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一季度农业经济总体平稳 夏粮长势好于常年

中经农业经济景气监测预警结果显示,2020年一季度中经农业经济景气指数为95.2,比去年四季度回落6.8点。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我国农业经济受到了一定冲击,但粮食生产形势良好,生猪生产恢复势头持续向好,涉农企业生产经营秩序基本恢复,农业经济经受住了疫情的冲击。

随着涉农企业生产经营秩序全面恢复,农业生产有望平稳运行;农民务工务农有序开展,农民收入将恢复增长;市场需求回暖,农产品价格有望保持稳定;涉农投资和财政支出将进一步加大。但受国外疫情影响,农产品国际贸易或将继续承受较大压力。总体来看,未来一段时间农业景气有望回升后保持平稳运行态势。

中经农业经济景气监测预警结果显示,2020年一季度,中经农业经济景气指数(以下简称“农经景气指数”)为95.2,比去年四季度回落6.8点,回落幅度较大。中经农业经济预警指数(以下简称“农经预警指数”)为76.7,比去年四季度下降16.6点,回落至“浅蓝灯区”运行。

景气指数大幅回落

构成农经景气指数的6项指标(仅剔除季节因素,保留随机因素)均呈现下降态势,其中农业生产明显下降,务农收入增速由正转负,劳动生产率有所下降,农产品出口降幅扩大,固定资产投资出现较大幅度下降,农林水财政支出增速由正转负。

农经景气指数比剔除随机因素后的指数(走势图中的蓝色曲线)低1.4点,表明近期受新冠肺炎疫情等外部因素的影响,农业生产发展受到一定冲击,农业景气指数大幅回落,农业预警指数由“绿灯”降至“浅蓝灯”。

在构成农经预警指数的10项指标中,位于“红灯区”的有2项指标,为农产品生产价格指数和猪料比;位于“绿灯区”的有2项指标,为谷物及制品进口额和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逆转);位于“浅蓝灯区”的有1项指标,为粮油食品零售额;位于“蓝灯区”的有5项指标,为第一产业增加值、农村居民人均经营净收入、农林牧渔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农产品出口额和农林水财政支出。与去年四季度相比,一季度4项指标灯号发生了变动,谷物及制品进口从“浅蓝灯区”回升至“绿灯区”,第一产业增加值、农村居民人均经营净收入和农林水财政支出均从“绿灯区”跳落至“蓝灯区”,其他6项指标灯号未发生变动。

粮食生产保持稳定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2020年一季度,第一产业增加值为10186.2亿元,同比下降3.2%。夏粮长势总体向好,从播种面积来看,今年早稻播种面积明显扩大,扭转了连续7年下降的局面。这主要与全国优化种植结构,加大水稻生产扶持力度,以及各地积极落实各项奖补措施,鼓励支持早稻生产有关。从主要夏收粮食作物冬小麦的长势来看,河北、江苏、安徽、山东、河南等冬小麦主产区气候条件整体有利,苗情较好,冬小麦长势好于去年和常年,为夏粮丰收打下了良好基础。

畜牧业受疫情影响较大,但生猪产能稳步恢复。受非洲猪瘟疫情持续影响和新冠肺炎疫情叠加冲击,一季度畜牧业生产明显下降。一季度全国猪牛羊禽肉产量为1813万吨,同比下降19.5%,其中猪肉产量减少426万吨,是影响畜牧业生产指标下降的主要因素,而作为生猪主要替代品的家禽、禽蛋和牛奶产量有所增加。

生猪出栏减少,存栏连续两个季度恢复增长。一季度全国生猪出栏13129万头,同比下降30.3%;猪肉产量1038万吨,同比下降29.1%。一季度末全国生猪存栏32120万头,同比下降14.4%,自去年四季度生猪存栏环比止跌回升后,连续两个季度环比增长,反映生猪生产能力的能繁母猪存栏3381万头,环比增长9.8%。牛羊出栏减少,存栏增加。一季度全国肉牛出栏1047万头,同比下降5.8%;牛肉产量156万吨,同比下降6.4%;牛奶产量654万吨,同比增长4.6%。一季度末全国牛存栏9202万头,同比增长1.5%。一季度全国羊出栏6573万只,同比下降8.3%;羊肉产量96万吨,同比下降7.7%。一季度末全国羊存栏超过3亿只,同比增长2.3%。

