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上荆州报道:5月6号,荆州胡家草场墓地M12出土4546枚简牍的消息在国家文物局召开的“考古中国”重大项目新进展工作会后,吸引了社会各界的目光。这批简牍究竟记载了什么内容?对西汉历史有何价值呢?目前研究进展如何?近日,记者就此先后采访了荆州博物馆研究员彭浩、刘德银,对这批汉简进行了解读。
2018年年底在荆州胡家草场墓地M12发现的西汉简牍, 共4546枚,可以分为竹简、木简、木牍三类。目前,荆州文物保护中心正在对这批简牍进行扫描,编制出土简牍脱水保护方案,待报国家文物局批准后抓紧实施。
荆州博物馆研究馆员 刘德银介绍,经过对已经清洗和扫描的竹简进行初步考释,竹简主要内容包括历谱、律令、编年纪等六个方面的内容。
我们都知道,中国古代,人们主要是根据历法的排列来进行农业生产生活。史书记载,汉初的历法基本上是沿用秦以来的颛顼历。按照这个历法,一年有12个月或13个月,十月为岁首,九月或后九月为岁尾。胡家草场M12出土的简牍中,就是以十月为岁首。
汉武帝太封七年,汉武帝诏令司马迁等"议造汉历",才开始推行《太初历》。扫描结果显示,本次出土的历谱简有两种,分别为《曆》和《日至》。 其中,《历》简100余枚,记载了从汉文帝后元四年(公元前160年)起,下推至公元前64年之间的每月朔日干支;《日至》简102枚,记载了从汉武帝建元元年(公元前140年)起,下推至公元前41年之间的冬至、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之日的干支。专家大致推测,本次历谱的施用时间,应该在从《颛顼历》到《太初令》的117年之间。它的施用,为司马迁等人推行《太初历》,提供了依据。
荆州博物馆研究馆员彭浩说,虽然看上去都是天干地支,就那么几个字打转,但是它的排列组合,里面有很多技术以及人们对天地观察的水平的反映。我们现在看到的曆,和日志大致就反映西汉初年的时候,对月像观察的结果。
如果说历法是农业生产的依据,那律令,就是治理国家的基准。本次发掘的1500余枚律令简,均有目录和篇题,部分律名比如盗律、囚律、关市律等,与西汉吕后颁布的“二年律令”一致,由此可以揭示律法逐步演进并完善的过程。
最为有趣的是,本次出土的简牍中,还有1000余枚经方简,记录了45种传统方技,包括治病、保健、育儿、种植、养殖等。 比如,767号简名为“令齿白方”,记载到“以美桂靡之百日,而齿白矣”,这是古人使用中药桂枝或桂皮,让牙齿变白的方法。
彭浩介绍,由于《汉书·艺文志》记录的经方已经失传,现在大家认为传统的经方,就是《伤寒论》、东汉的《金匮要略》,这批简牍的出现,会将中药经方的历史,向前推进200到300年。
(记者:王成文 严欢欢)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