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南海生态涵养区:打造松滋生态振兴样本

12月22日,凌晨4点,夜色还未褪去,松滋的小南海湖却是一派忙碌的景象。

伴随着吆喝声,南海渔场40多名职工不断拉动渔网,鱼群跳出水面。每天有至少2万斤鱼被捕捞上岸,数量是去年同期的10倍。

“一次捕捞这么多鱼,是按照市政府解除承包养殖、整体收回湖泊的要求,早日捕捞结束,交还湖泊。”南海渔场副场长雷体志说出了其中的缘由。

从大湖开发养殖到退出承包养殖,这是松滋小南海生态涵养区建设的真实写照。

经过3年发展,松滋小南海生态涵养区的变化已经显现,明年元旦即将开园的稻谷溪城市湿地公园就是最好的证明。

未来,小南海生态涵养区将继续深入推进水污染治理,加强湖泊大保护,打造松滋生态振兴样本,为区域协调发展汇聚强大绿色动能。

流域治理 绘就生态修复蓝图

(稻谷溪湖整治前的状况)

城市生活污水增加、湖泊养殖投肥投粪污染、农业农村面源污染……近十年来,伴随着城镇化的发展,生态环境问题逐渐凸显。

稻谷溪湖、小南海湖和庆寿寺湖是松滋小南海生态涵养区的三大湖泊。长年筑堤围坝养殖虽然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效益,但也让这3处湖泊伤痕累累。以稻谷溪湖为例,2006年前后,该湖泊的水质下降到劣V类,常年发黑发臭,水生动植物种类急剧下降。

由此而来的是,湖泊生态系统逐年退化、农产品质量安全难以保障、居民生活环境受到极大影响。

松滋北滨长江,南接洞庭湖。小南海生态涵养区的水系经由穿城而过的荆南四河之一松滋河与洞庭湖、长江紧密相连。小南海水系变化牵一发而动全身。

对于小南海来说,做好区域生态修复和保护,其意义之深远,远远超过这一区域本身,更在于担起加强全流域治理保护的政治责任。

2016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强调“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更加坚定了松滋市委、市政府综合施策治污的决心,小南海区域的发展翻开新的一页。

松滋市委、市政府主动扛起了长江、洞庭湖两大流域保护大旗,2016年初启动建设小南海生态涵养区,将“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落实到具体行动上,走在了周边县市前列。

小南海生态涵养区将松滋城市南边的稻谷溪湖、小南海湖、庆寿寺湖及新河等河湖渠系纳入其中,规划区总面积达到72.92平方千米,是现在城市建成区面积的3.5倍。

三年见成效,五年成示范!一张生态振兴的蓝图正在小南海生态涵养区徐徐呈现。

聚焦“水问题” 打响治污攻坚战

在小南海,山水林田湖草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生命共同体。小南海生态涵养区建设突出绿色发展核心理念,坚持“水问题”导向,将“水污染”治理作为生态修复的核心和绿色发展的引擎。 

“建设小南海生态涵养区,就是要聚焦水污染,治理水环境,修复水生态,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生态系统保护修复,汇聚绿色发展强大动能。”小南海生态涵养区建设指挥部办公室主任李强说。 

方向既定,说干就干!

小南海生态涵养区提出“五源共治”的思路,即截断外源、取缔点源、治理内源、防治面源、补充水源,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治水体系。

(治理后的稻谷溪湖)

为有效截断并治理好源头的城市生活污水,在城区大力推进“雨污分流”管网工程、城南污水处理厂扩能提标工程,南海集镇建设生活污水处理厂的同时,小南海生态涵养区投资2.6亿元,配套实施的污水处理厂尾水生态处理(一级人工湿地)工程、小南海河湖连通工程(二级人工湿地)已经开工建设。一年后,城市污水处理厂处理后的尾水,以及城区初期雨水,全部汇入两级湿地净化提标,达到三类水的标准后汇入松西河。“一河清水送洞庭”,将由梦想变为现实。

取缔湖泊养殖点源污染,稻谷溪湖、小南海湖和庆寿寺湖彻底解除承包养殖,被整体收回,周边6407亩土地和鱼塘、336户承包户实行退渔还湖还湿。

为了支持小南海生态涵养区建设,南海渔场近60个湖泊承包股东签订了解除承包养殖协议。明年,这里将成为小南海生态涵养区治水治污的主战场。

“稻谷溪湖的改变,让小南海湖的职工们看到了未来发展方向,生态环境变好了,我们的生活才会更红火。”雷体志说。

(新建的稻谷溪湿地公园成为松滋新地标)

