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迎来了70周年华诞。
在这70年里,体育健儿无数次为国升国旗、奏国歌。体育早已是新中国的象征之一。
在建设体育强国的目标追求下,我们追寻前辈的足迹,带大家回望中国体育艰苦开拓的历史,展现各个时代中国体育人的风貌。
今天为大家带来前乒乓球世界冠军曹燕华的叙述。
曹燕华。 视觉中国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70年的历史进程中,乒乓球无疑扮演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它诞生了新中国第一位世界冠军,是新中国体育腾飞的开始;它是中美关系的和平使者,小球推动了大球的转动;它也是我们最放心的项目,国乒队员只有输球才是新闻......
小小的乒乓球被赋予了太多的意义,而一代又一代的国乒众将也为此付出了无数的艰辛与汗水。也许正如曹燕华所说,世上没有什么稳赢的项目——“但中国乒乓球队只能赢不能输。”
容国团在比赛中。新华资料
60年前,没人相信他的话
1957年的香港地区,一位20岁的乒乓青年横空出世。他先是在香港埠际乒乓球赛中一人拿下三项冠军,之后又击败了当年的世乒赛男单冠军、日本球员荻村伊智朗。
当年9月,他作为港澳乒乓球队的队员相继到北京、上海和杭州进行访问交流。两个月后,这位青年毅然决然来到内地,誓言要毕生为祖国效力。
这位青年正是中国乒乓球乃至中国体育界第一个世界冠军——容国团。之后一年,他更是在第25届世乒赛赛前的誓师大会上发誓:“三年之内,我要拿世界冠军。”
“他在1958年的时候就豪言壮语说要拿世界冠军,当时大家都以为他在吹牛。”曹燕华向记者回顾当年的历史,“当时欧洲非常强大,日本也领先我们很多。”
上世纪50年代,新中国正处在百废待兴之时。1952年,中华全国体育总会乒乓球部加入国际乒联,1953年中国乒乓球队首次参加了在布加勒斯特举行的第20届世乒赛。
就这样,中国乒乓球在艰难中缓慢起步。当时,在西方有不少人认为,积贫积弱的中国正忙于国家建设,竞技体育根本无暇顾及,更不用提从这里诞生一位世界冠军。
“那时候的中国球员专业化程度不高,像徐寅生、李富荣都是从厂里面调到国家队的,东拼西凑就成立了国家队。”
但仅仅用了一年,容国团便兑现了自己的诺言。1959年,第25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在多特蒙德举行,容国团在决赛中3-1击败9届世界冠军、匈牙利老将西多。
“他真的在1959年拿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个世界冠军,也就从此开启了中国乒乓球60年的辉煌历史。”对于这位中国乒乓球的开拓者,曹燕华内心充满敬佩。
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刘国梁获男子单打冠军。视觉中国 资料
传承,国乒长盛不衰的秘密
容国团创造历史的这一年,正值新中国成立10周年。而两年后,第26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在中国北京举办。在男子团体决赛中,容国团、徐寅生、李富荣领衔的中国队5-3击败日本队,为中国乒乓球队首夺男团世界冠军。
值得铭记的不仅仅是又一个“首次”,还有当中国队在比赛落后时,容国团所留下的经典格言——“人生难得几回搏,此时不搏更待何时!”
这样的拼搏精神激励了无数的国人。在容国团之后,中国乒乓球队诞生了三次获得世乒赛个人和团体的传奇人物庄则栋,他更是中美“乒乓外交”的发起者和见证者。
小小的乒乓球不仅向西方证明了中国人的聪明才智,并且还转动了大球。就这样,乒乓球成了我们的国球,拥有了更为丰富的精神内核。
此后,一代又一代的国乒队员前赴后继地守护着国球。从邓亚萍、乔红、刘国梁,到马琳、王皓、王励勤、王楠、张怡宁,再到如今的马龙、张继科、许昕、丁宁......
