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演艺大世界——2019上海国际音乐剧节”中唯二面向公众的活动,“2019音乐剧歌唱大赛”与“原创音乐剧孵化计划”自启动以来,吸引了线上线下超过15万人关注并参与其中。
上周末,在180多位观众和评委的见证下,20位素人歌手在上汽·上海文化广场展开角逐,最终评选出一、二、三等奖与人气奖。
与此同时,原创音乐剧孵化计划关闭了报名通道,72位选手投出的77部作品正式进入筛选阶段,5部入围作品将在音乐剧节闭幕式上公布,最终的优胜作品预计将于今年年底孵化成型。
歌唱大赛:助力音乐剧人才储备
2019音乐剧歌唱大赛在今年1月启动。经过2个月的投稿筛选与现场比赛,近400位报名者中有150人进入复赛,20位选手突出重围进入决赛。、
参赛选手来自五湖四海,年龄最小的18岁,最长的36岁。他们之中有艺术院校学生、普通高中高校在校生,也有甜点师、环境监测执法、企业管理等不同职业人。为了比赛,有些选手专门从北京、武汉、沈阳、南宁、香港等地赶来上海。
决赛现场,选手们演唱的歌曲有的出自《歌舞线上》《剧院魅影》《变身怪医》《致埃文·汉森》等百老汇、伦敦西区经典音乐剧,也有华语音乐剧、法语音乐剧、韩语音乐剧的身影。上海音乐学院音乐戏剧系教授王作欣、音乐剧演员朱梓溶、音乐剧演员刘令飞、音乐剧作词人魏诗泉、上海文化广场剧院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费元洪等,以评委的身份坐镇决赛现场。
最终,张玮伦获一等奖,叶嘉雯、牟潇钰获二等奖,邵立君、何郝熙、林杰获三等奖,安婧祎、刘铭扬获人气奖。
4月26日“2019上海国际音乐剧节”闭幕式上,他们将登台演出,并有机会参演文化广场未来两年内制作的音乐剧项目。所有入围决赛的选手,都将进入文化广场音乐剧人才库,助力中国音乐剧人才储备。
孵化计划
孵化计划:为好种子发芽搭好土壤
原创华语音乐剧孵化计划在今年2月启动。
为了普及孵化计划,组委会在2月举办了宣讲会与一系列专家课,吸引了超过1300人次报名旁听,“音乐剧剧本有标准格式吗?”“我的歌曲小样应该选哪几首更合适?”“如何用有趣的方式去做好一部音乐剧?”……参与者的提问五花八门,专家们从自身经历出发,为他们提供了指导。
孵化计划启动以来,组委会共收到72位投稿人发来的77部原创音乐剧,投稿人里不乏在校的“95后”学生。
初筛阶段,一些作品崭露头角:《探清河水》讲述了现代戏班里的情与爱;《完美人生》从男性视角讲述婆媳关系,提出“男人如何在婆媳关系中自保”的问题;《世界上最疼我的那个人把我忘了》讲述了主人公与患有失忆症的母亲的故事;《死神的KPI》《西施眼里出情人》《怪胎俱乐部》《Me More Say,Cool》等,在故事呈现上也颇有颠覆性。
读完77部作品,孵化导师王海笑看到了年轻人对音乐剧创作的热情,同为孵化导师的金复载则指出,稿件数量多说明社会对音乐剧的热情,但投稿人几乎都是“单兵作战”,尚未形成合作模式,特别是编剧、作曲、导演的三合一创作模式,这是创作之初必然会遇到的问题。
孵化计划的发起人费元洪的心态是“但求耕耘,不问收获”,“对原创音乐剧的投入是我们的责任,但我们并不着急,也并不会因为数量而沾沾自喜。好的种子都应该有一个自然生发的过程,当我们把土壤和机制培育起来了,好的作品自然就会开枝散叶。”
4月26日“2019上海国际音乐剧节”闭幕式上,组委会将公布五部入选作品,并在未来八个月通过分步骤的孵化,衔接市场要素,将优秀成果投入市场化运作。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