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姑娘在松滋 裁云缝锦铺就新生活

新疆姑娘们在松滋感受到生活和工作的快乐 (潘路 摄)

松滋市涴市镇,湖北海兴卫生用品集团有限公司车间。

新疆姑娘阿依古丽伏在桌上,神情专注。需要缝制的隔离帽在她手中飞转,不一会儿就整齐地摞起一堆。

阿依古丽的心中,有一个目标——和在家乡墨玉县开餐馆的丈夫比拼每个月的收入。虽然远离家乡,又不会普通话,她仍然暗自下定决心,要用自己的双手创造出幸福生活。

在海兴公司,还有131名和阿依古丽一样的新疆姑娘,她们跨越4000多公里来到长江之滨的小镇涴市,“缝制”新生活,开启新人生。

松滋工厂来了新疆姑娘

10月,阿依古丽拿到4700元工资,是到松滋海兴公司务工的新疆姑娘中收入最高的。

从一名家庭主妇到有着较高收入的纺织女工,阿依古丽仅仅用了9个月。

这样的转变,是从阿依古丽离开家乡新疆墨玉县,来到涴市镇开始的。

海兴公司主要生产一次性无纺布制品及塑料制品等卫生用品,属劳动密集型企业,每年需要大量的缝纫工人。



而南疆地区恰恰有大量的富余劳动力。新疆和田地区的墨玉县位于昆仑山北麓、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南缘,是国家脱贫攻坚“三区三州”重点县,新疆22个深度贫困县之一。自2017年以来,墨玉县便通过政府有组织地向全国各地输送富余劳动力。今年初,经牵线搭桥,墨玉县政府与海兴公司成功“牵手”。通过劳务输出,既能转移墨玉县富余劳动力,加快当地脱贫攻坚步伐,又能解决海兴公司的用工荒问题。

经过精心组织,2019年2月28日,49位新疆姑娘从墨玉县火车站出发,到达松滋。5月,第二批新疆姑娘也来了。

从农民成长为产业工人

墨玉县政府有着严格的劳务输出管理制度。到同一企业的外出务工人员组成一个团队,政府为其配备一名带队干部,负责管理团队,与当地政府、企业沟通,同时还安排了专门的厨师随队而来,负责务工人员的日常饮食。

单独的食堂、独立的宿舍……海兴公司为她们提供免费食宿。周到的安排,让初来乍到的新疆姑娘感到宾至如归。

这群新疆姑娘中,年龄最大的31岁,最小的19岁。高速运转的缝纫机对她们来说还是稀奇物件,在她们家乡,女孩长大后一般会留在家中务农,结婚后则在家做家务、带孩子。

一开始,姑娘们对工厂运行一无所知,对管理制度毫不上心,工作时交头接耳,甚至从口袋里掏出零食边吃边干。



在车间主任辛彩娥的悉心教导下,她们仅用几个月时间,就学会了穿针线、换压脚等缝纫技巧,成为技术熟练的产业工人。每个月,她们平均能拿到2800元左右的工资。部分收入高的女工,一人一月的工资就抵得上全家一年的收入。

每周六晚上,海兴公司的会议室里灯火通明,姑娘们围坐一起,认真学写汉字,练习普通话。聪明的布麦热姆,听、写都不错,被大家推选当上了车间小组长。她在作文中写道:“这里的水土好、空气好,只3个月,又瘦又黑的我变得白白胖胖,皮肤好有光泽!”

新疆姑娘的努力得到海兴公司的肯定,湖北海兴卫生用品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罗必新评价她们“淳朴善良”。

不一样的江南风景

新工作带来新生活,新生活孕育新希望。每天,新疆姑娘们手挽手,有说有笑地向

车间走去。阳光打在她们年轻的脸庞上,幸福洋溢、青春飞扬。

跳舞、打排球、打羽毛球……在公司安排下,姑娘们的业余活动丰富多彩。

进入盛夏,时有滂沱大雨,见惯了干旱和沙尘暴却从未见过大雨的姑娘们感到特别新鲜。她们兴奋地冲入雨中,拿出手机拍照,翩翩起舞,银铃般的笑声在雨中回荡。

8月初,新疆姑娘们神情有些惆怅,她们在为即将到来的古尔邦节发愁。

古尔邦节是维吾尔族的重要节日之一,过节前,家家户户都会把房舍打扫干净,忙着制作节日糕点,节日期间会举行盛大的活动,其热闹程度和汉族的春节可以媲美。在异乡,她们怎样度过这个节日呢?

