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省“两会”丨抢抓政策机遇 打造乡村振兴的“荆州样板”

云上荆州报道: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湖北省将在全国率先出台乡村振兴促进条例。来自荆州的省人大代表们纷纷表示,要借助《条例》出台的机遇,建设好江汉平原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示范区,打造全省乃至全国的乡村振兴“荆州样板”。

省人大代表夏光宏告诉记者,乡村振兴促进条例将成为推动湖北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制度保障。近几年公安县在乡村振兴方面做了许多有益的探索,通过实施三乡工程配强了村两委班子;通过加快土地流转,适度规模经营,盘活了土地资源;通过发展特色农业、品牌农业,壮大了集体经济。省人大代表柏妍表示,戏好要靠唱戏人,兴村必须先兴人。农业要发展,乡村要振兴,人才是关键。

省人大代表 夏光宏“想要念好三字经“人 地 钱”。首先要解决人的问题,作为公安县委来讲,首先要担负起乡村振兴的政治责任,第一个方面是要配齐配强村级两委班子,解决有人引路的问题;第二就是要加强对群众的宣传引导,突出群众的主体作用;第三个大力地实施三乡工程,动员社会力量广泛参与。

省人大代表 柏妍:“国家的投入资金是不可能面面俱到的,就是要靠市场主体的投入,要靠在市场经济当中,获得了一些财富的企业家们,那些人就是乡贤能人,他们是乡村振兴的最大最强的动能。

2017年以来,公安县积极推进“三个合作社”建设,土地入股、劳力入社、资金入市,把千万个小农户聚拢来,全面激活农业生产三大要素,激活了乡村发展活力,探索出一条乡村振兴的新路子。夏光宏代表表示,这次出台乡村振兴促进条例,更加坚定了公安加快推进“三个合作社”建设,实现乡村振兴的信心和决心。

省人大代表 夏光宏:“作为公安来讲就是要把三个合作社会这项工作继续推向深入,一个还是要积极推进土地合作社,让多数农民通过流转,集中到社会市场主力主体手里,实行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农田的产出效应,过去在试点,今后在全县推开;第二个就是劳力合作社,在全县进一步地来完善,根本来讲还是资本合作社的问题,如何来把农民闲散的资金筹集起来,有效地投入农业生产,发挥资本的效益。”

柏妍代表说,利用湘鄂西红色革命根据地首府、历史文化名镇等国家级金字招牌,监利县周老嘴镇确立了红色+绿色+特色的发展路径,乡村振兴也已经驶入快车道。

省人大代表 柏妍:“发展优质高效的特色农业,推进城乡统筹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将我们重要产粮区红色苏区,革命老区,这样一个老区来跨越发展成为现代农业的示范区,乡村振兴的先行区,全域旅游的样板区,来达到宜居宜游宜业的三宜,真正让我们的老区人民有幸福感和获得感!”

省人大代表邓继涛最关注乡村振兴规划和产业方面的问题。他说,乡村振兴要坚持规划引领,大力发展助农增收特色产业。同时,要因地制宜,找准路径明确准入,留住“乡愁”。

省人大代表 邓继涛:“产业要先行,农民才能富裕。我们在建设设计的过程中,不要搞千篇一律,要具有一定的地方特色来建设。

农村人口数量大,农村教育水平直接关系着未来乡村振兴的人才储备。来自松滋市卸甲坪土家族乡曲尺河小学的省人大代表周红呼吁,解决农村教育人才匮乏和农村留守儿童等方面的问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省人大代表 周红:“我们卸甲坪土家族乡属于比较偏远的地区,这个地方经常老师的流动性很大,而且当地的留守儿童和就留守老百姓特别的多,特别是留守儿童,现在留守儿童缺的不是吃的,穿的,物质上的东西,缺少的是陪伴,师资方面的补充要得到保障,然后要留住老师,我们农村老师,乡村老师,特别是偏远地方的老师的待遇保障。”

代表们建议,下一步荆州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以农民增收为重点,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全力培育乡村扶贫产业、富民产业,把小农户引入现代农业发展“大格局”,让更多农产品走向互联网的“大市场”,加快建设江汉平原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示范区,打造全省乃至全国乡村振兴的“荆州样板”。

记者:董浩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