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荆州最美家庭”揭晓,有你认识的吗?

昨天(3月6日),我市各界妇女共聚一堂,举行荆州市“三八”国际妇女节纪念大会暨2018年“荆州最美家庭”揭晓仪式。活动中,2018年度“荆州最美家庭”揭晓,全市共有10个家庭获此殊荣,10个家庭为提名奖家庭。

近5年来,市委宣传部、市妇联在全市上下系统联动、持续深入开展寻找“荆州最美家庭”活动。全市各级妇联组织通过自上而下层层开展宣传发动、自下而上逐级创建评比推报的方式,发动全市家庭积极开展创建最美家庭活动,以农村、社区为主阵地,开展我爱我家创最美、我晒我家争最美、家家出评委大家评最美等活动。

去年3月以来,各地广泛宣传、层层推选,近千个农村、社区多角度挖掘家庭典型。数千个家庭热情参与,讲故事、议家风、传家训、晒幸福、秀梦想,涌现出一大批家风淳朴、孝老爱亲、家教良好、热心公益、自立自强等各类优秀家庭典型。为充分发挥典型家庭示范引领作用,市委宣传部、市妇联决定授予毛晓红家庭等10户家庭2018年“荆州最美家庭”荣誉称号,授予李春平家庭等10户家庭为2018年“荆州最美家庭”提名奖荣誉称号。

截至目前,全市申报家庭近500个,命名“荆州最美家庭”60个、“荆州最美家庭提名奖”家庭200个,评选出荆州市“五好文明家庭”130个,推荐获评首届“全国文明家庭”1个、“全国五好文明家庭”2个、“全国最美家庭”7个、首届“全省文明家庭”2个、“荆楚最美家庭”9个。

2018荆州“最美家庭”事迹展示

呵护瘫痪公公六年不离不弃

端汤喂药精心照顾无微不至

百善孝为先。在荆州区就有这样一位人皆称颂的好儿媳毛晓红,她六年如一日,照顾瘫痪的公公和高龄的婆婆,让老人在温暖、和谐的家庭中安享晚年,向人们传递着幸福力量。

毛晓红是荆州区社会医疗保障管理局的科室带头人,勤勤恳恳的她年年被评为先进工作者、优秀党员。工作之余,她把精力全放在照顾老人上。这六年里,公公的身体每况愈下,如今左手左脚也失去了功能,生活不能自理。毛晓红每天起床后第一件事,就是把公公把一天的饮食料理好,卧床的公公吃饭时常会呛着,她便一勺一勺地慢慢喂。

为了让公公婆婆增强体力,她和老公省吃俭用,用省下来的钱购买康复理疗设施,在家里为公公做理疗。虽然公公瘫痪在床,但身上干干净净,从没有感冒,也没生过褥疮。“一家人不说两家话,这都是一个儿媳妇应该做的本分。”毛晓红说。

家庭尽孝有口皆碑

工作出彩有目共睹

好家风,润物无声,能让一个家庭受益无穷。来自荆州市审计局的李黎,用自身的实践践行着勤劳、忠勇、自强的家风。

作为一名审计人,长期出差在外,完成各项审计项目是李黎的工作常态。2016年,李黎正在宜昌进行审计工作,接到了父亲突发心脏病入院治疗的消息,她连夜赶到父亲所在的医院。父亲醒来后见到她的第一句话就是劝其回去继续工作。

带着这份愧疚与责任,只要有时间,李黎都会陪伴在家人身边。李黎的妹妹不幸从三楼摔下,全身多处骨折,几近瘫痪。从外地归来的李黎主动照顾妹妹,工作之余经常到医院陪伴,妹妹出院后又将她接回家仔细看护。一家人历经了风雨,也见证了彩虹。

技术能手也是邻里帮手

服务标兵更是敬老之星

来自航天南湖公司的双职工家庭王明涛、肖燕夫妻,在平凡的生活中坚守岗位,竭尽全力帮助他人,为双职工家庭树立了榜样。

作为机加车间的数控铣工,王明涛在工作领域竭力发挥自身所长,在原有技术基础上做了大胆的工艺创新,大幅提高了产品的加工精度,是同事称赞的“技能好手”。

妻子肖燕负责公司市场发展部的售后服务,在多年工作经历中,她始终保持认真负责的服务态度,热心对待解决部队使用装备过程中反馈的每一个问题,是同事眼中的“服务标兵”。

工作之余,夫妻俩将家庭经营地和睦有爱,他们总会挤出时间陪伴父母和孩子。“肖燕的父母身体不好,我们就专门将两老从公安接过来一起住,定期带他们到医院体检。”祖孙三代将小日子越过越甜。

