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传统手工技艺中,有一种最为精细微小的技艺——微雕。它是在细小的物件上刻字、绘画,雕刻时以刀代笔,是一项古老技法。在石首市桃花山镇就隐居着一位微雕老工匠,现年69岁的微雕大师肖克勤。一间老屋,一块菜地,几把刻刀,就是他生活的全部,宁静而简单……
一根发丝上能刻三排诗
冬天的早晨,山野里迷雾缭绕。在桃花山镇古井口村的一个山脚下,记者找到了肖克勤的家。他正在专心刻章,其徒弟、石首市收藏协会会长葛阳文在一旁辅助。
肖克勤衣着朴素却神采奕奕,他展示的一根白发微雕,让记者大开眼界。
通过显微镜观察,一首用隶书篆刻的《登鹳雀楼》跃然眼前,更为惊奇的是,在头发丝极其细微的空间里,居然篆刻了三排字。
葛阳文说:“以前最精细的微雕层面限定在头发丝上雕一排字,但肖老通过钻研,成功取得突破,在一根头发丝上能雕三排字。”
肖克勤说,“如在头发丝上雕好了,还可以在其它动物的毛发上雕。”
经文名画妙藏方寸之间
在微观雕刻领域,肖克勤潜心研究了四十多年,已成为这个领域的佼佼者。
他可以在指甲头大小的范围雕刻上千字,五千多字的《金刚经》被他浓缩到了六页一平方厘米的金箔上,北宋画家张择端的巨幅画作也被其带到了微观世界。
葛阳文告诉记者,清明上河图原稿长5米多,现在被肖老浓缩到了只有10厘米的长度,0.5厘米的宽度。
肖克勤用炉火纯青的微雕技法创作了不少令人无法想象的作品,其艺术价值堪称卓越。然而他却说,微雕并不是一个神秘的技艺,只要做到精益求精,就可以创作出杰出的作品。
他说:“搞艺术已四十多年,我就做了一件事,人一生一世只要把一件事做好,就对得起自己了。”
紫砂壶上错金银攻克世界难题
潜心研究雕刻艺术成为肖克勤的习惯,不断超越自己更是他孜孜不倦的追求。在专注微雕的同时,他在古法错金银工艺上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研究成果,攻克了在紫砂壶上错金银的世界难题。
肖克勤给记者介绍,先刻槽,刻燕尾槽,底下要宽,上面要细,这是最难的,再把金子拉成细丝后镶进去。
葛阳文介绍,古法错金银工艺已有两千多年历史,现在会这个技艺的人屈指可数,在紫砂壶上运用古法错金银是肖老的独创,目前,石首市正在为肖老的古法错金银工艺申报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葛阳文希望肖老掌握的中国传统雕刻技法能够得以传承,把好的文化遗产留给后人。
肖克勤说:“不一定传给自己的子孙,外人我也愿意传授。这门艺术不是我自己的,我可以把我研究出来的东西让大家共享。”
在石首桃花山隐居近10年,名利对肖克勤来说早已是身外之物。他每天沉静在自己创造的微观世界里,用身体的每一个细胞诠释了什么是工匠精神。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