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县:成功打造农村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公安模式”

《有爱才有家》剧照

近年来,公安县文化和旅游局以创建省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为抓手,充分挖掘本土文化底蕴,不断完善公共文化旅游服务设施,大力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成功塑造了农村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公安模式”,为推动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

整合资源建设基层三级“文化网”

近几年来,针对农村文化资源分散、内容单一、利用率低等问题,该局在实现乡镇综合文化站、农家书屋和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等“三个全覆盖”基础上,全面整合文化共享工程基层点、农家书屋、党员远程教育中心、公共电子阅览室等项目,先后启动实施标准乡镇综合文化站和村级文化活动中心示范村、标准村建设,统一建设标准,严格考核验收,实行以奖代补,成功塑造了农村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的“公安模式”。

截至2018年底,全县16个乡镇全部建成符合国家一级文化站标准的综合文化站,建成示范村、标准村193个,占行政村总数259个的74.5%,全部达到“六有”:有农家书屋、电子阅览室、培训室、多功能活动室、文体广场、体育健身器材;完成文体活动中心建筑面积5.7万平方米,村平均300平方米;建成文体广场面积31.2万平方米,村平均达到1625平方米;藏书42万册(人均1.1册)、配备电脑706台、灯光音响设备215台(套)、体育健身器材516套。

黄山头镇北宫嘴村引导社会各界热心人士投资1200多万元,修建了占地10000多平方米的文体活动中心,文体广场面积达3000多平方米,兴建了万福广场、村民礼堂、百姓戏台、图书室等文体设施,常年免费开放,形成了“文化兴村、文化育民”的良好示范。规划占地324亩、总投资5.8亿的县文化体育中心PPP项目即将动工建设。

此外,县级“三馆”(即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全部按照国家县级一级馆标准建设。全县初步形成以县级文化场馆为龙头,乡镇综合文化站为依托,村级文化活动中心为延伸,覆盖城乡的三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

文化惠民做强乡村特色“文化节”

近年来,该局以统筹城乡发展、推动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为目标,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不断丰富和满足城乡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需求,提高公共文化供给水平。全县每年举办各类群众文体活动3300多场,从一年一度的春节晚会到“社区天天唱”“书香三袁故里”全民阅读活动等,群众文化活动日趋活跃,社会影响日益广泛。

各乡镇积极开展“一镇一品”特色文化惠民活动,如毛家港镇的“桃花节”、黄山头镇的“帐篷节”、闸口镇的“龙虾节”、埠河镇的“性灵公安葡萄节”、章庄铺镇的“柑橘采摘节”,连年开展,已经成为当地老百姓的文化大餐。

同时,该局常年开展送电影、送戏、送文艺、送书画下乡活动,每年为基层图书室送书达万余册,放映影片3900多场,送戏下乡100多场,送图书下乡、送文化下乡活动50余次;坚持变“送文化”为“种文化”,组织县文化馆、图书馆、剧团及社会团体中优秀艺术工作者为群众开展演出、开展艺术培训、图书阅览指导,受到农民群众的欢迎和好评。

目前,全县组织戏剧、器乐、腰鼓等各类业余群众文化团队100余支,固定队员达4000多人,越来越多的群众由文化活动的旁观者成为积极参与者,为全县文化事业发展带来了新的活力和气象。

全民健身活动展示

随着群众文化的蓬勃发展,公安县文艺创作精品迭出,民族歌剧《有爱才有家》等一批文艺精品搬上舞台,一批文艺作品喜获大奖。民族歌剧《有爱才有家》被文化部列入2017年“中国民族歌剧传承发展工程”重点扶持剧目名单,全国只有9部优秀作品入选,是唯一一部由县级剧团选送的作品。2018年以来,该剧先后三度进京展演,参加了中国歌剧节、湖北省艺术节,并赴武汉、郑州、福州等地巡演,五省七地共演出39场。剧目连续两年入选“中国民族歌剧传承发展工程”重点扶持剧目名单,2018年入选湖北省20部舞台艺术精品创作工程剧目,创造了公安县文化发展史上新的高峰。

夯实基础促进公共文化增功效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是在新时代中增强文化自信的重要抓手。为促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升功效,该局通过积极落实资金保障、强化人才保障、深化制度保障等举措,全面夯实保障基础。

该局充分发挥政府“有形之手”和市场“无形之手”的作用,互相配合,协调发力。一方面坚持“花小钱办大事、花少钱办多事”的原则,设立专项资金保障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工作。县财政局把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项目、公益性文化活动纳入公共财政经常性支出预算,建立公共财政投入稳定增长机制。

另一方面,积极拓展融资渠道,引导社会资金以多种方式投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鼓励企业和个人捐资兴建公益性文化事业,实现公共文化服务提供主体和提供方式的多元化。

据了解,公安县各乡镇文体服务中心均配备专兼职、文化志愿者相结合的管理服务人员,每个文化站至少配备3名工作人员,每个行政村均配备了一名文化管理员。该局专门从华中师范大学聘请有关专家及科研人员组成课题组,为公安县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工作系统开展全面规划和顶层设计。课题组在广泛深入调查、研究、筛选的基础上,确定了“公安县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实践模式”为制度设计选题。

围绕这一选题,该局先后从组织领导、规划布局、建设标准、项目实施、服务供给、活动开展、人员配备、绩效考评等各个方面,出台了20多个规范性文件,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和制度支撑。同时,公安县还把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纳入各级党委、政府和领导干部以及相关部门工作目标考核体系,明确考核内容、量化指标、方式方法、评分标准等,并由县绩效考核领导小组统一组织实施。

文化传承探索文旅融合新路子

近年来,该局加强对公安说鼓子等地方文化艺术的传承与推广,推动戏曲进乡村、进社区、进校园活动。做好国家级、省级、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申报和保护工作,扎实开展非遗进校园、进社区活动。其中,公安县说鼓子入选国家级非遗项目名录,公安道情、三袁的传说、公安牛肉等成功申报省市名录。先后编印出版了《公安民歌200首》《公安说鼓子》《卢老倌子故事集》等多部专著,以及《流光溢彩话公安》《公安民歌精选专辑》两张公安民歌光碟。

同时,加大文物保护力度。“青河城遗址”成功申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鸡鸣城遗址”规划立项报告、“荆江分洪闸”南闸维修工程方案先后通过国家文物局审批;完成或启动一批重大文物保护工程。

在组织开展好基本文化活动的同时,公安县积极探索公共文化服务理念创新,不断延伸拓展公共文化服务功能,形成了公共文化服务“文化+”模式。“葡萄节”“桃花节”“卤虾节”“柑橘采摘节”“旅游帐蓬节”等文旅活动火爆城乡,既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又有力地推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探索出了一条农文旅融合发展的新路。闸口镇合兴村“乡贤榜”“村史馆”,杨家厂镇覃园“农耕文化”展览馆,毛家港镇青羊岗土家族村“村志”等,各具特色,深受群众欢迎。

不同形式的展演展览展示等文化活动,全方位拓展了公共文化服务功能,进一步增强了城乡居民对家乡良好村风、民风的认同感、自豪感和获得感。

(作者:通讯员 杨涛 记者 佘海燕/文 李业松/图)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