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爷爷、爸爸,这是城市主战车,装有3吨水和1吨泡沫,用于扑救城市火灾和进行车辆救援,车头位置是它的牵引装置……”洪湖消防大队,胡晟民向爷爷胡学清和父亲胡劲松介绍着现代消防车。
胡晟民是荆州支队太岳中队的一名消防员,2017年9月入伍。胡家三代人都是消防人,一家祖孙三代接力续写着消防情缘。
76岁的胡学清是洪湖的第一代消防人。胡学清最初在洪湖县招待所从事财会工作。1959年自然灾害期间,全国粮食短缺,洪湖却农副产品大丰收。全国各地纷纷来洪湖采购。大部分外来人员住不起旅社,在车站、码头等地搭棚生火做饭,带来了严重的消防隐患。消防队应运而生。
成立之初人手不足,胡学清觉得灭火责任重大,光荣,便加入消防队。“这第一个门里是机动泵,和爷爷提过的50马力拖泵不同,它是纯机械化的,使用更加轻松……”听着孙子的介绍,胡学清想起拉着板车、拖着手抬泵去灭火的情景。当时两种主要的消防设备是50马力拖泵和22马力手抬泵。两者没有储水装置,只能用发动机带动水泵到有水源的地方进行抽水。直到1963年,洪湖消防队才有了第一辆装载着2吨水箱的消防车——解放牌消防车。
1986年,洪湖曹市镇一家食品加工厂发生火灾,消防队接警后立即赶往火灾现场。但由于距离火灾发生地约55公里,且交通不便,消防队到达时已经于事无补。胡学清痛定思痛,向上级汇报,采用各级单位合办的方式,在峰口、沙口、大沙等地成立民间消防队,并集资购买消防车及消防器材。此举创造了湖北省乡镇民办消防队的先例。
冬去春来,胡学清的消防工作一干就是39年。胡学清说:“消防工作我这辈子还没有干好,还没有干够,如有来生我还要继续干。”胡学清的经历深深影响着儿子胡劲松。
1989年,17岁的胡劲松入伍,接力干消防工作27年,2016年转业到地方,在洪湖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担任党组书记,随着机构改革,他成为洪湖市应急管理局党组书记。谈到父亲灭火故事,他印象最深的是洪湖滨湖加油站爆炸。1991年洪湖滨湖加油站发生火灾,在灭火救援的战斗中胡学清作为指挥员准确地预判油罐将要爆炸,果断地组织作战官兵和周围群众撤离。胡学清在爆炸中受伤,但其他在一线作战的官兵都安全撤退。
胡劲松自己也曾在一次液化气泄漏事故中身临险境。1989年冬,咸宁市蒲圻(现赤壁)液化气站液化气罐总阀损坏发生泄漏事故。他和两名消防战士进入事故区去排险,如果在救援过程中碰出一点火花,他们将会难逃一死。幸运的是,经过4小时的紧张救援,他们成功排除险情。事后每次谈到这件事,他总说:如果发生危险,我也会和父亲作出一样的选择。 “这是防化服,里面是密封的,可以佩戴空气呼吸机。” “还将会引入18吨水罐消防车。”胡晟民的介绍让爷爷和父亲感慨良多。 “过去,我们装有大吨水罐的消防车很少。对于特大型火灾,一般消防车作用有限,而且消防员的防护装备少。消防员必须进入火场,可能既遭受毒气,又受高温的炙烤,对消防人员身体伤害很大。”
从小受爷爷和父亲的影响,胡晟民也成为了一名消防员。他印象最深的是仙桃某原油加工厂起火。那一次,他当时所在中队部分人员外出参加比武培训,除去司机以外,参加灭火战斗的也只有他和他的同年兵再加上两个班长一起五个人。他们从晚上9时战斗到凌晨3时。 “和爷爷爸爸相比,我是幸运的,消防装备智能化、机械化水平提升。”胡晟民说,他期待灭火装备越来越先进,消防知识更广泛地传播,消防事业能被更多的人熟知和尊重。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