“国乒能够60年长盛不衰,我觉得传承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两届世乒赛女单冠军,曹燕华深知这支常胜之师的秘诀,“日本曾经很强大,但他们中间就断层了很多年。”
传承,一方面是指国乒的从基层到国家队的三线建设,为乒乓球输送着源源不断的人才;而另一方面,也是指国乒管理层一代又一代的努力与付出。
徐寅生、李富荣退役后走上了领导岗位,帮助中国乒乓球继续成长;同样运动员出身的蔡振华帮助国乒走出低谷;而如今,我们迎来了国乒的第三代领军人刘国梁。
“世界乒坛一直在针对我们中国人改变规则,但我们中国乒乓球队的领导曾一直都是在以最快的速度来适应变化。所以至今为止,中国乒乓球在世界乒坛的地位是不可动摇的。”
2016年里约奥运会乒乓球男团决赛,刘国梁与张继科、许昕、马龙展示金牌。视觉中国 资料
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
不可动摇的地位,来源于绝对的实力。
在今年4月的布达佩斯世乒赛中,中国乒乓球队强势包揽5项冠军。至此,国乒在世界大赛中的冠军总数达到238个,其中包括28位奥运会冠军和9位“大满贯”得主。
乒乓球早已成了最令中国人放心的体育项目,就连中国乒协主席刘国梁也调侃道:“对于中国乒乓球队来说,拿冠军赢球很正常,拿不到冠军才是新闻。”
但是“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最近两年,我们就受到了来自日本队的挑战,他们在青训方面正在迎头赶上。
“老实说,只要看过乒乓球的人,都不会认为这个冠军得来非常容易。”曹燕华告诉澎湃新闻记者,自己从来都不敢看弟子许昕的比赛,因为胜负只在毫厘之间。
“没有任何一项体育项目是可以做到这一点,就是说包赢不输。但中国乒乓只能赢。”
在曹燕华看来,中国乒乓球队之所以能够一直赢下去,主要原因还是在于这支队伍的整体管理能力,以及运动员平时在意志品质和承受艰苦程度方面的锻炼。
1983年的世乒赛决赛,曹燕华面对韩国选手梁英子,后者连续击败三位国乒队员。但最终,这位国乒当时的绝对一姐顶住了压力,击败了当时国乒的头号劲敌。
“其实我上场的时候心里还是紧张的,只是人家没有看出来而已,我的名言就是‘脸不变色,心乱跳’。”曹燕华笑言,“但优秀运动员天生就要有股霸气,让人家感觉到放心。”
“中国运动员的压力肯定要比其他国家运动员的压力大,压力一大再加上一些偶然因素,就有可能发挥失常。所以不能说我们是稳赢,但我们拥有绝对实力。”
2019年布达佩斯世乒赛男单颁奖仪式,马龙夺冠。视觉中国 资料
相同的国乒精神,不同的时代主题
时代在发展,乒乓球也在不停发生着变化:比赛规则从21分制变到了11分制,赛制从5局3胜变成了7局4胜,球的尺寸从小球换到了大球,材质也发生了改变......
“每一代都是在不断的进化,我们那一代和五六十年代的打法完全不同,我们看他们那个时候的打法,就像老太婆在打球,推来推去,尤其是女子运动员。”
曹燕华向记者分析着每一代的不同,“到了我们这一代运动员已经有女子技术男性化,而现在这种技术已经很普遍了,甚至直板左推右攻这种技术已经灭绝了。”
“时代在变化,你必须跟上时代的发展,要不然你就被淘汰,比如像新一代他们训练、饮食各方面都会越来越科学,而且运动员的寿命也比我们长很多。”
的确,进入新时代后,乒乓肩负的使命又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它不仅继续承担着为国而战的光荣使命,同时它也朝着更加年轻化和大众化的方向发展。
国际乒联终身名誉主席徐寅生就提倡“快乐乒乓”,而上海体育学院党委书记李崟则认为在“相同的国乒精神,不同的时代主题”之下,乒乓球应该吸引更多人参与进来。
在曹燕华看来,这正是她创办曹燕华乒乓球学校的初衷——向喜爱乒乓球的孩子提供两条体系,一条是以学习为主,打球作为特长;而另一条则是走职业化、专业化之路。
曹乒校体教融合20年,培养出了奥运冠军许昕;而另一条路,学生运动员的中高考升学率也是100%,其中还有人上了北大。
“我不希望所有的金牌是堆积在金字塔中下部的这群孩子之上,以他们的牺牲为代价。”退役后成功转型的曹燕华已成为中国乒乓球青训领域的领头人。
“体育应该作为教育的一部分,两者两融合。这样对学生和家长,以及对我们整体国民素质的发展,只有好处没有坏处,而且能够培养出更多的人才。”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