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崖村”的村民再也不用爬悬崖了!

穿上干净整洁的民族服饰、背上早已收拾好的行李、叫上周围的邻居……13日一大早,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昭觉县阿土列尔村散发着喜悦的氛围,即将搬迁的村民们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当日搬迁的31户村民呼朋唤友,成群结队地朝着新家出发。

四川凉山是中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坐落于此的阿土列尔村因曾经学生上学需顺着悬崖断续攀爬17条藤梯而被外界关注,并得名“悬崖村”。

资料图为2016年悬崖村新建一条用钢管打造的“钢梯”。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早上8时,“悬崖村”网红某色拉机面对大山开始了直播,他熟练地穿梭于村里的各家各户,向网友展示村民们搬家前的准备情况。

他全程跟随搬迁的村民一同下山进入安置点,“老铁们,双击666!”不到一个小时,就有超过3000人观看了某色拉机的直播。对于直播,某色拉机已经驾轻就熟,他每天都会进行直播,让外界的粉丝们了解“悬崖村”的生活。13日,某色拉机通过直播的方式让粉丝们看看“悬崖村”搬家的盛景,带着粉丝们走进“悬崖村”村民的新房子。

图为村民通过钢梯下山搬进新家。张浪 摄

伴随着彝族小伙的歌声、鸟儿的叫声,31户村民们相继下山。人群中,今年51岁的某色拉则格外与众不同。他身着帅气的西装,穿着锃亮的皮鞋,背着昨晚早已准备好的床上用品和香肠腊肉,步履矫健,走在了整个队伍的最前面。

图为村民背着生活用品下山。张浪 摄

“我们一家4口搬入100平方米的新房子,我做梦都没有想到会在县城有这样一套漂亮的房子。”某色拉则一家搭上了易地扶贫搬迁的“顺风车”,搬到县城的新房。某色拉则计划在新家打扫完卫生后,去购置米面油等生活用品。13日晚他们将在新家做第一顿饭。

易地扶贫搬迁县城集中安置点。 张浪 摄

安置点里,现代元素与民族风情完美融合的楼房排列有序,绿化、路灯等配套一应俱全。

“刚打开门的时候,我心跳很快,不敢相信这么漂亮的房子是我们的。”“悬崖村”村民吉巴木史一家也是当日搬进新家。吉巴木史的妻子惹机伍牛非常满意,“我正在给绣新衣服的荷包。”她满脸笑容的坐在了家里的新沙发上,手中针线飞舞。

图为“悬崖村”村民惹机伍牛、吉巴木史夫妇在新家整理床铺入住。张浪 摄

“易地扶贫搬迁县城集中安置点在设计和规划上充分考虑了搬迁群众就医、子女就学等需求,安置点附近正在建设7所学校、扩建3所医院。”昭觉县支尔莫乡党委书记阿子阿牛介绍道。

资料图为2017年,在500米上空俯瞰悬崖村全貌,清晨第一缕阳光洒向村庄。张浪 摄

“悬崖村”的变化只是四川攻克深度贫困堡垒的一个缩影。从望而生畏的藤梯到坚固安全的钢梯,再到如今整体搬入鳞次栉比的楼房,“悬崖村”84户村民将在14日之前完成搬迁。他们将告别钢梯,迈上楼梯,走向新生活。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