血防一线奋战20年

心亏小家情系大家

春季查灭螺、夏季防急感、秋季查治病、冬季忙环改,在防治血吸虫病,查螺灭螺的第一线,一干就是20多年。她就是江陵县血吸虫病预防控制所的李霞。

为了做好血防工作,李霞牺牲了大部分休息时间,深入基层,挨家挨户宣传血吸虫防治方法。一旦遇上暴雨内涝,她毫不犹豫冲上第一线,疫水接触人员造册登记、查螺灭螺……灾区频频出现她忙碌的身影。

李霞的工作被当地百姓记在心里,她被选为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这也是江陵县近20年走出的第一位全国人大代表。多年来,为了支持李霞工作,丈夫王家茂主动承担起家里大部分琐事,在生活中也给予妻子和儿子足够的关心和体谅。虽然因为工作和学习的缘故,一家三口分居各地,但他们的心依旧紧紧联系在一起。

富家不忘富乡邻

捐资百万富乡村

来自石首市团山寺镇长安村的王家振夫妻,通过推广农业合作社,为村民找到致富良方,带领大家共同致富。

2016年1月,王家振注资55万元,成立了石首市长生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合作社成立的第一年,仅有60余户村民加入,当年便实现盈利,村民比过去挣得更多。王家振带领村民推广鸭蛙再生稻种植模式,与贫困户结对进行帮扶。截至去年,已经有八成村民加入合作社。

多年来,王家振慷慨解囊,支持村里的各项公益事业,出钱出力,陆续出资100余万元用于村级道路硬化,绿化。他回忆与妻子相处的点点滴滴,动情地说:“和她一起生活劳动31年,我们有了自己的事业,也记着要积极回馈社会。”王家振一家用爱心构建最美家庭,成为村中的一道靓丽风景。

夫唱妇随帮助困难儿童

志愿服务传递大善大爱

夫妻为孤寡老人送温暖,女儿与留守儿童结对子,这就是以行动实践公益,用爱心传递温暖的张纳家庭。

在张纳看来,爱如果只停留在一家人之间,那么这种爱是小爱,可是把这种爱、这份情延伸到陌生人身上,成就的就是一种大爱。

2014年,张纳和妻子向丽蓉加入公安县辣妈酷爸社会爱心公益团体,经常利用闲暇时间与团队一起做公益活动。大街小巷、贫困家庭时常出现夫妇俩的身影。为了让女儿感受社会温暖美好的一面,张纳夫妇还经常带她下乡为留守儿童送温暖。

组织爱心人士联合捐赠300多件御寒衣物,持续资助留守儿童教育和生活……这些年来,公安县中伏桥村的贫困户和孤寡老人们将张纳家庭的善行一笔笔记在心里。

卫国为民不忘助学扶困

军营警营同唱爱的奉献

妻子是派出所副所长,丈夫是现役军官,他们共同组成了一个幸福美满的军警家庭。保家卫国是他们的铮铮誓言,为民爱民是她们的不懈追求。

结婚十年来,周丽萍和丈夫一直聚少离多,但感情并没有因距离而疏远。

“2008年结婚时,我和丈夫将准备婚礼的钱省下来,资助了3名贫困孤儿。”周丽萍说,婚事简办了,但她和丈夫并不遗憾,看到孩子们的笑脸,就觉得很满足。

这些年来,逢年过节,周丽萍都会给贫困儿童送礼物,走访慰问特困党员或村民,组织大家去福利院看望孤寡老人。几年下来,周丽萍夫妇先后向困难群众、地震灾区、帮扶对象、贫困儿童捐款或慰问达万余元,帮扶对象达到30名。

劳模退休不褪勤劳本色

红叶灿烂乐当社区三员

在监利县容城镇,有一位退休20多年,却一直默默为社区服务的老党员龚宝林,他的故事在当地家喻户晓。

从“全国优秀纪检干部”到“省劳模”再到小区“保洁员”,龚宝林始终保持着“离岗不离志,退休不褪色”的精神,用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退休后,他主动充当小区“调解员”和义务“保洁员”,不论刮风还是下雨,每天他都会带着老伴准时出现在社区的大街小巷,打扫街道卫生、调解邻里纠纷,龚宝林不断发挥自身余热帮助他人。

