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利县人民法院:小法庭释放为民解纷大能量

“阐明事理、释明法理、讲明情理,法官为我们解开心结,服气。”案件当事人点赞说。“法庭立乡间,法官跑基层,公正公信在身边,矛盾纠纷就地化解。”村干部这样说。“弄不清楚的法律问题,去找法庭法官咨询,有他们解疑解惑,我们信得过。”村民如是说。

朱河人民法庭法官来到当事人家中,认真倾听诉求,耐心释理说法。

一句句动人话语,蕴含着老百姓对扎根监利县3460 平方公里土地的6 个人民法庭为民解纷的深深谢意。

人民法庭是群众接触法院的第一窗口,是人民法院“基层的基层”。近年来,监利县人民法院坚持以满足人民群众的司法需求为根本,量力而行、尽力而为,充分发挥人民法庭化解矛盾纠纷前沿阵地作用,就近向群众提供立案、司法确认、诉前调解、司法公开、法律咨询等服务,打通为民解纷“最后一公里”。

如今,人民法庭已成为监利县化解基层矛盾纠纷不可或缺的力量。近年来,监利县人民法院6个基层法庭8名法官,年均审结全县四分之一的民商事一审案件,年均调撤率达60%以上。

优先调解“解心结” 公正司法立公信

几年前,一位重病缠身的老人来到新沟法庭打官司。未经行政审批,老人私自搭建了一间平房,被村民认为占用了公共用地,遭强行拆除。老人建房钱款瞬间化为乌有,怒气难消,一面提起诉讼,一面四处上访。村民们也坚称,如果裁判不公将集体上访。

身处矛盾中心,法官陈艳红没有草率下判,她真诚交流、细致了解,公正做工作。5 次调解,这场物权纠纷以老人“获得3 万元赔偿、村委会为老人安排房屋居住”撤诉了结,纠纷化解于无形。

大垸人民法庭法官送法进企业,促进企业依法经营。

婚姻家庭、相邻物权、交通事故、民间借贷……在乡村,告上法庭的大多是这类民事纠纷,案情往往不复杂,但有时矛盾尖锐,处理不好甚至会埋下社会隐患。

如何依法保护当事人合法权利?如何妥善协调各方利益关系?如何通过定分止争实现案结事了?调解,是监利县人民法院基层法庭所有法官的首选。

坚持“调解优先、调判结合”,法官们将调解融入审判工作全过程,尽一切可能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审理阶段。立案时及时联系被告调解,送达时争取做被告工作调解,开庭时前置程序调解,裁判文书送达前释法调解,在全程调解中尽力释明法、理、情。

一起交通事故责任纠纷案,为了核实原告能否按照城镇标准计算伤残赔偿金,周老嘴法庭庭长陈刚跑乡村、进社区,问村民、访邻居,一番奔波,终于确认原告常住城镇,调解书上有了更为合理的赔偿方案,让原告感谢,也得到了被告认可;一起离婚诉讼,双方为了是否应全部退还15万元彩礼钱争吵不休,朱河法庭庭长周黎从法律规定说到本地乡情,4次上门、2次庭上调解,双方最终签下返还部分礼金的调解协议……

汪桥人民法庭召开调解促导员座谈会,加强调解能力培训。

调解不是“和稀泥”,不是妥协,是用法律最大限度化解矛盾,公正维护各方合法权益。宁可麻烦受累,法庭法官尽力帮助当事人打开“心结”,定分止争、案结事了。

一男子遭遇车祸不幸身亡,其妻获赔30余万元,但男子父亲坚决不同意:“孙子只有6岁,万一儿媳改嫁,孙子怎么办?”在大垸法庭庭长刘新平的建议下,双方决定将钱存到银行定期10年,等孙子16岁再取出来。

10 年后的一天,公媳两人再次来到法庭找到刘新平,请他见证。30 余万元从银行取了出来,公公放心地交给儿媳,连连称赞儿媳十年来辛苦抚养孩子、尽心照顾两家老人:“这笔十年的存款,就是十年的情。”

于法于理公正办案,尽心尽力定分止争。扎根监利乡间的人民法庭,满足群众司法需求的同时,高高筑起司法公信。

周老嘴人民法庭使用“便携式科技法庭”开庭,司法服务高效规范。

法庭参与基层治理 矛盾就地化解

“周庭长,我要和儿子断绝父子关系!”今年5 月的一天,一位老父亲怒气冲冲找到朱河法庭庭长周黎,要起诉。

原来,他多年做生意积累了好信誉,儿子却不好好继承父业,自己欠下不少外债。这两年,债主追上门,父亲帮儿子还了不少。“一开口批评教育他,立马就跟我吵,被逼无法,只有跟他断绝父子关系。”父亲无奈地说。

