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约记者行:缘何中山公园立工农兵雕像

大凡到沙市中山公园游玩的人,特别是外地人到荆州,对中山公园南大门内屹立着一尊工农兵雕像,百思不得其解:一座建园8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园、一座由原国家副主席董必武在1965年亲笔题写园名的沙市中山公园,为什么会有以工农兵为主题的群像雕塑呢?

原来在上世纪文革岁月,沙市中山公园曾经更名为人民公园,之后由于董老还健在,随意更改董老的题字,遭到非议,于是又恢复原名。但是,人民公园这一理念,却深深地扎根在一些人的心中。上世纪70年代末期,对中山公园南大门进行重新规划,将中山公园原大门拆除,保留牌坊,在现公园南口修一座现代大门(那时公园路南口一带还没有开发成为门面,仅仅是一段高大的围墙)并决定,拆除中正亭(市政亭)在该遗址处,建一座以人民为主题的群雕。

据说规划组对人民这一主题曾经进行过广泛的讨论,多数人认为,工农兵学商可以代表人民,但工农兵好表现,而学商却不好表现,而且五尊群像过于庞大,经过再三斟酌,最后决定建工农兵群像。其时,又正值湖北美院雕塑系的一批工农兵学员分配到沙市,于是请来了湖北美院雕塑系的老师进行指导,寻找原型、泥塑、浇灌,师生们历经数月完成雕塑。这座工农兵雕像距今已有40来年,给人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随着时代的发展,特别是新世纪以来,以纪念孙中山先生而命名的中山公园受到广泛的关注和重视,目前中国大陆、澳门、台湾共有中山公园36座。无论从建园的历史和影响,还是公园的环境和面积,沙市中山公园都名列全国前茅。近些年来,荆州市加大了对沙市中山公园的投入和建设,相继恢复了中山亭、复建了中山纪念堂、维修了中山亭(解放亭),逐渐还原历史,彰显文化,把中山公园打造成一座集中山文化、楚文化和三国文化于一体的综合性公园。于是,沙市中山公园的工农兵雕像是留?是拆?已经成为一个绕不开的话题。

工农兵塑像留下,显然已经不符合中山公园的主题要求。细心的人完全可以看出工农兵雕像的中轴线偏离中山公园大门,面向公园路南口,随着进入改革开放的时代,当年的规划已经完全流产。在中山公园的黄金地标上保留工农兵雕像,会使中山公园主题不伦不类。

可是如果拆除工农兵雕像,又必然会伤害一些人的情感,40来年的历史,整整一两代人,他们有太多的记忆和回望。再说,这座建于上世纪70年代末的工农兵雕像,可以说在全国不多。雕像本身造型高大,比例适当,栩栩如生,是一座堪称完美的雕塑作品,如果拆除,十分可惜。再说,工农兵雕像迁移,又是一个浩大的工程,需要不菲的资金,有没有必要迁移,也成了人们的纠结,于是,这座雕像留存到今天。(作者刘寿林为中山公园退休职工)

小时候从这里爬上去又溜下来的地方(雕像背面)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