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减少人员聚集、满足群众需求,近日,北京一些“老字号”餐厅在店外摆起便民摊,将商品搬到户外销售,方便消费者购买。新华社记者 鞠焕宗 摄
日前,一些非疫情防控重点地区的企业向记者反映,当地政府部门仍在给企业复工复产设置不切实际、过于苛刻的要求。比如,一些没有报告疑似病例和确诊病例的地方却要求建筑工地在复工前除准备好口罩消毒液外,还要准备防护服;有的地方复工复产审批表格不停更换,报上去的表格被多次打回重填。地方政府一方面下文件要求复工复产,另一方面层层设限,这让企业左右为难。
目前国内疫情防控形势积极向好的态势正在拓展。在确保疫情防控到位前提下,因地制宜、分类施策,根据疫情分区分级推进复工复产,对抢回因疫情耽误的时间、确保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如期实现,具有重要意义。而不顾实际地给企业复工复产设置过于苛刻的要求,貌似严格落实防控要求,实则是官僚主义、形式主义的表现,是把“压实企业责任”变成“推掉自己责任”。
“六稳”中的头一“稳”就是稳就业,而中小微企业担负着解决大量就业岗位重任。尽管中央和地方已密集出台多项政策帮助其渡过难关,但它们更迫切需要尽快恢复经营秩序,让现金不断流。经济社会是一个动态循环系统,不能长时间停摆,只有人流、物流、资金流有序转动起来,整个循环才能畅通。
防疫是大事,“吃饭”也是大事。因疫情而导致的非正常状态,已经影响我们近50天了。国家经济拖不起,企业发展等不起,百姓饭碗耗不起。当前规模以上企业的复工复产正有序推动,但相当一部分中小微企业尤其是和百姓日常生活、社会繁荣相关的第三产业的企业,依然在苦苦等待。受此影响,很多人在为房贷、车贷、卡贷着急上火,有一些企业、商家甚至到了“生死关头”。对此,应给予高度重视,力争有序复工复产。
统筹好疫情防控和恢复经济社会发展,最讲实效、最忌虚功。对地方政府而言,最要紧的是实事求是,要善于把握疫情防控动态,敢于调整发展策略,给企业复工复产多清障、少设障、善保障,帮企业把失去的时间追回来。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