此外,家禽生产保持增长。一季度全国家禽出栏34.8亿只,同比增长0.8%;禽肉产量523万吨,同比增长1.1%;禽蛋产量828万吨,同比增长4.3%。一季度末全国家禽存栏57.3亿只,同比增长4.3%。随着疫情防控向好态势持续巩固,活禽交易市场有序开放,后期家禽生产有望加快发展。

贸易不畅出口下滑

一季度,我国农产品出口额为162.3亿美元,同比下降5.6%,降幅比2019年扩大4.7个百分点。其中,占比较高的水海产品出口额为38.3亿美元,为2012年以来同期最低,同比下降17.0%,蔬菜、茶叶等优势农产品出口也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农产品出口贸易的大幅下滑,主要与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导致的农产品贸易往来物流不畅有关。

粮食进口同比降幅持续收窄。一季度,我国谷物及其制品进口额为15.2亿美元,同比下降5.8%,降幅比2019年收窄2.9个百分点。其中小麦进口3.6亿美元,同比增长17.9%,增速上升1.0个百分点;大麦进口2.5亿美元,同比下降54.4%,降幅扩大46.8个百分点;玉米进口2.7亿美元,同比增长24.7%,增速下降 10.1个百分点;稻谷和大米进口2.9亿美元,同比下降10.5%,降幅收窄10.4个百分点;大豆进口71.8亿美元,同比下降1.1%,降幅收窄6.1个百分点。

生产价格持续上涨

一季度,农产品生产价格同比上涨39.0%,涨幅比去年四季度扩大10.5个百分点,连续4个季度大幅上涨。与前几个季度一致,农产品生产价格的大幅上涨主要受畜产品尤其是生猪价格的带动。

分类别来看,农产品价格呈“两升两降”特点,其中畜牧业产品价格上涨幅度最大,为88.6%,涨幅比去年四季度扩大18.9个百分点;种植业产品价格同比上涨1.9%,而去年四季度下跌1.5%;林业产品价格同比下跌3.8%,而去年四季度上涨1.8%;渔业产品价格同比下跌0.1%,跌幅比去年四季度收窄0.2个百分点。从主要产品看,畜牧业产品尤其是生猪价格延续了大幅上涨态势,带动了活牛和活羊生产价格上涨。其中,猪(毛重)生产价格同比上涨133.2%,涨幅比去年四季度扩大23.7个百分点,连续4个季度持续扩大;牛同比上涨17.5%,涨幅回落5.1个百分点;羊上涨10.7%,涨幅回落4.8个百分点;家禽价格同比下跌2.3%,而去年四季度同比上涨13.3%。

从三大主粮看,一季度小麦和稻谷库存充裕,市场供应充足,生产者价格分别下跌5.2%和3.6%,玉米略涨0.3%。一季度,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同比上涨8.6%,涨幅比2019年扩大4.0个百分点,主要是仔畜幼禽及产品畜价格持续大幅上涨导致。受非洲猪瘟和新冠肺炎疫情叠加影响,生猪价格高位运行,生猪养殖盈利水平仍处于历史较高水平,养殖户补栏积极性持续增加,导致仔畜幼禽及产品畜价格大幅上涨。一季度,仔畜幼禽及产品畜价格同比上涨98.9%,涨幅比2019年大幅扩大53.1个百分点。除此之外,其他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保持基本稳定态势。

作为我国化肥重要生产基地,湖北磷矿和化肥企业在疫情期间停工停产或将造成下一阶段化肥等农资产品供给偏紧,推动价格上涨,应尽快全面恢复农资生产秩序,特别是推动湖北相关企业复工复产,打通原料和产品运输通道。猪料比持续走高,生猪价格高位趋稳,一季度猪料比为14.6∶1,而去年四季度为13.8∶1,继续保持上升态势,猪料比的持续上升与生猪价格的持续上涨有关。

