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谢你!天宫二号​

记得我们的一位老朋友吗?下周,它要“退休了”,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今天透露,根据计划安排,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已完成全部拓展试验,计划于北京时间2019年7月19日,择机受控离轨并再入大气层,少量残骸将落入南太平洋预定安全海域。

2016年9月15日,中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将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发射升空。新华社记者 琚振华 摄

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于2016年9月15日发射入轨,设计在轨寿命2年的它,目前已在轨飞行超过1000天。这位坚强的“太空劳模”,为我们留下了太多难以忘怀的瞬间,为中国航天留下了太多,值得铭记的时刻!

2016年10月19日凌晨,已独自飞行了30多天的天宫二号,等到了来自祖国的亲人,航天员景海鹏、陈冬,搭乘神舟十一号飞船如约而至!

2016年10月19日凌晨,神舟十一号飞船与天宫二号自动交会对接成功。这是两名航天员景海鹏(右)和陈冬在完成对接后竖起大拇指相互祝贺(摄于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大屏幕)。新华社记者 琚振华 摄

在属于中国人自己的太空家园里,两位航天员在地面科技人员的协同支持下,进行为期30天的太空生活。这一天,在天宫二号中国人朝着建设空间站的梦想,又迈进了一步。

2016年10月19日,神舟十一号两名航天员顺利进驻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

“每天清晨,我们都在来自地球的问候声中醒来,开始穿衣、洗脸、刷牙、刮胡子,迎接新一天的太空生活……”

在这里,天宫二号见证了,世界航天史上第一堂“天地联讲科普课”上线播出。

2016年11月17日,新华社太空特约记者、航天员景海鹏(左二)、陈冬(左一)与地面上的航天员王亚平(右一)一起为全国青少年小朋友录制的一堂“太空科普课”上线播出。新华社发

“大家好,今天是神十一飞行乘组在组合体的第一天,我是新华社太空特约记者景海鹏……”

在这里,天宫二号发出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位,“太空特约记者”的声音,人类的太空报道翻开了新的篇章。

2016年11月15日,新华社太空特约记者、航天员景海鹏(右)和陈冬在天宫二号首次接受“天地采访”。新华社发(中国航天员中心提供)

神舟十一号返回后,天宫二号的使命还未结束,2017年4月22日12时23分,天舟一号与天宫二号,顺利完成自动交会对接,这是我国自主研制的货运飞船,与空间实验室的首次交会对接。

2017年4月22日,天舟一号与天宫二号顺利完成首次自动交会对接。

2017年4月27日晚间,随着天舟一号与天宫二号,成功完成首次“太空加油”。中国航天稳步迈入空间站时代,这是中国实施的首次太空推进剂补加试验,标志着空间实验室飞行任务全部完成。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发展战略,第二步全面收官,空间站时代的大门向中国人豁然打开。

如何利用植物在空间生产粮食与蔬菜,供人类长期空间生活需求,是载人航天必须要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之一。

如何在太空种菜种粮,还能开花结果?我们有天宫二号科研人员成功地通过地面遥控,对在太空中的培养箱进行温控和浇水,启动了拟南芥和水稻生长并顺利开花结果,这是我国首次在太空中完成,“从种子到种子”全过程的空间植物培养实验。

在中科院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实验室里拍摄的拟南芥,用于与天宫二号上种植的同一品种拟南芥进行对比研究(2018年9月14日摄)。新华社记者 张建松 摄

天宫二号在轨稳定运行期间,获取了大量空间科学与应用数据,在资源环境、大气、湖泊、农业、林业等多个领域取得了丰硕的应用成果,那一次次的“顺利”与“成功”是天宫二号的光荣记忆,也是中国航天人不懈努力的证明!

今夜,地球上的人们要休息了,你仍在太空中执行着任务,就像那些仍然坚守岗位的中国航天人,夜空中无数天体闪耀,人们会记住你曾经的光芒。你的使命即将结束,人们不会忘记你的名字。

谢谢你,天宫二号!

谢谢你们,中国航天人!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