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2日,荆州区马山镇双垱村的空气中充满梨香味,100亩绿田棚架梨基地的梨树上结满一个个诱人的梨子。再过一周,双垱产的梨子将销往全国各地。双垱村党支部书记汤庚告诉记者,目前已经有不少商家联系预订,一周后,线上线下销售将同步进行,这个种植基地将为村集体、村民带来不少收益!
除绿田棚架梨基地外,双垱村还建有悦果子滨湖农场、现代农业种植基地、荆楚漆艺小镇等项目,可谁能想到,2017年前,双垱村还是一个省级贫困村。
“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荆州区坚持发挥‘红色阵地’引领作用,积极打造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中心,通过培育乡村振兴‘红色头雁’,打造‘红色产业’,激活‘红色细胞’,抓住乡村经济发展主线,把基层党组织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推动党员群众创业致富、推动乡村产业振兴的发展优势,走出了一条村集体、村民多方受益的乡村振兴之路。”荆州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谢清介绍说,截至今年6月底,全区85个村,村集体经济收入均达到5万元以上,力争到今年底,每个村的集体经济年收入达到10万元以上。
支部领航 打造“红色产业”新模式
双垱村的“脱胎换骨”,得益于该村坚持打造新型“红色产业”模式,走上党组织领导下的新型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之路。村“两委”带头成立集体合作社,发展集体经济组织,扶持本地能人成立4个农业专业合作社,引进2大市场主体,大力发展绿色蔬菜、特色瓜果、优质水稻、乡村旅游等特色产业,培育并打造出了双垱品牌。
与双垱村发展模式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的,还有川店镇紫荆村的产业运行模式。紫荆村成立荆州区紫荆花开土地流转专业合作社、紫荆村股份经济合作社,依托紫荆村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先后召开了合作社成立大会,股份经济合作社配股会议,股东、社员议事会议,将1800多亩农户承包的土地经营权流转后发展休闲农业,建设600亩“紫荆紫薇生态采摘园”、750亩“紫荆植物生态园”、500亩五星级“紫荆农庄”,每年营业收入达到2800万元。合作社在村集体经济转型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每年的12月31日,合作社都按时发放流转金约119万元。
“通过这种新的‘红色产业’模式,村集体占有股份增加了收入,村民既有土地流转租金、分红,还可以到基地打工挣钱,实现多方共赢!”川店镇紫荆村支部书记刘昌友说,村集体经济强起来了,才能更好地改善人居环境,服务村民。
特色引路 构建差异化发展新局面
夏日炎炎,也挡不住人们出游的热情。一大早,位于八岭山镇铜岭村的铜铃岗蔬菜主题公园内,已经有不少游客入园。而铜铃岗蔬菜主题公园,只是该村推出的乡村旅游项目之一。
铜岭村坚持以党员群众服务中心为依托,建好、用活“红色阵地”,采取土地、资金、资源入股模式和“支部+项目发起人+农户+基地”为核心的抱团发展模式,将乡村振兴工作与旅游产业相结合,打造了蔬菜主题公园、七彩花都、岳湾水库休闲农业观光等一系列游客参与度较高的互动体验项目。相关项目带动村民土地流转租金增收近300万元,提供就业岗位100余个(其中贫困户15人),人均年工资1.5万元。
在长江南岸,弥市镇双马村以市场为导向,流转土地近4000亩,积极推广“双水双绿”种养模式,打造出“虾稻林”“虾稻鳜”“茭虾稻”等稻田综合种养升级版。预计到今年底,可产优质稻2000吨、小龙虾1250吨,实现产值4300万元。同时,通过推进土地流转,可每年为村集体增收近40万元。
“百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实施乡村振兴,发展强村富民产业,村‘两委’要注重地域特色、区位优势,根据村情、民情,与村民一起共同商议确定发展路子!”荆州区委组织部副部长邹宏表示。
头雁领飞 注入乡村振兴新活力
乡村振兴,强村富民,关键在人,关键在引领农村发展、带领农村党员群众的“红色头雁”。
弥市镇新华桥村党支部在2018年换届前,是全区的软弱涣散党组织之一。支部换届期间,能人何普方被大家推荐而出,并高票当选村党支部书记。一上任,何普方就利用农村“红色阵地”建设的契机,团结党员群众,建成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引进培育朝喜南瓜种植家庭农场等2个市场主体,带动20户贫困户参与生产务工,帮助贫困户顺利实现脱贫出列;全村新建通村硬化道路5.5公里,疏通渠道1.7公里,解决了村民的出行问题。
何普方坚持把支部建设摆在首位,通过抓班子、带队伍、建阵地等多种途径,使这个后进村一跃变为先进村。对此,何普方表示,先进村不是天生的,后进村也不是生根的,我们要通过实际行动,甩掉软弱涣散的帽子,赢得老百姓信任!
在2018年换届选举中,荆州区坚决将那些守摊子的“维持会长”或没有功劳只有苦劳的村党组织书记换下来,全区村党组织书记被调整50人,调整面高达60.24%,一大批政治信念坚定,想干事、能干事的人进入村(社区)“两委”班子,为推进荆州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