从集贸市场价格看,受非洲猪瘟疫情和猪周期的叠加影响,生猪价格在过去两年出现较大幅度的上涨。生猪价格2020年3月份达35.9元/公斤,同比增长151%。不过随着国家出台一系列恢复生猪生产的举措,生猪产能加快恢复,以及国家增加储备冻猪肉投放,市场供给增加,近期生猪价格高位有所回落。从周数据来看,集贸市场生猪价格自2020年第1周每公斤34.5元涨至2020年2月第3周37.7元后转为下跌,4月份第4周为每公斤33.7元,环比跌1.3%,与2月份第3周相比累计回落超过10%,预计短期内生猪价格仍将延续微幅下跌趋势。

终端食品需求保持较快增长。一季度,反映最终消费的粮油、食品零售额为3857.8亿元,同比增长12.6%,增速比2019年高2.4个百分点。受疫情影响,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19.0%,但粮油食品类销售仍保持较快增长,这主要与疫情期间居民居家用餐增多以致对粮油食品类商品需求增加有关。

收入增速由正转负

一季度,农村居民人均经营净收入为1518元,同比名义下降1.1%,而2019年全年为同比上升7.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641元,增长0.9%,扣除价格因素,实际下降4.7%,降幅比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高0.8个百分点。这主要与新冠肺炎疫情导致部分地区农民工进城务工受阻有关,随着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农民工有序返城务工,农民收入有望恢复稳定增长。

农林牧渔业固定资产投资额3071亿元,同比下降12.1%,而2019年为同比增长0.7%。受疫情影响,一季度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下降16.1%,相应地,农业投资也有一定程度的回落。农林水财政支出由升转降,一季度农林水财政支出4031亿元,同比下降3.6%,而2019年为同比增长6.3%。

农业劳动生产率增速由增转降。一季度,受第一产业增加值下降影响,第一产业劳动生产率为人均4309元(可比价),同比下降1.3%,而去年全年为同比增长11.7%。

多措并举稳定发展

一季度,受新冠肺炎疫情、病虫害偏重等风险挑战明显增多的影响,农业景气指数明显下降,但粮食生产形势良好,生猪生产恢复势头持续向好,涉农企业生产经营秩序基本恢复,农业经济经受住了疫情冲击,有效发挥了“压舱石”作用。

从未来预期看,随着新冠肺炎疫情在国内得到有效控制,涉农企业生产经营秩序全面恢复,农业生产有望平稳运行;农民务工务农有序开展,农民收入将恢复增长;重点农产品供给保障稳定,市场需求回暖,农产品价格有望保持稳定;涉农投资和财政支出将进一步加大。但受国外疫情影响,农产品国际贸易或将继续承受较大压力。总体来看,未来一段时间农业景气有望回升后保持平稳运行态势。

经模型测算,2020年二季度、三季度农经景气指数分别为98.6和99.8,农经预警指数分别为83.3和86.7,将回升至正常的“绿灯区”运行。

我国农业经济长期稳定发展的基本态势不会变,但其阶段性影响仍不容忽视。为了保障农业长期稳定健康发展,应加大力度,确保各项稳定“三农”发展的政策措施有效落地。

一是抓生产。一方面,要千方百计保粮食产量。在当前全球粮食调度困难增加的背景下,通过着力恢复早稻生产,稳定夏播面积,加强病虫害防控和气象灾害防御管理等措施,确保全年粮食产量稳定;另一方面,要抓好“菜篮子”产品的生产和供应。加快恢复生猪生产,加强非洲猪瘟等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确保生猪生产尽快恢复到常年水平,继续抓好家禽、水产品、蔬菜和水果等生产,增加绿色优质副食品供给。

二是促进农民增收。受疫情影响,农民务农务工收入均受到一定影响,尤其是乡村休闲旅游业等体验式经济首当其冲。下一步,要强化农产品产销衔接,加大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建设力度,组织龙头企业、批发市场、电商平台开展专项对接;要持续大力发展优势特色产业,提振消费信心,创新服务业态,加快恢复乡村休闲旅游业;要加大创业补贴、贷款贴息等政策扶持力度,引导和支持返乡留乡农民创新创业,加大职业农民技能培训,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三是抓紧补齐短板,加大涉农投入。要吸取疫情防控经验,补齐农业发展短板,提升农村公共卫生防疫条件,同时用好抗疫特别国债和地方政府专项债,加强高标准农田、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等重大现代化牵引性工程建设。此外,进一步拓宽投融资渠道,提高政府专项资金使用效率,引导撬动金融和社会资本加大对农业农村的投入。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