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利:江豚戏处江水清

近日,监利县何王庙长江江豚省级自然保护区传来好消息: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对江豚种群数量进行的专项调查中发现,长江江豚已有21头,其中,母子豚4对。从引进之初的12头增加到21头,江豚之所以能在保护区自然繁育,受益于长江大保护政策,更得益于监利县贯彻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长江“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精神的落实落细落地。

日前,在跟随工作人员乘船巡护保护区水域时,笔者看到,江水清澈,江豚三五成群,时而在水中跳跃,时而在浪花中翻滚,调皮又可爱。成群的候鸟不时从水面掠过,景象颇为壮观。

“这些年,江豚数量持续增加。”该保护区工作人员介绍说,根据中科院水生所专家的预测以及保护区总体规划,未来三年,保护区内江豚数量将会达到30头左右,进入快速增长期。

除了江豚外,水生动植物也不约而同选择在保护区安家。截至目前,保护区共记录鱼类109种,鸟类107种,植物68种,底栖生物40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鸟类1种(黑鹳),国家二级保护鸟类7种(小天鹅、灰鹤、白琵鹭、白尾鹞、普通鵟、黑耳鸢等)。保护区全线河岸带植被覆盖率在90%以上,为江豚的生长、繁殖,以及其他水生生物的生长等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这都是因为保护区生态环境的好转。”该保护区副主任胡雄关说。

而在生态环境好转的背后,监利县也曾走过一段弯路。过去,捕鱼是长江流域渔民的主要生活方式。该保护区内渔船、网箱遍布,生态环境恶化。长江江豚种群数量快速衰减,鱼类资源面临枯竭。根据2012年调查结果,江豚种群数量只有1000头左右,种群年均下降速率达到13.7%。据此,2013年IUCN(国际自然保护联盟)已将长江江豚调整为“红色极度濒危”物种。

为了保护江豚,保护长江流域生态环境,近年来,监利县大力实施渔民上岸工程,先后撤除保护区内网箱,大力整治环境,向保护区内的捕捞说不。截至2019年底,该保护区已全部完成渔民退捕工作,223户渔民签订了安置协议,退出了该水域。该保护区水域真正实现了“江中无渔船,岸边无渔网”,奏响了一支长江保护与渔民转型的协奏曲,在生态长江建设中体现了“监利担当”。

监利担当,是生态保护的责任担当,更是“颜值”的担当。今日的长江监利段,江豚水中嬉戏、鸟儿展翅翱翔,片片紫云英花海,处处绿草茵茵。美好的生态环境,惹人醉。

(作者:特约记者程正华 通讯员李春盛 摄影:徐美平 徐祖林)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