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乡村新画卷丨荆州王场村迈向村美民富之路

图为:荆州区纪委监委扶贫干部杨杰(右一)在吴代权的蔬菜大棚基地了解毛豆长势情况,为拓展市场销路出谋划策。

【名片】

荆州区八岭山镇王场村位于该镇东北角,距离荆州城区13公里,交通便利,271省道、318国道穿境而过。原是一个独立自然村,共有居民925户3118人。2017年9月,与原三桥村合并。

近年来,王场村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深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坚持农业稳村、工业强村、环保绿村、居业兴村的发展思路,村容村貌发生翻天覆的变化,全村走上了共同致富的康庄大道。

楼房汽车成“标配”、水泥路通到家门口……

“大概从2015年开始,村里就开始不一样。楼房、小汽车几乎成‘标配’,路通到家门口,沿着省道一眼望去,整洁、舒心。”7月30日,从北京务工返乡工作的周顺直言,王场村变化太大了。

这些年,王场村变化有目共睹:水泥路通到了家门口、大路小道干净整洁,90%的家庭有了小汽车。村民们喜笑颜开……一幅富裕美丽、充满活力的乡村画卷。“纪委监委干部对口帮扶,不仅扶贫,还扶志、扶智。现在风清气正,村干部、村民们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劲头更足了。”村委有关负责人表示。

口袋富了——

精准扶贫齐齐奔小康

最近,八组村民吴代权特别忙。刚在集市上出售完大棚里生产的黄瓜,又忙着犁地除草准备播种新一季的莴笋。“是村干部和荆州区纪委监委的帮助,使我走上了脱贫的道路。”48岁的吴代权曾经是王场村出了名的贫困户,妻子残疾、还要供两个孩子上学……

2014年,王场村被确定为荆州区纪委监委的定点帮扶单位,陈锋华是贫困户吴代权的帮扶责任人。在得知这一家的困境后,他第一时间送上慰问金500元,还与村里的干部一道,帮助这一家人申请农村低保、危房改造资金,落实教育扶贫政策,为其妻子申办残疾证……“要想真正脱贫,还是要有产业。”于是陈锋华主动联系农商行,村委会出面跑手续,帮他贷款5万元发展大棚蔬菜种植。村里还组织像他这样的贫困户去镇上参加种养技术培训。

这笔启动资金帮助吴代权一家迈出了摆脱贫困的第一步。经过两年多的不懈努力,到2017年年底,吴代权一家实现脱贫。如今,他家的大棚蔬菜种植面积从2亩扩大到7亩,每年收入近7万元。

小额贷款发展生产,只是王场村产业帮扶的一条途径。近些年,区纪委监委每年投入8万元,相关部门累计投入近200万元用于精准扶贫,促进贫困户和村集体经济增收、达标、可持续发展。同时,加大对地方民营企业发展的支持力度,吸引村民在家门口就业,号召企业优先吸纳贫困户就业。“企业做大做强后要回馈家乡。”荆州市与时塑业有限公司老总王景良信心十足。作为村里的老党员、老干部,每次企业有用工需求时,他便会第一时间联系村委会。如今,全公司61名员工均为本地人,人均工资每月约5000元。“在家门口就能就业,收入和在外地打工差不多,也能照顾家庭。”周顺原在北京工作,因孩子读书回乡就业,直言“性价比高了”。

王景良介绍,村“两委”班子协助整治工厂附近人居环境、拓宽平整水泥路,在村民代表大会中宣传企业招工政策、定期到企业来宣讲廉政法治建设……党群干群关系愈发密切,营商环境日渐改善。

如今,王场村的扶贫工作持续向“精准脱贫、扶持巩固、美化乡村”聚焦。昔日,大量人员外出务工的村子逐渐热闹起来。截止2018年底,全村110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如期脱贫。

图为:村容整洁、环境优美的荆州区八岭山镇王场村。

环境美了——

治污拆违助修快速路

八岭山镇是一个传统的农业乡镇和近郊重镇,也是荆州城区的后花园。王场村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作为乡村振兴的主抓手和美丽乡村建设的切入点,乡村环境得到极大改善。

271省道在王场村境内全长4.8公里,沿路曾有违建房屋、围墙、钢构雨棚等84处,其中仅违建房屋有46处,违建面积约2187平方米,涉及沿线92户居民,拆违任务重。

如何让拆迁工作顺利进行?

