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大保护】筑牢生态保护网,守护““湿地基因库””

茵茵江岸,鹿鸣呦呦。清清江水,江豚逐流。

在长江“九曲回肠”的荆江石首段,有一个形如鹅蛋的地方叫天鹅洲,由于长江裁弯取直,形成大片湿地。这里洲滩纵横,林草丰茂,建有麋鹿和江豚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为了保护好这里的生态环境,石首市坚定贯彻落实“长江生态保卫战”实施方案,筑牢长江生态保护网,呈现出天上百鸟飞翔,湿地麋鹿奔驰,水中江豚嬉戏的美丽场景。

石首天鹅洲开发区常住人口1万人,辖区4个村庄。做好生态修复、环境保护和绿色发展“三篇文章”是天鹅洲派出所,服务两个国家级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构建的生态立体保护重点工程。

这里长江故道湿地肥沃,植物茂密,分布着植物256种,鱼类77种,鸟类115种。前些年一些村民在故道内缓冲区建猪场、鸡场和鸭场等。在拆除违建时,一些养殖户想不通,民警便与工作人员一户一户上门做工作、讲事实,算生态账。

对破坏生态环境资源的养殖、放牧行为坚决取缔的同时,天鹅洲开发区派出所还将生态环境修复机制引入办案过程。从过去的巡逻、防范,到现在的随时发现、跟踪、传递和处置,天鹅洲开发区真正实现了社会治安,全方位立体化覆盖。

目前,麋鹿和江豚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已安装监控镜头60个。随着生态环境的不断改变,保护区核心区麋鹿种群数量已达到1400多头,江豚种群数量达到了83头,为历史最好水平。


(作者:柳波 郑云)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