血缘哪能说断就断?周黎首先对个人债务问题进行释法,她告诉老人,其30 岁儿子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对个人行为应独自承担责任,“子债父偿”是道德要求,并无法律依据。同时,她又耐心地劝解父亲帮助、引导儿子树立正确人生观,走上正轨。一番谈心交流,终于让老人卸下了思想包袱、解开了心结。

“在基层法庭,很多小纠纷小矛盾并没达到起诉条件,但老百姓的法律诉求不能忽视。”周黎说。

诉讼案件要调判好,非诉讼纠纷也必须管。近年来,监利县人民法院6个基层法庭充分发挥社会矛盾调节器、减压阀的职能作用,到群众中去、最需要的地方去,努力把问题解决在基层、把矛盾化解在内部、把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

10 年前,汪桥法庭探索实行民事诉讼调解促导机制,一批村干部、带头人、德高望重乡贤等成为法庭的调解促导员。“过去,我们是依靠促导员参与庭前调解,化解进入诉讼环节的纠纷。现在,促导员不仅是化解非诉讼纠纷生力军,更是法庭参与基层社会治理、与镇村联动化解矛盾的前哨。”汪桥法庭庭长杨利民说。

两名村民因建房发生纠纷,互不相让,各自请来帮忙的亲友越聚越多,眼看事态扩大“可能升级为群体事件”,现场调解的促导员立即向汪桥法庭“求援”。

法官迅速赶到现场,立即展开工作,算时间账、经济账,解读相关法律规定,告知诉讼风险……连续4 个多小时“喋喋不休”,终于引导双方将矛盾纠纷纳入到理性、依法解决的正确途径,消除了这一社会隐患。

矛盾纠纷发生在哪里,就化解在哪里。监利县人民法院坚持关口前移,建立多元矛盾纠纷化调解机制,以人民法庭为支点,加强与镇村联动,主动参与基层社会治理。

赡养问题,子女们放下了“父亲没有管过我”的思想包袱,每月给予老人赡养费;离婚扯皮,小两口打开了“对方不管家”的心结,再续夫妻情;经济纠纷,多年老友打消债务带来的误解,握手言和……农户家中、田间地头,都能看到监利法庭法官讲理说法的身影,他们着力化解基层矛盾,尽力维护法治秩序和社会和谐。

主动靠前送服务 法治种子播乡间

在监利,人民法庭不仅是矛盾纠纷一线调处员,还是法治理念基层传播者。

新沟法庭辖区内有国内知名食品加工企业,也有一大批创新创业主体,送法进企业已成常态。

针对近年来不断增多的合同履行、劳动争议、民间借贷等涉企纠纷,新沟法庭广泛开展“访企业、提建议、促发展”活动,进一步延伸审判职能,了解企业发展难题和司法需求,积极服务地方经济发展。

今年,新沟法庭建立“企业法律服务微信群”,将送法服务从线下搬到线上。“我们不仅推送重大法治新闻、以案说法,还为企业‘量身定制’合同、劳务、担保、融资等法治内容,做好相关风险提示和预防。”庭长朱祥说,通过送法、说法,引导企业严格执行安全生产、劳动保障、环境保护等法律规定,提高企业科学管理水平,至今已有数十家企业主要负责人和分管法务负责人加入该群。

新沟法庭送法上门是监利县人民法院以人民法庭为支点,延伸司法服务的一个缩影。把审判职能延伸到乡镇、村庄中去,人民法庭主动靠前服务、上门就近服务,向基层群众大力传递“讲法律、讲程序”的法治理念。

一起离婚诉讼,被告被关押在广州,为了保障其民事诉讼权利,白螺法庭法官蒙军功将庭审搬到了千里之外的看守所,讲情理、说法理,双方最终自愿离婚,并就孩子抚养及财产分割达成调解协议;一起交通事故纠纷,原告因遭遇车祸行动不变,周老嘴法庭庭长陈刚陪着被告来到原告家,将赔偿款交到原告手上……监利县人民法院基层法庭还有个惯例,涉未成年人权益、老弱病残案件“ 必上门”,涉邻里关系及群体性纠纷“必上门”,让群众零距离感受司法的温度和力量。

“群众说事、法官说法”“送法下乡、巡回审判”,审理一案教育一方,法治宣讲影响更广。汪桥法庭公开开庭审理一起物权保护纠纷案,除了当地村民,还邀请调解促导员到场旁听,两个多小时庭审结束,村民们称赞道理讲得够清、裁判下得公正,调解促导员则直呼上了一堂专业法律课,以后对类似问题调解心里有了底。

如今,基层群众的法律意识增强了,越来越多村民在遇到事故、发生纠纷时,第一时间寻求法律帮助。“咨询的多了,反映的正是群众对法律、法庭、法官的信任和对和谐幸福生活的追求。”汪桥法庭庭长杨利民说。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