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从宣传教育入手,通过发放环境整治公开信,村组组织召开户主会、党员代表大会,上门宣传相关政策和拆违治乱工作实施方案及程序,让广大群众深入了解拆违、理解拆违、支持配合拆违工作。“拆违后路面扩宽了不少,沿着路面栽种了树苗,整个村子变得更加大气了。”党员高俊峰带头将自家门口的4个门面、90多平方米的违建房屋拆除。有的街坊邻居思想一时转不过弯来,他就上门耐心做思想工作。

在整治的同时,王场村建立了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长效机制。村里组织公益性岗位人员和村保洁员每天对垃圾进行清扫,定期组织村组干部、理事会成员、党员代表加大巡查力度,确保巡查无死角。“美丽环境来之不易,我们也要更加珍惜。”陈肖是王场村贫困户,因病无法外出务工,村里给他安排了公益性保洁员岗位,每天定点清洁,一个月1380元,他说,每天能为村里作贡献,自己也很有成就感。

通畅、干净、整齐,已成王场村人居环境的常态。全村主干道沿线,影响道路安全和村容村貌的违章建筑已全部拆除,5000余米排灌渠被清理疏浚,全村所有住户完成了“厕所革命”,秸秆禁烧得到有效治理。王场村的天更蓝了,水更绿了。

图为:荆州市与时塑业有限公司是荆州区八岭山镇王场村的本土企业,常年为贫困户提供就业岗位。

思想变了——

风清气正事事顺民心

每个月13日左右,冯林的手机都会响个不停,村里党员们电话询问什么时候能参加支部主题党日活动。“这两年,村里党员、群众参加支部会议、村民代表会的积极性越来越高了,干部群众在一起共同商讨村里的发展大计。”冯林说。

这种改变得益于村“两委”班子扎实开展党风廉政建设,以清正廉洁的党风促政风带民风。

荆州区纪委监委在对口帮扶后,也将法治思想送到了王场村,文明、廉洁之风吹遍村里每一个角落。村委会制定《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计划》,定期在主题党日活动中进行学习,将各级纪检监察工作会议精神与部署工作结合起来;建立健全党员、村民代表对村干部的评议制度,抓好村务公开,凡村级工程的招投标(含土地转让、建设工程、土地承包等)均举行村民代表听证会。“党员干部带头为集体办事,村民也能畅所欲言,真正感觉到了自己是美丽乡村建设的主人。”在1月14日召开的关于排渠路面和一组居民生产路硬化村民代表会议上,村民代表李保成说。“这是一条致富路,可以提高农作物和农产品的运输效率,实现农户脱贫和增收。我不但同意,还要积极支持。”会上,村民代表们热烈拥护村“两委”修这条横穿全村、惠及全村三分之二以上居民的排渠路。

项目资金怎么办?

村“两委”与帮扶单位一起,积极争取区级扶贫项目资金50万元,公路建设奖补资金40万元,在党员、村干部带动下,村集体也自筹2.48万元。目前,一期工程已经竣工,宽3.5米、长383米的公路已经硬化,项目二期1627米的惠民路正在建设中。

如今,走上致富路、清洁路、清正路的王场村有了新的追求:村里成立舞狮队、腰鼓队,在村里村外演出。每逢节假日,村民还自发到党群服务中心广场跳广场舞,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当地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丰富了。“帮扶不仅要带去物质上的富有,更要带去精神上的富足。将执法执纪融入精准扶贫,为美丽乡村建设注入风清气正的营养液,才能使基层治理、农村建设走得更稳、更好,群众在奔小康路上才会更有获得感。”荆州区委常委、纪委书记、监委主任胡培中说。

据了解,以精准扶贫领域监督执纪为抓手,为美丽乡村建设保驾护航,荆州区近三年共查处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275人,给予党纪政务处分91人,组织处理187人,通报曝光11期26人。

(作者:撰文:周家贵 摄影:黄志刚)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