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7件展品 浓缩西藏的历史和文化
布达拉宫脚下的雪城,东西长317米,南北宽170米,是布达拉宫建筑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丰富的建筑内容和文化内涵,珍宝馆就位于雪城之中。
作为向国内外游客展示珍贵文物的场所,珍宝馆2009年8月正式对外开放。《历史的见证》展览就位于珍宝馆的三楼。展览面积约600平方米,西藏博物馆遴选了馆藏历代中央政府颁赐西藏僧侣官员的印章、封诰、瓷器、玉器、丝绸、牙雕、佛像,以及西藏本地传承下来的唐卡、饰品、金银器等精品文物,共计87件(套),高度浓缩展示了西藏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而且它们当中很多都是第一次公开亮相。
西藏博物馆展览部副主任 唐聪丽:《历史的见证》展览的推出,一方面是为了继续有效履行西藏博物馆的免费开放职能, “让文物活起来”,持续为公众推出以文物藏品为依托的精品展览,同时也是贯彻落实文化惠民政策;另一方面也是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和西藏民主改革60周年献礼。
展览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治藏安边”,包括金印、玉印、金册、玉册等在内的各类印章与册文,来源于中央政权的封授,可直接体现西藏地方与中央政权的关系,揭示了历代中央政府对西藏地方行使主权管辖的史实,是西藏与祖国不可分割关系的真实写照和历史见证。
西藏地处高原,过去交通十分不便。此次展出的宫廷玉器、丝绸匹料、御笔书画等等代表“汉地风华”的精品文物,是历代中央政府赏赐、赠送西藏地方上层人士以及民间从内地流通到西藏的。体现中原文明辉煌成就的同时,也反映出西藏与内地广泛的交往交流关系。
西藏博物馆展览部副主任 唐聪丽:我们现在正在布展的这件就是元朝赏赐给西藏的扁壶。元朝期间,中央政府大量赏赐给萨迦派一些珍贵礼品,这件也应该是赏赐给萨迦派高僧的。
镇馆之宝——朱墨彩绘双体陶罐
在“雪域遗珍”展区,出土于昌都卡若遗址、有着西藏博物馆“镇馆之宝”之称的朱墨彩绘双体陶罐,是西藏东部史前文化的代表。
西藏博物馆展览部副主任 唐聪丽:朱墨彩绘双体陶罐距今有五千到四千年的历史。它的造型非常特别,是由两个体和一个口组成的。而且还有穿绳的一些小孔,整体造型非常饱满。据专家推测,它可能是当时氏族或者是部落进行祭祀活动使用的一种礼器。它也反映了卡若先民高超的造型能力,而且也是西藏史前文化的一件代表和点睛之作。
第四部分“交相辉映”,展示的是由内地加工制作的、具有西藏文化特征的精品文物,反映出我国“多元一体”的民族文化格局。
西藏博物馆展览部副主任 唐聪丽:唐卡是藏民族的一种传统文化,而且现在已经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但是早些年这种工艺唐卡,比如说刺绣、织锦、缂丝这些唐卡,基本都是内地制作。再比如都锦生唐卡,是因为民国时期九世班禅喜爱,所以特地从杭州订制了这样一批织锦。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
87件珍贵文物,展现了几千年来西藏历史的发展脉络,展示了各个历史时期西藏地方与祖国血浓于水的关系,是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历史见证。据了解,本次《历史的见证》精品文物展将于4月初正式在布达拉宫雪城珍宝馆开展,展期预计持续近三年。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