其实,早在她们确定要来松滋时,海兴公司负责人就悄悄在日历上标注下了古尔邦节的日期。8月11日节日当天,新疆姑娘收到了惊喜。公司专门给她们放了3天假,带着她们游览松滋的山山水水,感受江汉平原的秀美风光。

奔流不息的长江,络绎不绝的货船,烟波浩渺的洈水,绿意盎然的湿地公园……在松滋,新疆姑娘领略与家乡迥然不同的美景,体验不一样的人生。

用双手创造人生更多可能

布麦热姆今年19岁,年纪最小。她的家是墨玉县建档立卡的贫困户。

由于能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布麦热姆与松滋当地人交流更多。新鲜的生活方式时刻冲击着她的心灵。

布麦热姆发现,同车间的当地女职工年龄较大,甚至和她们父母的年龄差不多,却没有在家休息养老的想法,而是像男性一样赚钱养家,撑起了半边天;在工厂值班的老人年近六旬,白天在家照顾孙辈,晚上到工厂值守,他们不等不靠,用自己的双手挣钱,生活忙碌而充实。

布麦热姆思考着,原来,女性也是可以通过自己的劳动和努力去创造财富的。她筹划着在松滋多挣钱,让家中早日脱贫;然后,再回到学校继续念书考大学。

与丈夫比工资的阿依古丽已经用打工赚的钱给家里买了两头牛。其他新疆姑娘也开始规划自己的人生,赚钱后开间小商店成为大多数人的愿望。

如果说新工作让新疆姑娘们看到了新的人生风景,那么“阿老师”就是风景中的向导。

阿卜杜喀迪尔·萨迪就是海兴公司新疆员工团队的带队老师。他及时了解姑娘们的工作和生活情况,进行沟通和心理疏导,还会帮助姑娘们列出开支计划,培养她们的储蓄习惯。每个月,姑娘们都信任地将工资交给他,委托他统一打回老家。这个80后新疆小伙被姑娘们当成贴心大哥哥,大家热情地称呼他为“阿老师”。

“我刚刚递交了申请书,我想成为一名共产党员!”“阿老师”骄傲地说。

像石榴籽一样 紧紧拥抱在一起

中华民族一家亲,56个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拥抱在一起。

对于这群来自新疆的维吾尔族姑娘,松滋人民倍加关心,谱写出新时代民族团结和谐的乐章。

每周,涴市镇政府的专班人员都会到企业了解新疆姑娘的工作和生活情况。大到宣讲民族政策,引导当地群众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小至新疆员工的一日三餐,食堂设施是否规范,事事“精耕细作”。由于常来检查食堂“三防”设施,对食堂员工进行消毒设施培训,涴市镇市场监督管理分局局长汤红和姑娘们交上了朋友。

荆州移动公司为新疆姑娘办理了不限流量的套餐,方便她们进行视频通话;松滋市总工会、民宗局派专人服务,大事小事反应及时;天气变化时,工厂的同事会温馨提醒她们添衣保暖,预防感冒;热情的同事还将自家种的桔子、柚子等带给新疆姑娘。

点点滴滴的关怀,让新疆姑娘们在异乡感受到家庭一般的温暖。“我希望,还有更多的姑娘们来这边工作!”布麦热姆说。

能歌善舞的新疆姑娘们成了镇里乃至市里文艺联欢活动的主角,在舞台上发出最耀眼的光芒。今年,在松滋市个私协会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晚会上,新疆姑娘盛装上场,她们表演的节目《一起来跳舞》赢得了现场观众长久而热烈的掌声。这掌声,是对新疆姑娘舞姿的肯定与赞美,更是对中华民族一家亲的回应与欢呼!

记者手记:

一起过上好日子

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支持和帮助民族地区加快发展,不断提高各族群众生活水平。”松滋市涴市镇牵手新疆墨玉县,通过劳务输出帮助该县维吾尔族群众脱贫,是贯彻落实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的生动实践,唱响了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赞歌。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