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现打卡地!公安县这条“婚姻民俗小巷”很特别

在公安县有这样一条巷子,花轿、盖头、红灯笼、女儿红、喜被、嫁奁

一派新婚的景象……这并不是巷子里哪户人家儿女要结婚办喜事

(“上门娶亲”)

(弹絮作坊)

由公安县民政局聘请专业文化策划团队,植入婚姻民俗元素,为这条巷子增添了喜庆吉祥婚俗文化氛围。

10月29日晚,“婚姻民俗小巷”开始亮灯

2019.10.29(亮点时刻)

该巷子位于公安县斗湖堤镇石桥社区,连接保康路与治安路,宽不到5米,长300多米。巷口有酿酒、糕点、弹棉絮作坊,巷内有理发店、裁缝铺、事业单位、独门小院、住户楼栋等。

据了解,该县民政局聘请的文化策划团队,充分考虑巷子现有条件,按照就地取材、因陋就简原则来打造这条巷子。

(午后时光)

他们对应巷口门店经营内容配女儿红(花嫁喜酒)、喜饼、喜被、嫁衣等彩画,一目了然吸引顾客;将巷内粉刷过后的墙面绘上鸳鸯戏水、并蒂莲开、比翼双飞、连理摇枝喻意婚姻美满的水彩画;将老住户的大木门漆上大红漆,与白墙面形成对比,相印成趣;将老旧楼房门栋安装上飞檐斗拱屋檐,墙面因陋就简绘上卡通画“老鼠娶亲”的民间故事。

将事业单位院墙上挂介绍当地清末以来,到改革开放后直至如今婚俗变迁的宣传画,图文并茂,很容易就能勾起人们对往事的记忆;小巷尽头两面山墙上油画绘制了一支娶亲队伍,新郎骑马、轿夫抬轿1∶1呈现,栩栩如生,锣鼓开道,唢呐嘹亮,鞭炮声阵阵,娶亲的队伍渐渐近了……

(“迎亲”、“出阁”)

(“送嫁奁”)

(喜事临门)

巷内悬挂大小红灯笼300余盏。置身丰富的婚嫁文化喜庆氛围当中,人的情绪极易被感染,又仿佛穿越时空……

(迎亲的队伍)

“为推进公安县‘五城同创’工作,公安县斗湖堤镇石桥社区居委会与辖区内的民政局联合,将这里打造成了‘婚姻民俗小巷’”。公安县民政局婚姻登记中心负责人周常华这样解释道。

“这条巷子左右两侧房屋都建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年久失修墙面都风化了。社区想了一些办法,但效果不好。现在好了。你看这油彩,不光画得好看,还能保护墙面,真好。”居民老王这样说。

(午后小巷)

小巷靓了,到这里“打卡”的市民不少,巷口门面生意越来越红火;小巷笑声多了,这里的邻里、家庭越来越和谐;小巷活了,这里的住户获得感和幸福感与日俱增。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