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3日下午,一场特别的“人民体育 健康中国”中国体育行业战“疫”在线论坛在人民网“在线通”视频会议室举行,20多位来自体育行业的官员学者、企业家代表、媒体人通过在线视频研讨的形式,就疫情影响下中国体育行业所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展开讨论。
此次体育行业战“疫”在线论坛由人民体育发起主办,论坛由人民网体育部主任、人民体育董事长朱凯主持,他表示,人民体育作为引领行业的体育全媒体平台和产业服务平台,希望能在这个特殊时期更好地发挥导向作用、旗帜作用和引领作用,举办这次论坛,就是要与大家一起共商体育发展大计,群策群力砥砺前行。
这次突如其来的疫情,让中国体育全行业遭受到不小的冲击。国内联赛、群众体育基本停摆,春节黄金周的体育旅游,冰雪运动、节庆体育的消费几乎停滞,线下体育培训全部叫停,中小企业经营和生存面临巨大压力……
“困难是暂时的,发展是永恒的。”人民网党委书记、董事长、总裁叶蓁蓁在论坛开场致辞时表示,受到疫情的影响,各行各业、各个领域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体育行业同样也受到了比较大的波及。他同时认为:“疫情其实也是对很多企业健康程度的一种检验,对企业管理能力、竞争能力的检验,对一个行业竞争能力的检验。凡是能够挺过这种困难期的,以后都会迎来一个蓬勃的发展期。”叶蓁蓁表示,中国女篮、中国冰雪运动员为代表的运动健儿近期在海外赛场的精彩表现、出色成绩,为全国人民注入了新的精神能量,振奋人心,催人奋进,也增强了全国人民战胜疫情的信心。“人民网人民体育愿与行业一起坚定信心、同舟共济,更好地推动体育事业、体育产业的健康发展,为我国建设体育强国积蓄力量、再创辉煌。”他说到,大家要树立信心、坚定决心、积极谋划,奋力夺取疫情防控和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双胜利。
短期受困 疫情对体育行业造成较大冲击
“疫情短期造成的影响确实不小,体育场馆运营、体育制造、体育旅游、体育教育培训等领域都遭受较大冲击,” 北京师范大学体育与运动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王兆红对疫情期间的体育行业情况进行了调研,“全国4月份前计划举办的各级、各类赛事基本都要延期,大量体育经营性场所暂停营业;一些体育用品制造业大省疫情相对较严重,企业面临停产、停工,很多实体店已经关闭;体育教育培训线下业务基本全部停止。”
位于河北省张家口市崇礼的万龙滑雪场,受疫情影响关闭,图为空荡荡的赛道。(万龙滑雪场供图)
“滑雪产业这次受到很大打击,”滑雪行业龙头企业万龙滑雪天堂董事长罗力忧心忡忡,“特别是度假型的滑雪产业,收入90%依靠冬季,这次疫情发生在冬季,让我们几乎失去了全部收入来源。(去年)11、12月和(今年)1月上半个月,我们增长势头很好,滑雪人数增长了30%,收入增长了36%,总收入达到1.43亿元。疫情发生后雪场关闭,经营戛然而止,原本预计2至4月,再收入1.3亿元是没问题的,现在基本全部泡汤。疫情过后,今年的滑雪季也基本结束,形势相当严峻。”
北京棒球运动协会副会长谷晓兰目前正带领北京猛虎棒球队在日本冲绳冬训,原计划2月25日回国,但受疫情影响,球队只能一直待在冲绳继续训练,她表示,“2020年中国棒球职业联赛已经宣布无限制推迟;我们队伍有7名国家队队员,本来要随国家队参加原定4月初的2020年东京奥运会预选赛,现在看来也很难实现。”
“虽然目前疫情的拐点还存在不确定性,但对我们体育产业造成的影响,既要看总量,更要看结构,” 国家体育总局体科所电竞研究室主任杨越展现出一些乐观情绪,“疫情对竞赛表演和户外健身的打击最大,但这两个行业在我国体育产业的总量中占的比重不高,还不至于影响到全国体育消费1.5万亿总规模的整体目标。此次疫情,一些线上体育健身培训逆势飙涨,展现出较好的发展势头。”
自我造血 受冲击体纾困不止靠政府帮扶
“疫情对体育全行业提出了巨大挑战,体育部门在疫情出现后做了大量工作,比如说现在的居家健身,已经动起来了。”首都体育学院休闲与社会体育学院首任院长李相如阐述了他的几点思考,“一是居家健身在一定程度上形成倒逼机制;二是企业在转型的时候,要把自己最根本、最核心的东西找出来,思考疫后的变化;三是国家政策层面要设法帮助一些中小微企业从死亡线上拉回来,他们是体育行业非常重要的一支力量;第四是疫情过后,体育线上、线下业态怎样融合,要有一个整体的顶层设计。”陕西省西安市西咸新区泾河新城管委会副主任刘高波也表示,“疫情结束之后,在坚持市场发挥主体作用的基础上,政府应该视市场的情况进行一些适时或者适度的指导和规范。要防止赛事活动和群众需求不匹配的无序现象发生。”