稻谷溪湖是小南海生态涵养区的治理试点。

经过两年建设治理,稻谷溪湖以及周边区域的水污染得到彻底治理,湖泊面积增加,生态系统得到修复。昔日的化粪池、黑臭水体,摇身变为生态之湖、湿地公园,成为松滋新的地标,并将在明年元旦正式开园迎宾。

(如今,清澈的稻谷溪湖水)

目前,松滋小南海生态涵养区治水治污的成效已经凸显,但是治理的脚步并未停歇,治理的速度还在加快。

从2019年开始,生态涵养区将迎来“后稻谷溪时代”,打造生态振兴升级版。

李强表示, 2018年开始,生态涵养区打响了治污攻坚战,力争用3年时间,实施4大工程,投入资金5亿元,彻底治理小南海湖、工农渠、红旗渠的污染问题。到2021年,让小南海重现一湖清水。

截至目前,投资1.5亿元的污水处理厂尾水处理工程、投资1.1亿元的河湖连通工程已经开工。投资1.5亿元的湖泊湿地保护修复(生态清淤)工程、投资0.8亿元的生态补水(三级人工湿地)工程,得到国家相关部委的批复和资金补助,2019年将开工建设。

绿色动能 助推松滋高质量发展

松滋小南海生态涵养区的建设正为区域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绿色动能。

(漂亮的还迁安置房)   

小南海周边乡村的“颜值”高了起来——

家门口有花坛里,晚上出门有路灯,垃圾统一回收处理。

在松江花园安置小区,一栋栋高楼矗立,电梯一按,直达家门口。小区内配套设施完善,园林绿化优美,物业管理规范有序。

在南海镇剑峰村的丹苑安置小区,一排排两层小洋楼红墙白瓦,十分气派,门庭整洁,井井有条。

在南海镇三垸村,大胆探索农村土地集约节约用地,闯出了一条集体土地拆迁安置实行“一步上楼”的新路子,5栋安置房和村集体2栋门面房即将开工建设。

(美丽乡村越来越多)

小南海的乡村旅游、生态农业火了起来——

在稻谷溪和小南海湖畔,同心桥村、赵家垸村的农家乐越来越红火。张家坪村、牛食坡村的瓜果采摘、农业观光已经成为乡村旅游新玩法。牛食坡村已经入选全省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赵家垸村正在谋划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绿晟水产、惠丰水稻等合作社带动的“双水双绿”种养体系蓬勃发展,让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为农民持续增收夯实基础。

“生态环境变好了,我们的日子才会越过越红火。”

同心桥村49岁村民刘子豪开办的农家乐生意越来越好。以前,他的房屋前是两条污水沟渠,如今院子里的车辆排起了长队。周边象他一样,发展农家乐的农户越来越多。

依托水系改造,2017年10月,占地200亩的南海镇张家坪村新果源农庄正式营业。该农庄实行“农业种植+观光采摘”的休闲农业模式。前来采摘、观光、垂钓、餐饮的游客络绎不绝。到明年春节前夕,农庄园区里的餐厨垃圾更是将实现循环利用。

小南海生态涵养区以“生态振兴”为抓手,打造了松滋生态修复的样本,拉动了新兴产业的发展,描绘了乡村振兴的新画卷,提供了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

(“后稻谷溪时代”已经开工建设)

从明年开始,小南海生态涵养区将积极融入全域旅游大格局,在持续推进生态治理的同时,积极发展旅游产业。围绕小南海的山水资源、历史人文和绿色生态优势,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入市场主体,整体开发小南海,打造松滋旅游“第三极”,和洈水、卸甲坪一起,建设松滋全域旅游“金三角”。

从生态修复到绿色发展,李强表示,迈进新时代,踏上新征程,小南海生态涵养区将始终坚持绿色发展核心理念,以生态振兴、产业振兴为引领,带动乡村振兴,为松滋实现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三年见成效,五年成示范!

2016年,松滋市委市政府绘就的小南海生态涵养区正在由蓝图变为现实。

3年来,水变清了、湖泊变美了、老百姓的幸福指数提高了……

作为先行试点,这是稻谷溪湖附近居民最真切的感受。

明年,松滋小南海生态涵养区即将开启“后稻谷溪时代”。

未来还将怎么建?老百姓的家门口将发生什么变化?

下面,为您揭晓答案!

(作者:记者潇潇、艾春莉)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