、空气、水,吃喝与作息,这些我们日常生活里最常见的基本需要,对他们来说又意味着什么呢?

潜艇出港之后并不会马上下潜,而是抵达预定海域之后才潜入海底销声匿迹。随着航速提高,潜艇犹如一头钢铁巨鲸,在辽阔的大海上破浪前行,正是如此,人们也经常用骑鲸蹈海来形容潜艇兵的英姿。

离开舰桥进入舱内,狭窄的过道,密密麻麻的仪表盘和阀门,令人眼花缭乱。这个充满了机器轰鸣声的地方,是潜艇的柴油机舱。在这里潜艇兵需要佩戴耳罩,虽然阻隔了一部分噪音,但还是会感觉到五脏六腑都在剧烈震动。

长期在这里工作的战士们,早已有了默契, 一个手势,一个眼神就能明白彼此的意思。

柴油机舱旁边就是潜艇的厨房,炊事员陈辉已经在这里忙碌了两个小时了。厨房空间狭小,普通身高在这里连腰都直不起来。这还不是最令人难受的,因为有四个电灶烘烤,所以这里的温度可能高达四十度。

潜艇里一艇有四季,厨房、柴油机舱等舱室温度犹如盛夏。而一踏入鱼雷舱就立刻进入了冬天。

相比之下,电工兵工作的地方就狭小的多了。这是蓄电池室,潜艇在水下航行时所需的动力就来自这里。这是一个高度不足半米的夹层,电工兵张峰工作时要趴在滑车上检查身下整齐排列的蓄电池,确保它们正常工作。

电工兵 张峰:

温度比较高,气味比较呛人,然后就是这个酸接触皮肤,皮肤容易脱皮。我身体还不能挨在汇流条上,挨到容易触电。

在潜艇里没有最狭小,只有更狭小。为了节省空间,床铺多是可拆卸的吊床,艇员们就像工作三班倒一样,睡觉也是轮流进行的。在海底,人会慢慢淡忘昼夜的更替,导致生物钟出现紊乱,整个舱内只有这个特殊的钟能告诉大家此时是白天还是黑夜。

每天晚饭后参与“水兵之声”广播是艇员们最快乐的时候。由于要坚守自己的战位,有时候远航数十天艇首和艇尾的人连面都见不上,通过“水兵之声”大家可以互动、交流。战士们的快乐就是如此简单,笑声背后是他们对这种寂寞生活的执着坚守。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