由于中国的滑雪场地规模普遍不大,相比国外更加偏重场地运营,为了帮助滑雪场渡过此次难关,北京滑雪协会会长李晓鸣表示:“北京市体育局正在对北京市的冰雪场地进行统计,下一步要从水费、电费等相关方面给予相应的补贴。同时,我觉得应该出台相关政策,帮助企业建立造血机制,增强抗压能力。”
马拉松行业在此次疫情中也受到了极大影响,目前全国延期和取消的赛事已经超过了40场。跑吧市场部总经理肖鹏飞表示:“从马拉松行业来说,我希望政府在疫情结束后,对赛事有一定的指导或者帮扶措施。希望相关的政府、主体能对赛事的赛程安排有合理、科学的规划和调整,避免下半年赛事过于集中、资源相对匮乏而对赛事产生的影响和风险。”运动装备品牌凯乐石公司董事长钟承湛表示认同并进一步建议,政府部门可以通过分担赛事成本等方式,帮助体育赛事快速恢复。
面对大量赛事调整赛程、计划,除了政策帮扶,相关组织单位如何应对这一变动?王兆红认为,首先要积极实施自救,通过线上的赛事宣传或者资本运作,提升赛事的品牌影响力。她建议,可以开展线上体育营销,或对运动员展开封闭式集训,并集中思考赛事未来的运营策略,建立更高效的赛事执行体系,借机完成赛事运营流程的改造升级,吸引更多大众参与到体育赛事中来,进一步提升赛事的品牌价值。
城市足球超级联赛主席刘秉润透露其团队已经在行动,这段时间,他们把精力从线上转变到区县级一些小的体育协会或者足球协会,进一步梳理产业资源,希望更紧密地将行业上下游结合起来。他还呼吁,上下游主体在特殊时期,要发挥互助精神,资源互补,抱团取暖。
A股上市公司三夫户外董事长张恒对刘秉润的观点甚为赞同,“现在滑雪运动的大规模普及存在几大门槛,其中一个门槛是装备,我觉得可以找一些优质的滑雪装备、滑雪服装的厂家,通过大量的套餐式定制,把昂贵的滑雪产品价格降下来。如果几千块钱一套的滑雪装备,从头盔到服装全囊括了,就能方便更多滑雪爱好者入门。户外装备厂商和滑雪场也可以联合起来营销,这样滑雪运动的人群可能会更多。我们要积极加强沟通,看看哪些合作点是能够落地的。”
危中寻机 体育行业亟需挖掘潜在增长点
围绕疫情期间体育产业线上服务呈现出上升趋势的现象,与会嘉宾也展开了讨论。一直致力于线下儿童运动培训的“兔+熊”在这次疫情期间发掘了未来加强线上服务的空间,总经理洪梅表示:“我们以前虽然也做线上培训,但是力度没有这么大。通过这次疫情,我们发现,线上的活动可以轻松地融入家庭生活中,让孩子和家长都体验到运动和健康带来的快乐。”
“健康中国”客厅马拉松为广大运动爱好者策划定制室内训练课程。(网页截屏)
作为深耕马拉松产业多年且已成为国内领先运营公司的中迹体育,被疫情“催生”出另一番“内功”。中迹体育董事长张思杰直言,虽然疫情影响显而易见,但他们更多的是看到宅家的跑者和大众都有需求,在这种时候他们更需要担起企业责任。中迹体育这次快速应对,春节期间即推出了“客厅马拉松”系列,通过线上的专业指导,带动大家操练基本动作、提高身体机能,中迹体育希望“带着初心和情怀,用最简单的方式吸引人动起来,通过宅家锻炼获得身心的愉悦。”
而作为传统的体验式运动,滑雪运动更依赖于线下参与。中国滑雪产业白皮书作者、前卡宾滑雪总裁伍斌表示,滑雪行业发展大规模线上服务可能性不大,但是滑雪行业自身也要有所反思。“我觉得,未来,滑雪装备的线上交易、电商发展应该有一定的机会。同时,线上预约、线上结算以及其他自助服务也可以提高用户体验,最终共同帮助我们实现智能化雪场。此外,通过互联网展开的滑雪教学也受到了很多人的欢迎。应该看到,对滑雪场而言,尽管依赖于线下,但是势必还是要往高度智能化的方向发展。”
在论坛中,嘉宾一致认为,在疫情过后,中国体育产业势必将迎来集中爆发,同时他们通过这次疫情,也看到了中国体育产业新的突破点。北京体育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王正珍表示:“在各种各样的运动背后,需要大量的运动人体科学知识,我们可以通过线上的方式,把这些知识灌输给大家。另外,我建议,我们下一步要鼓励那些运动能力不强或者不常运动的人动起来,要发展居家锻炼,这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拉动相关健身器材行业的发展和应用。”
在论坛最后,人民网党委委员、董事、副总裁唐维红用三个“强”字进行了总结——第一是强信心。通过这段时间的宅生活,更多人认识到了健康的重要性,认识到了体育运动的可贵之处。危中寻机,听完大家的讨论,不仅了解了体育产业面临的挑战,更看到了其中蕴藏的机遇。疫情冲击是短期的,我们对中国体育产业的发展还是充满信心。第二是强自身,这需要企业提高自身的‘免疫力’,这次疫情,对企业经营模式、管理模式都是一次‘大考’。提高自身造血能力、抵抗风险能力,增强核心竞争力,就有希望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第三是强规划。规划就是谋划未来。通过这次疫情,很多企业会对自己的战略布局有所调整,加快信息化、智能化转型 ,体育加科技,线上加线下……会出现更多经营模式。战胜困难,赢得未来。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