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视丨​【远方的家】长江行《洪湖岸边是家乡》

点击观看视频--长江行《 守护洪湖鱼米乡》

来到洪湖湿地

看环保卫士守护绿色家园。

点击观看视频--长江行《水乡古镇瞿家湾》

走进水乡古镇

悠长的老街曲折蜿蜒,

感受明清建筑与荆楚文化的完美融合。

点击观看视频--长江行《洪湖金秋花果香》

鱼米之乡同欢乐,

五虾闹鲇庆丰收。

下面来感受一下:

洪湖的水润美景

近年来,洪湖市积极推进水利生态文明建设,以完善基础设施和加快项目建设为抓手,以区域水资源和水环境承载能力为约束,以呵护江河湖渠健康和水生态良性循环为目标,以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为核心,重点实施内荆河新堤城区段的水体治理、环境改造,使水带保护、水岸提质不断升级,“一河两岸”日臻秀美。城水相依、绿意相融,城区精美,内外兼修。

当一个个传播洪湖效应、诠释洪湖智慧、折射洪湖精神的元素点亮“一河两岸”时,具有休闲品质、雅致品位的新堤中心城区翘然崛起,“一河两岸”的美景令人神往、陶醉!

河湖因水而韵,青山因水而秀,城市因水而灵。在洪湖的底色中,到处可见水系的碧色:长江恢弘,东荆河丰盈、洪湖悠韵、内荆河柔美,百长渠、丰收渠、撮箕湖,宛若颗颗明珠,折射着城市的灵韵与气质。

全力推进水利生态文明建设,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水利生态文明建设的铿锵脚步,激励着洪湖人奋发作为,全力呵护“江河湖渠”的生命共同体。

内荆河从新堤穿境而过,通江达湖,3公里水岸、1.5平方公里的水面,成为城区保护水生态、传承水文化、打造水名片的核心承载空间。  河流,从来都有着多样的性格。洪湖在内荆河东南岸修筑起防洪能力达100年一遇的长江大堤,在新堤老闸背水面筑起荷花广场,让河水再难“任性”。驯服河水,展现着洪湖人的智慧与作为,而为防洪大堤注入灵魂,使之变身风光旖旎、市民乐游的休闲长廊与乐园,更彰显出洪湖决策者的民本情怀。  洪湖人爱水亲水护水。

2003年修建的洪湖荷花广场,依江而立,顺河而行,亲水而居,沐浴绿色,变成了市民们的休闲、健身、游乐享受。临江风光带、咏莲走廊、荷花诗词串联起历史的厚重悠远、文化的联想情韵、现代的时尚活力、自然的清新灵动和民俗的热闹温润。每到夜幕降临,熠熠灯光之下,一支支群众文艺团队闻歌起舞,长江之畔、荷花广场成为市民们尽情唱尽情跳的歌咏舞台。

在精心雕琢临水之美的同时,洪湖决策者更没有忘记改造“一河两岸”。人们清楚记得,新堤城区段的内荆河失去了往日的灵性,一河污水散发令人呕心的臭味,两岸破旧的房屋让人心烦。

2016年,以张远梅为班长的洪湖市委市政府敢于担当,勇于作为,以抓铁留痕的勇气,捆绑项目资金,治理“一河两岸”。一台台挖掘机、一只只清淤泵、一辆辆自卸车在新堤城区段的内荆河摆开了改造水环境、治理水污染的大战场。

两年时间,牵头治理“一河两岸”的洪湖市弘瑞投资开发有限公司带领治理者顶烈日、战严寒、斗冰雪,五加二、白加黑、昼夜苦战,交出了一份让市民满意的治水答卷:让蜿蜒的水岸有了鸟语花香,让硬挺的建筑有了临水的柔情,让如织的车流有了文化的风情,让平淡的光阴有了亲水的灵性,让游乐的人们有了幸福的感受。

世界上每一种文明的诞生与繁衍,都与水有着不解之缘,无论是莱茵河、塞纳河,还是长江、珠江,城市因水而兴,产业因水而盛,滨水空间,已成为现代城市筑梦的最佳场所。

在“一河两岸”发展效应显见之际,洪湖决策者的思路因水而大开大合,沿河策略上升为滨水战略。以文化为魂,以快乐为核、以创意为芯,2018年竣工的城市旅游风情街,彰显文化,凸现旅游、展示美食,显示出名河为轴、名歌相伴、名人相望、名址驻足、名景留影的洪湖版“清明上河图”。

留住城市记忆、提升城市内涵、锻造城市精神,让水文化和荆楚文化的特色在“一河两岸”优雅地滋长。

漫步“一河两岸”,感受“霓红照水色,碧水映两岸,鸟憩绿树林,江舟渔歌韵,人鸟乐游悠”的美景,何等惬意,  这是“一河两岸”绽放的水润美景!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