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统计局25日公布2018年全国时间利用调查公报,并按收入水平对社会群体进行划分归类。划分标准引发网友质疑。
国家统计局表示,国家统计局社科文司在解读2018年全国时间利用调查数据中,提到了“中等收入群体”的名词,引起了一些媒体的关注。这次时间利用调查中的“中等收入群体”实际上是“中间收入组”的概念。本次调查结果中提到的“中等收入群体”这个名词,与一般意义上的收入群体划分标准没有关系。
质疑:月入2000是中等收入群体?
国家统计局25日公布2018年全国时间利用调查公报,并按收入水平对社会群体进行划分归类。
国家统计局25日在《国家统计局社科文司高级统计师金红解读2018年全国时间利用调查数据》一文附注中指出,本文所指不同收入群体,是按调查对象收入水平划分的。
低收入群体是指调查对象月收入在2000元以下的群体;中等收入群体是指调查对象月收入在2000-5000元的群体;较高收入群体是指调查对象月收入在5000-10000元的群体;高收入群体是指调查对象月收入在1万元以上的群体。
这样的划分标准很快在网络上引起热议,有网友发问,为何中等收入标准和最低工资标准在同一个档次?
据人社部网站今年1月10日公布的最新全国各地区月最低工资标准情况,截至2018年12月,上海、广东、北京、天津、江苏、浙江6省份月最低工资标均超过2000元。
有网友对此表示:“只要拿到最低工资,你就是中等收入啦!”也有网友称,“这样划分真的好嘛,月入过万,房贷8000,高收入群体也是穷人群体。”另有网友指出,“放大到全国,这个收入算是中等是很正常的事儿,人家又没说北上广深收入是中等。”
辟谣:中等收入组≠中等收入群体
国家统计局社科文司25日在解读2018年全国时间利用调查数据中,提到了“中等收入群体”的名词,引起了一些媒体的关注。
国家统计局回应:这次时间利用调查中的“中等收入群体”实际上是“中间收入组”的概念。
为了分析收入水平与活动时间的相关性,在时间利用调查日志表后面,我们设置了一个关于估算月收入的问题,有八个选项,分别为:“没有收入”“500元以下”“500-1000元”“1000-2000元”“2000-5000元”“5000元-1万元”“1-2万元”“2万元以上”。
根据调查对象填报情况,各收入群体覆盖调查对象人数分别为2000元以下18663人,占38%,2000-5000元22305人,占46%,5000元-1万元6289人,占13%,1万元以上1323人,占3%。在解读中我们对收入群体进行了归并,将2000元以下称为低收入群体,2000-5000元称为中等收入群体,5000元-1万元称为较高收入群体,1万元以上称为高收入群体。这种划分方法在各种调查中很常见,实质上就是“组”的概念。
这与一般意义上的中等收入群体划分标准不是一回事。
本次调查结果中提到的“中等收入群体”这个名词,与一般意义上的收入群体划分标准没有关系。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