龚宝林曾说:“一个家庭是社会的一部分,管理好了影响整个社会。”他的善行义举也感染了家人和邻里。在他的言传身教下,儿子、媳妇都积极加入到志愿服务队伍,相互支持,共同维护小区的环境和秩序。

情系乡村文化振兴

三十余载爱洒乡邻

文化可以滋养心灵,在沙市区岑河镇,李发国和刘厚珍夫妇就是播撒文化火种的践行者。

自从调入岑河镇文化站以来,李发国先后组建了40个协会,100多个单体社团,文体骨干达千余人。几年前,岑河文化站承担起《岑河志》修编任务,他积极发挥退休老干部、老教师、老专家、老模范的作用,组织成立“地方志办公室”,耗时5年,历经29次清样,编撰共95万字的《岑河镇志》。工作之余,李发国还经常组织志愿者不定期为村民免费剪头、按摩、体检,组织开展义务献血,交通疏导等。

“秧好一半谷,妻好一半福。”在李发国心里,正是有妻子的支持,他才能全身心投入工作,活跃在社区,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传播文化,弘扬文化。

勤俭节约一人带动全家

移风易俗小家带动大家

一个手写的通讯录用了4、5年,字都模糊不清了也舍不得丢弃。“虽然此刻的生活条件是越来越好了,但勤俭持家是传家宝,传统不能丢。”松滋市新江口镇的覃现荣时常把这句话挂在嘴边教导儿女。

覃现荣从身边每一件小事做起,从每一个小的念头做起,让勤俭节约的意识深入到每一个家庭成员心中,并成为全家人良好的生活习惯。在他家,每样东西都是被能修复利用的,从不轻易丢弃。作为社区易风易俗红白理事会长,他带头表率,抵制“人情风”。独孙子结婚不摆酒席,老伴七十大寿不摆寿宴。在他的带动下,社区两年无一家大操大办。

他和他的家庭用节俭之举刹住了社区人情风,也成为了社区里有口皆碑的“模范家庭”。

记者手记:

传递温暖 感悟大爱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石。我们崇尚什么、遵守什么、追求什么、反对什么,都与家风息息相关。在109个“三八”妇女节来临之际,10户“最美家庭”走上颁奖台,分享自己的家庭故事,感悟“最美家风”。活动现场,一股股暖流不断洋溢。

家是最小国,国是最小家。一个幸福和谐的大家庭需要每个小家庭的共同努力。“孝老爱亲”“爱岗敬业”“热心公益”“崇德向善”10个家庭各有特色,他们是荆州无数家庭的代表,在他们身上折射出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美德。

荆州区的毛晓红,六年如一日,一边工作一边照顾瘫痪的公公和高龄的婆婆,让老人在温暖、和谐的家庭中安享晚年,是人皆称颂的好儿媳。

春季查灭螺、夏季防急感、秋季查治病、冬季忙环改……一年四季,年复一年,在防治血吸虫病,查螺灭螺的第一线,她扎扎实实,无怨无悔,一干就是20多年。她就是江陵县血吸虫病预防控制所的李霞,一位从血防所走出的全国人大代表。

“爱如果只停留在一家人之间,那么这种爱是小爱,可是把这种爱、这份情延伸到陌生人身上,成就的就是一种大爱。”公安县的张纳家庭热心公益,夫妇俩常年为孤寡老人送温暖,与留守儿童结对子,以行动实践公益,用爱心传递温暖。

石首的王家振夫妇,致富不忘家乡人,积极推广农业合作社,为村民找到致富良方。多年来,王家振夫妇热心支持村里各项公益事业,陆续出资100余万元用于乡村建设、村级道路改造。

……

“公益是我生命的灯塔,我希望将我的公益梦融入伟大的中国梦!”颁奖台上,全国最美家庭获得者刘萍的家庭故事感染了在场的每一个人。为了公益事业,她将家庭90%的收入贡献了出来。为了公益,她甚至不得不给孩子办理了退学……天下为公,博爱为民。在推行荆州公益事业发展道路上,刘萍和她的家人付出了太多太多。

台上用爱书写人生,台下掌声经久不息。“最美家庭”中一个个感人的故事,汇聚起荆州真诚向善、爱国爱家的社会风尚,传递着家庭和谐、社会文明的无限能量。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