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上荆州报道:今天(3月12日)上午,“2019第三届中国国际小龙虾产业大会”在荆州隆重开幕。1000多位来自全国各地的代表等齐聚荆州,通过开展分享学习、交流洽谈,共商小龙虾产业发展大计。
副市长邓应军出席开幕仪式并致辞,他说,近年来,我市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大力发展小龙虾产业,目前,荆州小龙虾养殖面积超过320万亩,产量近36万吨,占全国总量的30%。另外,我市有小龙虾加工企业20余家,收购流通网点3000多个,餐饮企业近1200多家,相关从业人员近15万人,逐步形成了小龙虾养殖、加工、流通、餐饮、节庆、品牌、外贸一体化产业链条。今天中国国际小龙虾产业大会在荆州召开,对推动荆州乃至全国小龙虾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是推动小龙虾产业降本增效、创新发展、共享共赢的良好契机,希望各位嘉宾能够为中国小龙虾产业的健康稳定发展,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本次大会是由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湖北省农业农村厅、荆州市人民政府主办,中国水产养殖网、荆州市水产局、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小龙虾产业分会和国家级荆州淡水产品批发市场承办。参加本届小龙虾产业大会的不仅有来自安徽、江苏、湖南、江西等地的渔业部门领导、专家,还吸引了小龙虾养殖、加工、餐饮、流通、电商平台代表,小龙虾原产地美国路易斯安那州代表以及俄罗斯相关企业负责人也前来参与盛会。会上,金融机构、研发企业、销售企业,加工企业与小龙虾养殖户和养殖合作社签订了合作协议,大会还发布了《中国小龙虾产业发展荆州宣言》。
记者获悉,2018年中国小龙虾产业加快发展,养殖面积突破1200多万亩,产量突破130万吨,经济总产值突破3000亿元。小龙虾养殖已成为生态循环农业发展的主要模式之一,是新时代加快推进渔业绿色发展最具活力、潜力和特色的朝阳产业。据预测,近几年,小龙虾养殖面积和产业还将保持快速增长,养殖技术和模式日新月异,物联网、大数据等让小龙虾产业更智慧,但也面临如何降低养殖成本等急需共同探讨的关键问题。
大会将通过聚集小龙虾产业各领域顶级智慧,整合行业内外有效资源,互通有无,取长补短,搭建中国(国际)小龙虾产业链交流合作发展平台,帮助小龙虾相关企业找到降本增效、转型升级、创新发展、共享共赢的最佳实现路径,推动中国小龙虾产业长期、健康、稳定发展。(记者 孙斌)
附:【《荆州宣言》——全国第一份小龙虾产业发展宣言】
《荆州宣言》要求小龙虾全产业链从业者做到“四个优先”——
坚持生态优先,实现产业绿色发展。生态、优质、安全是小龙虾产业发展的生命线,要遵循虾稻共作自然规律,降低农药、化肥等投入品的使用,不刻意追求小龙虾产量,更好发挥虾稻模式修复生态的作用;要加强虾壳利用技术攻关,变废为宝、减少污染,实现产业发展与环境和谐友好。
坚持质量优先,实现健康发展。要严格技术操作规程,坚持标准化生产;保护好小龙虾养殖水域环境,严禁使用违禁药物,杜绝一切可能影响质量的行为,确保好水好土出好虾;加强小龙虾品牌建设,提升产品市场竞争力;加强加工、餐饮行业自律,践行做良心虾宗旨,做到规范化生产,质量全可控;倡导公平竞争、诚信经营。
坚持科技优先,推动提档升级。破解小龙虾产业发展的瓶颈,从良种繁育、提纯复壮,到加工、餐饮产品的研发更新以及虾壳废弃物的综合利用等方面,开展技术攻关与科技创新;加大模式创新、示范推广和技术指导力度,保障小龙虾养殖户经济收入。
坚持合作优先,共享发展成果。深入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探索多层次、多形式的合作方式,搭建产业合作交流平台,支持产业协会 与加工、餐饮行业进行有效对接;探索建立产业发展联盟,聚力乡村振兴,发展农旅一体化,形成产业链条完整、功能多样、业态丰富、利益联结紧密的产业新格局。
小龙虾学名克氏原螯虾,原产于美国,上世纪初经日本流入中国,在长江流域繁衍生息。
经过农民不断探索,总结出虾稻连作、虾稻共作模式,取得稳粮增效、一水两用、一田双收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好路子,被快速推广。
以虾稻共作为重点的稻渔综合种养模式有效破解粮食安全、生态修复、农民增收、食品安全等社会热点问题,成为农业高质量绿色发展的典范。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