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市大力推广宣传绿肥种植 助力绿色农业发展

松滋市南海镇张家坪村紫云英花海

阳春三月,走进松滋市南海镇张家坪村,公路两旁的紫云英连绵成片,迎风招展,形成花的海洋、带来春的气息。

紫云英,老百姓又叫它红花草,是我市不少地方开展生态种植、发展乡村旅游的一大助力,仅我市长江沿线,就在监利、石首等地形成了数个万亩紫云英花海,成为当地发展旅游业的一大“法宝”。

紫云英更是一种生态绿肥,千百年来滋养着荆州的千里沃土。市农技推广中心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我市位于江汉平原腹地,耕地保有量超过1000万亩,有着悠久的绿肥种植传统。近年来,随着化肥减量增效项目实施推进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深入人心,全市绿肥种植面积逐年增加,今年超过50万亩,约占全市耕地面积的5%左右,比上年度增加10%以上。全市种植绿肥减少化肥施用量近0.5万吨,取得了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这也是承担耕地保护工作的市农技推广部门,近年来依托化肥农药“两减”工作,多措推广绿肥种植、循环种养等生态农业取得的良好效果。

各级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大力宣传化肥减量增效的意义和作用,推广绿肥种植,给农民朋友算经济账、生态账,努力转变他们的思想观念。近3年,全市共组织开展宣传、培训近100场次,培训农民0.6万人次,提高了广大农民种植绿肥的意识和自觉性。

加大政府补贴力度,显著提高绿肥种植面积。近3年,各地下拨支农资金近百万元,集中采购绿肥种子,统一供种,并采用无人机直播等先进技术进行播种,示范效应强。2018年,监利县政府投入50万元,在监利县三洲镇集中连片飞播10000亩紫云英,既美化了环境,又肥沃了土地,一举两得;2019年,洪湖市政府投入31.5万元,在多个乡、镇、场建立紫云英、油菜绿肥种植示范样板,总面积达5.3万亩。

种植绿肥取得的明显经济效益使农民朋友想种、爱种、要求种。市农技推广中心相关负责人给我们算了一笔账,每年三月底四月初翻压绿肥(紫云英、油菜),鲜草产量平均可达2000公斤,部分田块可达3000公斤以上,按照鲜草养分计算,平均每亩可得到养分12.8公斤(纯量),折合45%复合肥28.5公斤;得到干物质(有机质)200公斤,干物质作为无机养分和微生物的载体,又能改良土壤、培肥地力。在监利县新沟镇,新鑫农机专业合作社和附近农民的约5000水稻田全部种上紫云英,翻沤之后种植早稻,完全不需要施用底肥,仅此一项就节省投入近50万元,而且种出的早稻产量高、品质好。

(作者:记者 周军 通讯员 周国胜)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