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驰千里,走上最前线,为生命护航。
2月12日,支援松滋的广东省医疗队,义无反顾地投入到这场不见硝烟的战斗。与松滋一起,守候春暖花开。
前后2批抵达的46人医疗队,负责我市全部新冠肺炎重症患者的救治。
广东“硬鳞”,松滋“硬核”,正在打最硬的仗。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2月11日,首批支援松滋的广东医疗队——来自中山市、肇庆市、广东药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一线医护人员,挥别广州,星夜乘机直奔荆州。
12日开始,医疗队和松滋联袂演绎了“广东速度”“松滋速度”。
袁小玲主任在查房
广东省援松医疗队队长、中山市人民医院呼吸科学术主任袁小玲和队友抵达松滋,连酒店入住都没有办,当日开始调研;
13日,医疗队到城东丰铭院区、市人民医院感染性疾病科等地现场调研;
14日,医疗队提出集中收治方案,确定将市人民医院作为集中收治医院;
14日当晚,市人民医院外科大楼改造工作开启;
16日,该院因地制宜,将外科大楼3至8楼的普通病房,全部改造为符合要求的隔离病区;
16日下午1点,开始转运需要集中收治的病人。
21日,松滋全市的新冠肺炎病人都集中到了市人民医院……
黄小强
“只要是肺有问题的,不管是疑似、还是确诊,全部送到我这里来。”袁小玲坦言,“我们来的目的是履行医务人员的救死扶伤的神圣职责,一起努力共同战胜疫情,保护松滋人民的生命健康。”
中山市小榄人民医院黄小强是院感专家,他说,“广东速度”“松滋速度”的背后,是两地医务人员,以及当地政府的决心与无缝配合。
王仁坤护师
在市人民医院8楼隔离病房穿衣区外的走廊通道处,袁小玲特地在此设置了一面心愿墙,让医护人员们将自己的心愿和寄语写下,以鼓舞士气。
“道狭草木长,但使愿无违,春天不远了!”中山市人民医院护师王野,写下这句激励自己和队友的话。
王野(右)
31岁的王野觉得,“正是我们这一代人挺身而出的时候,没有为什么!”他介绍,隔离病房里,从医疗护理、患者的生活照料、房间的卫生打扫,一直到搬运桶装水,都是自己动手,体力消耗还是很大。
李玲
主管护师李玲被口罩和护目镜勒出满脸的压痕,鼻子上还出现压疮。穿脱防护服要求特别严苛,“早上7点多开始穿上的防护服,脱下来的时候是下午5点了。”
照片发给家人后,母亲看见她脸上贴了水胶体,以为受伤了。李玲“欺骗”母亲,说这是保护措施,要压得密不透风才能保护好自己。
为战胜疫情,“欺骗”父母的还有黄小强。“我设置了朋友圈权限,父母看不到。”直到今天,在九江老家的父母还不知道家中独子在松滋战疫。
肇庆市第二人民医院医生陈以明,一心扑在工作上,没有时间概念,最长一次工作近15个小时。他冒着极大的被感染风险,为一位患有肾病的新冠肺炎疑似患者“重新置管,建立静脉通路”,及时打开了“生命通道”。
市人民医院党委委员吴文超说,广东团队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一丝不苟的专业态度,和对病患的真挚情感,让大家都很佩服。
一直与广东医疗队战斗在一起的市人民医院ICU主任杨文,发自内心的感谢他们,给松滋带来了一种全新的救治理念,也注入了更强的精神力量。
黄小强说,经过短期磨合,两地医护人员已经不分你我,彼此成了亲密的战友。取长补短,工作效率成倍上升。
白衣作战袍,鏖战不言悔。
袁小玲来松滋后,只发了两条朋友圈。其中一条,是她的独特发型。
志愿者为袁小玲教授理发
从14日开始,松滋卓越发型设计工作室张代庚带着两名理发师,义务为医疗队队员理发。袁小玲说,理发师“很靠谱”,整个过程都在详细询问新冠肺炎的一些知识。
“靠谱”的松滋人,一直让医疗队心感温暖。
当广东医疗队的大巴车驶入松滋南路口时,驻守警察齐刷刷地列队敬礼。
对于常年生活在珠三角地区的队员来说,天寒地冻,适应环境是个不小的考验。
护士林燕云是2月15日第二批到达松滋的队员,当天雨雪纷飞,寒风刺骨。但是一到驻地,她就发现松滋已经给他们准备了羽绒服、电暖器、棉鞋等很多保暖物品。为了让大家能够吃得好,厨师也尽量将口味向广东口味去靠。
麦学东
队员麦学东介绍,当地志愿者自制奶茶和当地特色美食,让他很感动。
“我们喜欢松滋人。”李玲说,松滋在各方面对医疗队照顾无微不至。从消杀保洁到物资采购,从饭菜口味到保暖御寒,从内保到出行安全,医院保障专班人员24小时保障医疗队的衣、食、宿、行,比我们想象中完美得太多。
袁小玲评价,“这是一场战役,我们每一个人都是战士。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非常棒!”
同心同梦,健康花开。在广东医疗队与我市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下,目前我市已经有105例病人治愈出院或者病情好转。
“来到这里,确实感觉我来对了。”17年前就在中山抗击过非典,58岁的带队队长袁小玲眼中带着泪光,“多希望一觉醒来,疫情结束,我们回家,所有人都回归正常生活”。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